斑馬
我會盡最大的努力富養(yǎng)你,但是首先,我要有能力富養(yǎng)我自己。
關于孩子要窮養(yǎng)還是富養(yǎng)的討論,最近又被翻炒了一遍,成為朋友圈一大熱門話題。前幾年流行一個說法:男孩要窮養(yǎng),女孩要富養(yǎng)。新的說法是:男孩也要富養(yǎng)。朋友圈的媽媽黨們深以為然紛紛轉發(fā),表示再窮不能窮孩子,一定要給孩子最好的。
我認識一個年輕的媽媽,是“富養(yǎng)派”的典型代表,夫妻倆加起來月入尚不過萬,父母家境也一般,卻要給孩子買兩三萬一輛的嬰兒車,吃近千元一罐的奶粉。如今經濟狀況捉襟見肘,自己快連碗牛肉拉面都吃不起了,還在盤算著將來如何送孩子去學費十幾萬一年的國際學校。
我跟她說,富養(yǎng)孩子前,還是先富養(yǎng)一下你自己吧。
在我看來,單純爭議對子女的“窮養(yǎng)”或“富養(yǎng)”,并沒有太大的意義,必須要放在整個家庭收入和消費情況的大環(huán)境下,才有討論價值。
比如以王健林的雄厚財力,王思聰算被富養(yǎng)嗎?我覺得不算,最多算“正常養(yǎng)”。還有貧困山區(qū)過個年才能吃一次肉的孩子,也不能歸為窮養(yǎng),那是“只能這么養(yǎng)”。
提倡艱苦樸素的年代早就一去不復返了,這年頭有條件富養(yǎng)卻非讓孩子吃糠咽菜的奇葩家庭幾乎已經絕跡,倒是把自己的生活水平降到塵埃里也要給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質條件的家庭越來越多。這跟時代無關,是為人父母的天性使然,好像不犧牲自己,就稱不上愛孩子。
我姥姥一生節(jié)儉,四十多歲得了食道癌來北京治病,一心想吃一次全聚德,在飯店門口徘徊了將近一個小時,這門終究還是沒有踏進去。她回去沒多久病情就惡化了,連水都喝不進去,不久就離開了這個世界。這烤鴨成了種在我媽心里永遠的一根刺。
如果你以為我姥姥是因為窮,那就錯了。上世紀80年代初她辭世的時候,存下了整整兩千多塊錢,在那個冰棍三分錢一根,豬肉三毛一斤,茅臺八塊錢一瓶的年代,這大概算一筆巨款了,是姥姥窮養(yǎng)了自己一輩子換來的,就為了都留給孩子。
我媽充分繼承了我姥姥的節(jié)儉并將其發(fā)揚光大。我媽對自己有多摳?她不化妝,也不買護膚品,剩飯從來舍不得倒,秋衣還打著補丁,我給買的新衣服安安靜靜躺在衣柜里,總之有舊的絕不用新的。
我爸年輕時是個愛敗家的主兒,沒認識我媽那會兒能花一個月的工資買把吉他,半年工資買塊機械表??墒菐资甑墓餐睿覌屔盐野指牧剂?。幾個月前他們來北京看我,我爸連水杯、泡面都帶著,一邊往外掏,一邊還得意洋洋地說:“外邊買多貴??!”
兩人待了兩天,把我的衣柜翻了個底朝天,那陣勢簡直就像開批斗大會。我爸眼尖,一眼看見了衣架上掛著的一件Burberry大衣,摸摸料子問我老公:“她這件衣服多少錢?”老公老實,剛想開口,我搶過話茬:“打折買的,還不到五百塊!”我爸兩眼一翻:“騙誰呢!”
臨走前,老兩口非要給我們留下六千塊錢。我們哪能要,可是推不過,錢少心意重。我爸邊塞錢,邊語重心長地跟我說:“你都要當媽的人了,少敗些沒用的家,多給孩子留點錢??!”
如果你以為我們是無恥的啃老族,那就又錯了。我和老公雖算不上大富大貴,但收入是我爸媽的好幾倍??墒沁@些年,我們給他們的錢,他們一分不少地全存上了。給他們買什么東西,他們下一句話準是:“下次可千萬別亂花錢了?!?/p>
我曾經跟我媽說了無數(shù)次:“別省錢,少吃剩飯,錢不夠了就找我要??!”我媽就一句:“小沒良心的,我還不都是給你省的?!?/p>
我媽的內心深處,是不舍得亂花一分錢的,姥姥留下的兩千塊錢,雖然放到現(xiàn)在連條像樣的裙子都買不來,可是這份愛太沉重,仿佛揮霍了,就是糟蹋了,只有一代代省著、存著、傳承下去,才是錢唯一正確的用法。
我沒有繼承我媽的消費觀,但每次我一花錢,再對比我爸媽對自己的窮酸,仍像無形中背負了一套道德枷鎖,感覺自己不孝至極。
窮養(yǎng)自己更可怕的結果,是容易養(yǎng)出白眼狼。
我認識一個男生阿成,也是被父母富養(yǎng)大的產物。父母都是收入低微的一線工人,卻不惜一切代價供兒子,能滿足的無不滿足,從小吃穿用度皆要最好的,養(yǎng)成了一副爭強好勝的性格:冰淇凌要哈根達斯級別,喝水要喝依云,手機出了新的立刻換掉舊的。
阿成在學習上也要強,一路都是學霸,考上了清華,父母講起來驕傲到不行,覺得自己的一切付出都值了。直到大四那年阿成要出國,家里已經完完全全被掏空,他爸媽懇求兒子可不可以留在國內,阿成冷冰冰掏出一句話:“不是還有房嗎?賣了就行了。”
造成這樣的家庭悲劇,最大的責任還是出在父母身上,連富養(yǎng)自己的能力都沒有,卻非要打腫臉充胖子富養(yǎng)孩子,最后造成了家庭關系的失衡,生生把孩子養(yǎng)成了天生來討債的主子。
明明是你的養(yǎng)育方式出了問題,卻把希望寄托在孩子的良心上。有良心的孩子不會真正甘于享受被富養(yǎng),他們會陷入深深的內疚與不安;沒良心的孩子則適應了父母的付出,把一切當作理所應當,最后,他們覺得其他都挺好,就是一對寒酸的父母配不上自己的身份,丟了自己的面子。
如果你連自己都不愛,怎么給周圍人帶來快樂?當父母決定為子女付出一切時,就是基本放棄了自己的人生,把一份“恩債”強加在孩子身上,也牢牢鎖住了自己。
所以,最好的親子關系是平等的。我是你媽,我把你帶到了這個世界上,但是我不欠你。當然,你也絕不欠我。我會盡最大的努力富養(yǎng)你,但是首先,我要有能力富養(yǎng)我自己。為了你,我會比以前更加努力,但也絕不會虧待自己。我要每天都容光煥發(fā)地活在這個世界上,做你眼里最優(yōu)秀的那個媽媽。
讓我無比欣慰的是,雖然我母親幾十年來根深蒂固的消費觀一時還難以撼動,但是在我長期努力執(zhí)著的洗腦下,她其實也在一點一滴發(fā)生著變化,比如朋友圈時不時就會曬出一張自駕游的照片,偶爾還點評一下哪里的小吃好吃,吐槽一下新看的電影,前幾天還破天荒去了趟臺灣。為人子女,這才是我最想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