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辰(濟寧技師學院,山東 濟寧 272000)
通過本文的實踐調查以及理論分析可以看出,我國許多高職院校在機械工程類課程教學以及實踐的過程之中往往無法突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教學內容的設計、課程的安排以及授課方法的選擇存在許多的不足,因此在實踐的過程之中難以更好地實現教學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以及應用,實際的課程教學還存在許多的矛盾以及不足。
長期的應試教育導致我國高職院校在落實機械制圖課程的過程之中,老師發(fā)揮著主導的作用以及價值,學生往往只能夠被動地接受老師的灌輸,整體的學習效率較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足。其中老師以現有的教材為依據,直接照本宣科,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比較少,這一點與機械制圖課程對人才的培養(yǎng)模式相違背,無法實現學生的全方位發(fā)展,難以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以及思維邏輯水平,學生的積極性受到了嚴重的影響。一個人的潛能難以得到有效的發(fā)揮。
高職院校機械制圖課程注重對人才的高校培養(yǎng),積極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操作能力,使其能夠真正地掌握一技之長,深入地理解機械制圖的內涵以及相關要求。但是通過對我國現有高職院校機械制圖課程內容設計以及安排的分析可以看出,不管是學校還是老師都忽略了實踐教學的落實,出現這一現象除了與老師新穎的教學理念有關之外,還和我國高職院校自身的基礎設施不足有著緊密的聯系。與其他學校相比,高職院校的綜合實力較差,難以結合課程內容以及學生的學習情況對現有的教學設備進行有效的完善以及更新,學生缺乏完善的實訓場地,老師也無法結合課程落實的實際要求對學生進行實訓指導。
種種原因導致高職院校在落實機械制圖課程的過程之中,難以真正地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無法更好地促進第二課堂的拓展,只能夠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和教學儀器進行理論知識的傳授,最終導致學生情況能夠掌握一定的理論知識,無法將這些知識與動手實踐相結合,個人的實踐能力以及思維能力難以得到提升。
隨著科技化、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人才已經成為了社會各行業(yè)以及領域競爭的核心和基礎,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之下,我國積極地促進教育水平的提升,高職院校作為我國教學體系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實現我國教學水平的提升意義重大,在制定機械制圖課程的過程之中,極少有高職院校積極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和平臺,許多學校沒有真正地站在宏觀發(fā)展的角度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忽略了對社會人才需求的分析以及界定,人才培養(yǎng)目標過于單一和傳統(tǒng),只注重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思維,無法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職業(yè)道德精神并掌握一定的專業(yè)技能,人才培養(yǎng)目標與社會需求之間的矛盾直接導致學校所培養(yǎng)出來的人才難以更好地實現就業(yè),無法為緩解社會就業(yè)壓力作出應有的貢獻和價值,這諸多的教學資源被浪費,因此難以真正地實現學生的全方位發(fā)展。
高職機械制圖課程在教學模式改革的過程之中必須要在工學結合的引導之下,突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積極地利用各種創(chuàng)造性的教學手段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注重學生作用的發(fā)揮,分析學生的主體需求,加強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互動,保證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課堂實踐之中在老師的引導之下提高個人的學習能力,真正地掌握機械制圖課程之中的精髓和內涵,只有這樣才能夠實現學生的全方位發(fā)展。
與其他學科相比,機械制圖對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實踐能力要求較高,從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國許多高職院校忽略了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之間的結合,最終導致學生無法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難以發(fā)揮理論學習的指導作用和價值。因此高職院校必須要在工學結合教育理念的指導之下,通過對機械制圖課程的深入分析,積極地突破現有教學理念的不足,以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為基礎和核心,不斷地促進基礎設施的完善以及發(fā)展,為學生提供更多動作操作的機會和平臺,保證學生能夠在小組學習以及合作學習的過程之中提高個人的探究能力,這一點對促進學生的全方位發(fā)展意義重大。
另外,只有真正地實現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之間的有效對接才能夠充分地發(fā)揮工學結合教育理念的作用,老師以及學校需要根據專業(yè)課程建設的實際需求,結合社會職業(yè)崗位以及基地流程建設的實際情況,以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為基礎,對學生職業(yè)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升,構建科學完善的教學模式,真正地發(fā)揮職業(yè)教育的作用,實現學生綜合性和技術性的發(fā)展。
在對機械制圖課程教學模式進行改革的過程之中,高職院校需要站在宏觀的角度,了解社會對人才的實際需求,以促進學生的順利就業(yè)為基礎和前提,在工學結合教育理念的指導之下樹立正確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保障自身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能夠符合社會對人才的實際需求,積極地提高學生的耳中和能力,讓學生能夠真正地掌握一技之長,領會機械制圖課程之中的內涵以及精髓,積極地接受學校的教育以及培養(yǎng),從而保證自己在接受完學校教育之后能夠實現順利的就業(yè),在各自的崗位之上發(fā)揮個人的社會價值。
高職教育以培養(yǎng)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為目標和依據,通過教學模式的革新來積極地落實各種教學任務,實現教學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以及利用。對于高職院校機械制圖課程來說,在整個教學改革的過程之中涉及諸多的內容以及環(huán)節(jié),因此學校以及老師需要以工學結合為基礎和依據,深入分析不同的教學模式,實現自身教學質量的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