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蒼
2016年是魯迅先生逝世80周年,誕辰135周年。
在中國,絕大多數(shù)人是在中學課堂上,按照教育部制定的教學大綱和教案提供的標準答案來認識魯迅的。從小學的《少年閏土》,到初中的《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再到高中的《孔乙己》,這三篇文章足以構架起一個對社會充滿意見的、不高興的魯迅,這也是教科書呈現(xiàn)給學生關于魯迅最初的印象。面對如此嚴肅的魯迅,很多學生表示自己不愿再讀了。魯迅真的過時了嗎?我們又該如何讀魯迅和他的那些作品呢?
如何讀魯迅?
讀文字之下,那些深深的悲憫
魯迅有一顆悲憫的心。面對成年閏土,他擔憂著未來,渴望著改變;面對祥林嫂,他看到了痛苦和絕望的眼神;面對“狂人”,他更是大聲喊出了“救救孩子”;面對三輪車車夫,他在替我們的社會反省;面對華老栓,他“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魯迅不是一個好發(fā)怒的人,從他的文章里,我們找不到幾句聲嘶力竭的話語。他對人們的處境充滿深切的悲憫,而正因這樣的悲憫情懷,才有了這樣的獨白:“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p>
【反思】懵懂無知的少年對魯迅的理解往往只停留在文本閱讀的層面,采用教科書式讀魯迅,往往會把魯迅的文章給讀死了。同學們想要更好地讀懂魯迅,應該放棄內心對他的刻板印象。
在社會歷練中讀懂魯迅
著名學者錢理群說:“我接觸過許多青年朋友,他們在學校里讀魯迅的作品,沒有什么感覺,甚至有些排斥,但進入社會,有了閱歷,感受到人生的酸甜苦辣以后,再回想起在學校里讀過的魯迅的作品,就有了感覺,進而就能讀懂魯迅了?!?/p>
青年人對魯迅的理解只能在理論上故作深刻,很難透過個體的經(jīng)驗與人生的況味來思考。恰恰是離開校園,被拋入中國社會后,青年人才有可能真正開始理解魯迅,日益感受到魯迅那敏銳的先見之明,為他豐富而真誠的思想所折服。
【感悟】魯迅就在我們身邊,他和我們一起憂慮、觀察、思考和探索當下的中國。如何真正讀懂魯迅?最好的方式就是在社會歷練中感悟魯迅的思想。
第二部分
何為魯迅精神?
關鍵詞:韌性戰(zhàn)斗精神
魯迅曾在雜文《這個和那個》中寫道:“我每看運動會時,常常這樣想,優(yōu)勝者固然可敬,但那雖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終點不止的競技者和見了這樣的競技者肅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國將來的脊梁。”他主張韌性戰(zhàn)斗。“韌”就是百折不撓,就是鍥而不舍。魯迅清醒地看到,革命不可能一帆風順,挫折、失敗和犧牲是難以避免的,但為了實現(xiàn)民族解放、國家富強的革命目標,“即使艱難,也還要做;愈艱難,就愈要做”。
【微評】 “即使艱難,也還要做;愈艱難,就愈要做。”魯迅話語中所蘊含的韌性戰(zhàn)斗精神,值得當今的我們學習。
關鍵詞:立人思想
正是對國民靈魂有了清醒而深刻的認識,魯迅才不遺余力地對我們民族存在的劣根性進行批判。他把根除奴性、掃蕩封建文化視為改造國民精神的根本任務,并提出了立人思想。他說:“是故將生存兩間,角逐列國是務,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舉;若其道術,乃必尊個性而張精神。”在他看來,人們只有擁有健全的人性,才能從根本上改變當時中國愚弱的狀況,提高整個民族的文化素質。
【微評】魯迅從“立人”出發(fā),追求自身的獨立個性和思想自由,這與當下科學發(fā)展觀要求的“以人為本”相契合。 “立國必先立人”,魯迅時刻提醒著國人要保持精神的自立和自強。
關鍵詞:實干精神
魯迅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注重實干,他不喜歡那些一味唱高調、掛招牌卻不踏實做事、拿不出具體作品的空頭文學家。他說:“單是說不行,要緊的是做?!边€說:“巨大的建筑,總是由一木一石疊起來的,我們何妨做做這一木一石呢?我時常做些零碎事,就是為此。”魯迅并不長壽,但統(tǒng)計一下他一生所做的工作,數(shù)量之多,讓人震撼。我們現(xiàn)在不是常說“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嗎?中國夢就好像是一個“巨大的建筑”,需要我們“一木一石疊起來”,這些固然是“零碎事”,但大家“做做”,何愁不能實現(xiàn)呢?
【微評】“人生最高的境界在于有所作為”,這是恩格斯對人生境界的感悟。魯迅先生以其敏銳的視角,又以其無懈可擊的行動力,推動著國家和民族的進步。
他所批判的時代過去了嗎?
言論暴力、反智主義猖狂、謠言遍地等亂象的盛行,在20世紀的魯迅的文章中便已窺見一二。讀懂魯迅,讀懂他的文章,便是讀懂中國。
《恨恨而死》——拒絕言論暴力
【名著回放】中國現(xiàn)在的人心中,不平和憤恨的分子太多了。不平還是改造的引線,但必須先改造了自己,再改造社會,改造世界,萬不可單是不平。至于憤恨,卻幾乎全無用處。憤恨只是恨恨而死的根苗,古人有過許多,我們不要蹈他們的覆轍。我們更不要借了“天下無公理,無人道”這些話,遮蓋自暴自棄的行為,自稱“恨人”,一副恨恨而死的臉孔,其實并不恨恨而死。
【現(xiàn)實映射】因曾在電視劇《甄嬛傳》中飾演反派人物安陵容一角,陶昕然一直承受著許多入戲太深的網(wǎng)友的謾罵。2016年10月,陶昕然在微博“手撕”網(wǎng)友,因有網(wǎng)友在其微博下辱罵“你女兒不會有好下場”。
【考場活用】如今,距離魯迅的文章《恨恨而死》發(fā)表的時代已近一個世紀。恨恨而死的人物并沒有因斗轉星移而有減少的跡象,反而有了愈演愈烈的跡象,其中之一便是出口成“臟”的網(wǎng)友。演員陶昕然在微博曬出女兒照片卻遭網(wǎng)友謾罵,其原因竟是網(wǎng)友對陶昕然飾演的反派角色入戲太深。網(wǎng)絡中的唇槍舌劍堪比戰(zhàn)場上的刀光劍影,當你以言語為利劍傷害別人的時候,別給自己找借口開脫,因為你就是兇手。
《智識過剩》——批判反智主義
【名著回放】中國不是也嚷著文法科的大學生過剩嗎?其實何止文法科。就是中學生也太多了。要用“嚴厲的”會考制度,像鐵掃帚似的──刷,刷,刷,把大多數(shù)的智識青年刷回“民間”去。智識過剩何以會鬧恐慌?中國不是百分之八九十的人還不識字嗎?然而智識過剩始終是“客觀現(xiàn)實”,而由此而來的恐慌,也是“客觀現(xiàn)實”。智識太多了,不是心活,就是心軟。心活就會胡思亂想,心軟就不肯下辣手。結果,不是自己不鎮(zhèn)靜,就是妨害別人的鎮(zhèn)靜。于是災禍就來了。所以智識非鏟除不可。
【現(xiàn)實映射】韓寒一開始就是打著“反應試教育”的幌子,成了新世紀文化的反智主義英雄。韓寒說:“我不讀文學史,我就是文學史?!边@句話表現(xiàn)出的無知、狂妄與“文革”時期張鐵生、黃帥們的“讀書無用論”的狂言妄語一脈相承。
【考場活用】對青年作家韓寒來說,讀書于他似乎是無用的,“我不讀文學史,我就是文學史?!彼P于讀書的狂妄言論招來了許多網(wǎng)友的反對。而魯迅早在他的雜文《智識過?!分邪l(fā)表了對讀書的看法?!吨亲R過?!繁砻嫔鲜窃趧裾f大眾放棄智識教育,但稍動下腦筋,我們就能發(fā)現(xiàn)魯迅是在用一種極為諷刺的口吻去闡明放棄智識教育的愚蠢、可笑。上學是為了什么?是為了讓我們能有雙慧眼看清這個社會的是是非非,在感悟和超越中實現(xiàn)自我價值。
《謠言世家》——諷刺謠言盛行
【名著回放】笑里可以有刀,自稱酷愛和平的人民,也會有殺人不見血的武器,那就是造謠言。但一面害人,一面也害己,弄得彼此懵懵懂懂。古時候無須提起了,即在近五十年來,甲午戰(zhàn)敗,就說是李鴻章害的,因為他兒子是日本的駙馬,罵了他小半世;庚子拳變,又說洋鬼子是挖眼睛的,因為造藥水,就亂殺了一大通。下毒學說起于辛亥光復之際的杭州,而復活于近來排日的時候。我還記得每有一回謠言,就總有誰被誣為下毒的奸細,給誰平白打死了。謠言世家的子弟,是以謠言殺人,也以謠言被殺的。
【現(xiàn)實映射】2016年10月末,“深圳水貝村”莫名成為新聞熱詞,傳言中水貝村村民將復制深圳大沖村、廣州獵德村的村民暴富神話,完成從普通村民變成億萬富翁的逆襲,但經(jīng)證實該傳言為虛構。“每戶拆遷賠償最少2個億”“全村還有83個女孩子沒有男朋友……”水貝村的村民沒有想到,關于村舊改的謠言越來越猛,最終他們只能選擇報警。
【考場活用】“謠言世家的子弟,是以謠言殺人,也以謠言被殺的?!痹隰斞秆劾?,謠言是殺人不見血的武器。2016年10月,“2億謠言”興起,掀起了一場網(wǎng)絡狂歡,“每戶拆遷賠償最少2個億”“全村還有83個女孩子沒有男朋友……”這樣的言論猶如利劍,刺向了原本生活平靜的水貝村村民。毫無根據(jù)的謠言污染著互聯(lián)網(wǎng)世界,凈化網(wǎng)絡環(huán)境已經(jīng)刻不容緩!
【連線考場】
據(jù)某網(wǎng)站統(tǒng)計,最近一年中,該網(wǎng)站發(fā)布的與魯迅相關的文章有6萬多篇,閱讀量高達4.4億。我們雖然無法詳盡了解這些文章各是什么類型,但顯然“魯迅”是一個相當受關注的話題,這也說明“魯迅”這個名字已經(jīng)深深地烙進了中國人的心目中,未必一定是崇拜者、研究者才關注魯迅。
對此現(xiàn)象,你有什么看法?請選擇一個角度,自定立意,自擬標題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