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熱用立意】傳承與發(fā)展/科技發(fā)展/大國崛起
【素材現(xiàn)背】誰掌握了航天核心技術,誰就搶占了世界科技的制高點,掌握了向未來世界發(fā)展的主動權。有了這支最年輕的航天隊伍,中國航天四大戰(zhàn)略目標都將如期實現(xiàn),中國航天高科技、高技術將引領中國制造和中國創(chuàng)造走在世界領先行列。
2016年10月17日早晨7時49分,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發(fā)射升空后準確進入預定軌道,順利將兩名航天員景海鵬、陳冬送上太空。按照計劃,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在軌飛行期間將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交會對接,兩名航天員將進駐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開展為期33天的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
中國航天人今天所做的一切,與半個世紀前美蘇兩個航天大國做的表面看是同一件事,但內在質量、國防軍事價值和軍民兩用的巨大經濟價值,較之當年美蘇兩國已有了質的飛躍。
與此同時,美國對中國航天科技的一系列全新突破深感焦慮,美國國會2011年頒布法案,禁止政府、企業(yè)與中國航天計劃有任何接觸,禁止兩國航天界同行進行學術交流。2015年美國加州大學圣迭戈分校國際沖突與合作研究所發(fā)布研究報告,認為“中國正通過其太空項目,將自己轉化成一個軍事、經濟、技術大國”。美國航天局前局長米切爾·格里芬曾向白宮和五角大樓發(fā)出警告:中國航天最令人感到可怕的,不是它所取得的載人航天工程那樣的成就,而是它所擁有的一大批年輕的科學家和工程師……
中國航天隊伍有多“可怕”?這是一個門類完整、專業(yè)齊全、結構合理的世界最年輕航天團隊,6.7萬名航天工程師、技師、科學家的平均年齡為36歲,比世界同行的平均年齡年輕15歲,33歲以下工程師占到全部人員的66%。這個世界上最年輕的航天團隊,正在鑄就中國航天的世紀大梁,書寫航天事業(yè)后繼有人、代代接續(xù)的輝煌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