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商
人們往往會認為,智商越高的人越容易獲得快樂,因為他們比一般人更有辦法解決生活中的種種難題。但其實,一個人的快樂程度并非完全取決于他有沒有能力解決問題,而是更多地取決于他的樂觀水平——也就是所謂的“樂商”。
樂商代表了一個人感知快樂的能力。樂商高的人善于發(fā)現(xiàn)事物美好的一面,樂商低的人總是夸大事物的負面影響。面對同一件事,樂商不同的人會表現(xiàn)出完全不同的態(tài)度。比如,當兩個口渴的人看到半杯水時,樂商高的人會慶幸“還好有半杯水”,樂商低的人卻抱怨“為什么只有半杯水”。
樂商是現(xiàn)代人的一種必備修養(yǎng)。心理學研究表明,當一個人處于積極樂觀的心理狀態(tài)時,他的注意力、記憶力、創(chuàng)造力都能達到較高水平,從而有利于激發(fā)自身潛能,在學習與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績。
反噬
在一個養(yǎng)成類游戲中,主人公小時候經常被同伴排擠,為了避免自己受到欺負,她選擇了遠離人群、獨來獨往。主人公長大后進入了一個新的環(huán)境,但始終沒有擺脫孤僻的性格,只要看見人群,她就會條件反射地產生逃離的沖動。
這種心理現(xiàn)象叫作“反噬”。每個人都會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中根據自己的判斷,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行為模式,日久天長,便學會了在什么情況下做什么事。當再次遇到類似的環(huán)境或情況時,就會將已經習得的應對方式套用在自己身上。
“反噬”有時是出于自我保護的需要,因為采用經過試驗的、相對安全的行為模式,可以有效避免傷害;但有時,“反噬”也會剝奪一個人成長與進步的機會。如果總是因為害怕失敗、受傷而不敢嘗試用新的態(tài)度去面對問題,久而久之,人就會變得膽小保守,難以適應外界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