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魯山銀行卡糾紛案
案例:日前,河南省魯山縣人民法院依法判決被告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魯山支行在本判決生效之日起,5日內賠償原告高某銀行卡損失151589.5元及利息。
原告高某訴稱,2010年,原告在被告處辦理了牡丹靈通卡,原告與被告之間形成了存款合同關系。2015年4月24日,原告在被告營業(yè)柜臺存入現金19.06萬元,第二天的14時56分,原告又在柜臺取款4萬元,賬戶余額151626.51元。當月27日下午15時30分左右,原告再次到被告處取款時賬戶余額只剩37.01元,經原告和被告柜臺工作人員查詢交易情況發(fā)現,同月25日、26日、27日用不同方式將卡內存款通過取現轉賬等將15.13萬元取走,銀行扣除手續(xù)費289.5元,高某共損失151587.5元。原告當即報警。魯山縣公安局刑事立案后,到江西南昌查詢存款被盜情況發(fā)現盜取人經過改變真實面目無法確定嫌疑人。面對此種情況,原告多次找被告解決問題,被告的值班人員總說負責人不在而未解決。故原告依法向魯山縣人民法院起訴,請求判令被告賠償原告存款被盜損失151589.5元及利息。
被告辯稱,原告賬戶中的存款通過ATM自助機插卡并輸入正確的密碼,通過轉賬及取現屬于正常支付,被告沒有賠償責任;支取存款或轉賬需要介質銀行卡,以及只有原告本人掌握的密碼才能實現,假如該款項是被盜取,也是原告因自行保護不當所致,相應損失由原告自行承擔。故被告請求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經審理查明,2010年10月5日,原告在被告處辦理了牡丹靈通卡,2015年4月25日,原告卡號為牡丹靈通卡在江西省南昌ATM機發(fā)生了一筆轉賬5萬元業(yè)務(手續(xù)費13.5元)及四筆取款業(yè)務(四筆取款均為5000元,手續(xù)費均為25元);同月26日又發(fā)生一筆轉賬5萬元業(yè)務(手續(xù)費13.5元)及四筆取款業(yè)務(四筆取款均為5000元,手續(xù)費均為25元);27日又發(fā)生ATM機取款5000元(手續(xù)費為25元、跨行手續(xù)費2元)、取款5000元(手續(xù)費為25元、跨行手續(xù)費2元)及取款1300元(手續(xù)費為6.5元、跨行手續(xù)費2元)各一筆業(yè)務。魯山縣人民法院審理后做出被告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魯山支行賠償原告高某銀行卡損失151589.5元及利息的判決。
主持人:被告作為發(fā)卡銀行應當保障存款人的合法權益不受任何單位和個人的侵犯。本案所涉銀行卡在異地分別發(fā)生ATM機轉賬及取款業(yè)務,被告均收取了相應的手續(xù)費用,理應負有保障存款人賬戶安全的義務。被告在訴訟中不能證明其支付行為符合規(guī)定,也不能證明ATM機能夠識別偽卡,被告應當承擔違約賠償責任。被告辯稱,原告因保管密碼不當造成損失,僅單方面強調密碼是交易的關鍵,而忽略了銀行卡的真實性也應是交易的必要條件,故對被告的此種辯解理由,按照有關法律不能采信。
銀行儲蓄的基本參與主體為銀行和儲戶,儲戶將資金存入銀行,首先考慮的是安全,一是基于對銀行的信任,其次才是利息。二是正因為憑借以銀行強大金融資產做后盾的信用基礎,銀行才以極小的存款利息為代價獲得巨額融資,因此,基于信任基礎上的信用保障對于銀行和客戶來講是互惠互利的。如果儲戶的資金安全無法得到保障,可以被任意盜取,必將危及整個社會的金融安全和信用體系。因此,銀行應負有保護儲戶存入資金的安全,應堅持最大誠信原則對儲戶因非自身原因造成的存款被盜承擔賠償責任。
欄目主持人:王保軍
聯系電話:15037107444
案源提供:河南省魯山縣人民法院劉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