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志陽
【摘要】 目的:觀察解剖鋼板治療鎖骨中段骨折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2009-2015年來筆者所在科室接受治療的鎖骨中段骨折患者60例,入組患者按照入院順序單雙數(shù)分為兩組,即觀察組(n=30)和對照組(n=30)。觀察組患者采用解剖鋼板進行治療,對照組患者采取克氏針進行治療。結(jié)果:觀察組患者與對照組相比,其手術時間顯著較短、術中出血量顯著較少,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相當,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疼痛、日常生活、活動范圍、力量等各項Constant評分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且其JOA評分也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淺表感染、軟組織激惹、感覺障礙和內(nèi)固定松動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解剖鋼板治療鎖骨中段骨折具有療效顯著、安全性較高的臨床優(yōu)勢,值得在鎖骨中段骨折的臨床治療中進行推廣。
【關鍵詞】 解剖鋼板; 鎖骨中段骨折; 臨床療效
doi:10.14033/j.cnki.cfmr.2016.33.07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6)33-0141-02
鎖骨中段骨折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骨折疾病,其主要是由于直接暴力而導致的骨折。臨床上對于鎖骨中段骨折的治療,傳統(tǒng)的療法主要采取的是克氏針內(nèi)固定治療或者是非手術保守治療,但是臨床在長期的實踐中發(fā)現(xiàn),傳統(tǒng)治療方式對于鎖骨中段骨折,特別是較為嚴重鎖骨中段骨折患者來說,其治療效果并不理想[1]。解剖鋼板是近年來新興的一種臨床治療方法,該療法在鎖骨中段骨折臨床治療中應用以來,以其骨折固定牢靠、并發(fā)癥較少、可實現(xiàn)早期鍛煉、術后功能恢復良好等優(yōu)勢,逐漸被臨床和患者認可[2]。筆者以下就對解剖鋼板治療鎖骨中段骨折的臨床效果進行研究,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9-2015年在筆者所在科室接受治療的鎖骨中段骨折患者60例,入組患者按照入院順序單雙數(shù)分為兩組,即觀察組(n=30)和對照組(n=30)。觀察組30例患者,男18例,女12例,患者年齡21~67歲,平均(37.6±5.4)歲。30例患者致傷原因:16例為跌傷、12例為交通事故致傷、2例為砸傷。30例患者的骨折類型:15例為粉碎性骨折、8例為斜行骨折,7例為橫斷骨折。對照組30例患者,男20例,女10例,患者年齡22~68歲,平均(38.3±6.1)歲。30例患者致傷原因:15例為跌傷、12例為交通事故致傷、3例為砸傷。30例患者的骨折類型:17例為粉碎性骨折、7例為斜行骨折,6例為橫斷骨折。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觀察組患者采取解剖鋼板進行治療,治療前指導患者取仰臥位,實施頸叢麻醉或者全身麻醉,并且在患者患側(cè)肩膀下墊枕頭,采用平行鎖骨走行的橫行切口,暴露患者的骨折端。將患者骨折斷段的積血清除干凈,進行骨折復位,鉗夾維持,應用S形解剖鋼板在鎖骨上段進行固定。對于粉碎性骨折的患者來說,應用螺釘固定大骨塊,對于小骨塊來說,則采取保留周圍軟組織后利用鋼板進行橋接固定的方式進行治療[3]。患者在手術結(jié)束后,視其具體情況給予2~4周時間的前臂吊帶或三角巾懸吊。
對照組患者采取克氏針進行治療,治療前指導患者取仰臥位,實施頸叢麻醉或者是全身麻醉,并且在患者患側(cè)肩膀下墊枕頭,指導患者頭部偏向患側(cè)肩膀,以患者的骨折處為中心,沿著患者的鎖骨走行切口5~8 cm,將患者的骨折端進行暴露,然后將骨折斷端的積血塊清除干凈。采用直徑為2.5 mm的克氏針先從患者的遠骨折端髓內(nèi)腔內(nèi)逆行穿出到肩背部,待患者骨折復位之后將克氏針順行打入到其近骨折端?;蛘呤窍葘⒖耸厢槒慕钦鄱舜┏?,待患者骨折復位之后再將克氏針打入到其遠骨折端。完成上述操作后,將克氏針折彎,并且進行剪斷?;颊咴谑中g結(jié)束后,視其具體情況給予4~6周時間的前臂吊帶或三角巾懸吊[4]。
1.3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手術指標、住院時間、Constant評分、JOA評分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3]。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本試驗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19.0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比較用字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1 兩組患者手術指標及住院時間比較
觀察組患者與對照組相比,其手術時間顯著較短、術中出血量顯著較少,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Constant評分和JOA評分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疼痛、日常生活、活動范圍、力量等各項Constant評分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且其JOA評分也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淺表感染、軟組織激惹、感覺障礙和內(nèi)固定松動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13.33%)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30.00%),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鎖骨中段骨折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鎖骨骨折類型,目前,隨著社會交通和生產(chǎn)的大力發(fā)展,導致鎖骨中段骨折的發(fā)生率也有所上升,給患者的健康帶來了極大的危害。因此,對于鎖骨中段骨折來說,一經(jīng)發(fā)生需積極地給予臨床治療[5]。
臨床對于鎖骨中段骨折的治療方式較為多樣化,其中傳統(tǒng)的治療方式主要是克氏針內(nèi)固定療法。該治療方式在鎖骨中段骨折的治療中應用已久,其具有手術操作簡單、損傷較小的臨床優(yōu)勢,在鎖骨中段骨折的治療中發(fā)揮了一定的臨床治療效果。但是該治療方式在長期的治療中,逐漸表現(xiàn)出不能夠有效控制骨折旋轉(zhuǎn)活動、手術并發(fā)癥較多、患者不宜早期進行康復鍛煉等問題[6]。
解剖鋼板是繼克氏針內(nèi)固定治療后興起的一種鎖骨中段骨折治療方式,解剖鋼板是按照人體鎖骨外形進行設計的,因此采取解剖鋼板進行治療,在手術過程中往往只需要稍加塑形就可以很好地與患者的鎖骨外形進行吻合[7]。解剖鋼板的這種特征,使得該治療方式在鎖骨中段骨折的治療中,能夠很好地避免反復塑形對鋼板的損傷,且安裝也更為方便。且解剖鋼板具有強度良好的特征,利于患者術后早期的康復鍛煉,可促進患者快速恢復[8]。
綜上所述,解剖鋼板治療鎖骨中段骨折具有療效顯著、安全性較高的臨床優(yōu)勢,值得在鎖骨中段骨折的臨床治療中進行推廣。
參考文獻
[1]李小雙,孫華斌.彈性髓內(nèi)釘微創(chuàng)治療成人鎖骨中段骨折[J].中國骨與關節(jié)損傷雜志,2011,28(11):1103-1104.
[2] Werner S D,Reed J,Hanson T,et al.Anatomic relationships after instrumentation of the midshaft clavicle with 3.5-mm reconstruction plating:an anatomic study[J].J Orthop Trauma,2011,25(11):657-660.
[3]付仰攀,范華強,唐聰,等.鎖定板治療鎖骨遠端型骨折[J].實用骨科雜志,2013,19(10):923-924.
[4] Mirzatolooei F.Comparison between operative and non-op-erative treatment methods in the management of comminuted frac-tures of the clavicle[J].Acta Orthop Traumatol Turc,2011,45(66):34-40.
[5] Xu C P,Li X,Cui Z,et al.Should displaced midshaft clavicular fractures be treated surgically? A meta-analysis based on current evidence[J].Eur J Orthop Surg Traumatol,2013,23(6):621-629.
[6]翟江華,閆開文,譚建華.解剖鋼板結(jié)合螺釘固定治療68例鎖骨骨折[J].實用骨科雜志,2011,17(8):728-730.
[7]朱益民.克氏針髓內(nèi)固定治療鎖骨骨折療效體會[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3,8(20):97-98.
[8] Ferran N A,Hodgson P,Vannet N,et al.Locked intr-amedullary fixation vs plating for displaced and shortened mid-shaft clavicle fractures: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J Shoulder Elbow Surg,2010,19(6):783-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