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火針治療中風后遺癥的臨床研究進展※

2017-02-27 14:29孫之迪錢小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yī)大學中醫(yī)系2013級本科1班上海200433
河北中醫(yī) 2017年8期
關鍵詞:火針偏癱中風

孫之迪 錢小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yī)大學中醫(yī)系2013級本科1班,上海 200433)

火針治療中風后遺癥的臨床研究進展※

孫之迪 錢小路△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yī)大學中醫(yī)系2013級本科1班,上海 200433)

中風是中醫(yī)學對急性腦血管病的統(tǒng)稱,其病因繁多,病機復雜,癥狀多樣,后遺癥不僅種類多,且治療難度大,恢復緩慢?;疳樖侵嗅t(yī)針灸的重要組成部分,利用特殊材料制成粗細大小不同類型的針具,治療時用火將針尖燒至發(fā)紅,迅速刺入特定穴位或人體特定部位,同時具有“針”與“灸”2種作用。我們通過查閱大量文獻資料,整理出臨床應用火針治療中風后遺癥的研究現(xiàn)狀,并提出一些問題與思考,希望能為臨床工作者提供治療新思路,使火針更廣泛的應用于臨床診療當中。

火針療法;中風后遺癥;針灸療法;綜述

中風,現(xiàn)代醫(yī)學又稱“卒中”“腦血管意外”,是一種突然起病的腦血液循環(huán)障礙性疾病。腦血管疾病患者因各種誘發(fā)因素引起腦內(nèi)動脈狹窄、閉塞或破裂,而造成的急性腦血液循環(huán)障礙。臨床表現(xiàn)為一過性或永久性腦功能障礙的癥狀或體征。分為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中醫(yī)之中風是指患者突然昏仆,不省人事,伴有口角歪斜,言語不利,半身不遂的一類疾病,分為中經(jīng)絡、中臟腑。中醫(yī)中風病因復雜、證型多種多樣,不同時期癥候特點處于不斷地變化當中。其中血瘀證是急性期與恢復期最常見的證型,貫穿于中風始終(尤其是缺血性中風)[1]。中風后遺癥種類較多,如偏癱,感覺和運動功能障礙,認知和精神障礙,言語功能障礙,吞咽功能障礙,運動性失語,以及其他癥狀,如頭痛,眩暈,惡心,耳鳴,步伐不穩(wěn)等?;疳樧鳛橐环N歷史悠久的治療方法,溫運氣血則瘀血自消,溫陽化氣則氣順血行,散寒祛濕則血自不凝[2]。現(xiàn)選取中風后遺癥中火針治療療效確切、具有代表性的做以介紹。

1 偏 癱

中風后偏癱是中風后遺癥最主要的癥狀之一。在“中風”病名出現(xiàn)之前,《黃帝內(nèi)經(jīng)》中就有“偏枯”“偏風”“身偏不用”等病名。中風后偏癱的主要病機為風痰瘀阻經(jīng)絡,氣血無以濡養(yǎng)機體?,F(xiàn)代醫(yī)學原理是上肢的屈肌比伸肌的肌張力高,下肢的伸肌比屈肌肌張力高。由于伸肌屈肌有助于某些患者的站立和轉移,或使某些患者的靜脈回流張力和旋后旋前肌肉張力不同,故偏癱肢體保持一種特殊的姿勢,從而減輕水腫,但痙攣限制了大多數(shù)患者肢體活動,甚至改變姿勢及偏癱性步態(tài),即上肢肩關節(jié)內(nèi)收和內(nèi)旋,肘關節(jié)屈曲和旋前;下肢髖關節(jié)伸展和內(nèi)收,膝及踝關節(jié)伸展,足及足趾呈跖屈略內(nèi)翻姿勢,走路時下肢向外劃圈樣向前移動[3]?;疳樉哂羞\行氣血,解除痙攣的作用,除祛風邪,營養(yǎng)筋脈,則拘急、抽搐自止;火針還具有引熱外達之功,取“火郁發(fā)之”之意,助肝心之火外達。目前,臨床較少單純運用火針治療中風后偏癱,大部分醫(yī)家應用火針時多與其他療法相結合。

1.1 火針治療中風后偏癱 謝慧云等[4]將114例中風后偏癱患者隨機分為3組?;疳槸煼ńM(對照組1)38例,上肢偏癱者取肩前、肩貞、尺澤、天井、大陵、陽池、魚際、后溪、內(nèi)八邪、外八邪;下肢偏癱者取血海、梁丘、陰陵泉、陽陵泉、三陰交、懸鐘、照海、申脈、環(huán)跳。其余癥狀隨癥選穴,每次治療選8~19個穴位。每2 d火針針刺相關穴位1次。益氣活血療法組(對照組2)32例,內(nèi)服活絡固本湯(主要中藥:黃芪、黨參、當歸、川芎、郁金、石菖蒲、葛根、姜半夏、桂枝、赤芍、柴胡、黃芩、生甘草等。水煎服,每日2次)?;疳槸煼ㄅ浜弦鏆饣钛煼ńM(治療組)44例,隔日火針針刺相關穴位1次,同時配合內(nèi)服活絡固本湯,每日2次。3組均治療4周后觀察療效。結果:根據(jù)中醫(yī)證候療效評定標準,測算出治療前后3組的不同療效對比,治療組總有效率93.2%,對照組1總有效率84.2%,對照組2總有效率78.1%,治療組療效高于對照組1和對照組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根據(jù)神經(jīng)功能評分標準,測算出治療后3組神經(jīng)功能評分改善情況,治療組總有效率90.9%,對照組1總有效率73.7%,對照組2總有效率71.9%,治療組治療后神經(jīng)功能改善情況高于對照組1和對照組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治療后巴氏(Barthel Index,BI)指數(shù)法評分、簡式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分法(SFMA量表)評分與2個對照組治療后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優(yōu)于2個對照組。唐治安等[5]采用火針與埋線或注線結合的方法治療中風后偏癱患者63例,取肩髃、臂臑、曲池、手三里、外關、合谷、足三里、陽陵泉、環(huán)跳、秩邊、承扶、豐隆、解溪、肝俞、脾俞、膽俞、胃俞。頭穴取運動區(qū)和言語區(qū)。上、下肢癥狀嚴重者加相應節(jié)段夾脊穴。以上穴位隨證取穴,火針3 d 1次,埋線或注線6~10 d 1次,9次為1個療程。結果:總有效率93.4%。王寧等[6]將60例中風痙攣性偏癱患者隨機分為2組,即火針組及康復組,每組各30例。2組均給予神經(jīng)內(nèi)科常規(guī)治療并加強肢體功能康復訓練?;疳樈M取肩髃、臂臑、曲池、陽陵泉、血海、三陰交等穴行火針治療,每2 d治療1次,連續(xù)治療30 d??祻徒M采用常規(guī)康復鍛煉,1周5次,共4周。在治療前、治療結束時及治療結束后1個月運用Ashworth(AS)量表、臨床痙攣指數(shù)(clinic spastcity index,CSI)量表分別評定上下肢痙攣指數(shù),F(xiàn)ugl-Meyer(FMA)運動功能評分法評定肢體運動功能,患者報告結局評價(patient-reported outcome,PRO)量表評定生存質量。結果:AS量表評定,2組治療結束時及治療后1個月的結果均優(yōu)于治療前(P<0.05,P<0.01),且火針組在同期比較中均優(yōu)于康復組(均P<0.05);CSI量表評定,火針組治療結束時及治療后1個月均優(yōu)于本組治療前(P<0.01),康復組治療結束時及治療后1個月與本組治療前相當(P>0.05),火針組在同期比較中均優(yōu)于康復組(P<0.05,P<0.01);FM量表評定,除康復組下肢治療結束時的結果與治療前相當(P>0.05)外,2組上下肢治療結束時及治療后1個月均優(yōu)于本組治療前(均P<0.01),火針組在同期比較中均優(yōu)于康復組(P<0.05,P<0.01);PRO量表評定,2組治療結束時及治療后1個月均優(yōu)于本組治療前(均P<0.01);火針組在同期比較中均優(yōu)于康復組(P<0.05,P<0.01)。賴耀銘等[7]將符合納入標準的71例中風痙攣性癱瘓患者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35例,對照組36例。2組均給予卒中單元常規(guī)治療及對基礎疾病進行治療,治療組進行火針結合Bobath療法治療,火針取穴為:頭頸軀干取百會、患側風池、患側翳風、大椎、命門、腰陽關、中脘、關元、雙側天樞;患側上肢取肩貞、肩髃、臂臑、曲池、手三里、陽池、合谷;患側下肢取足三里、陽陵泉、委中、承山、申脈、丘墟。對照組單純使用Bobath療法治療。2組均治療4周。2組治療后均進行CSI量表、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運動功能評定的量表評定。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82.9%,對照組總有效率66.7%,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2組治療后BI指數(shù)、CSI評分及FM評分與本組治療前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組治療后BI指數(shù)、CSI評分及FM評分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以治療組效果更明顯。趙小磊等[8]將卒中后肢體痙攣的患者66例隨機分為2組,即治療組、對照組,2組均給予卒中常規(guī)康復訓練和藥物基礎治療。對照組30例采用神經(jīng)肌肉電刺激(NMES)療法。治療組30例在對照組的治療基礎上進行火針治療,主穴在以相應痙攣肌肉周圍取穴,或以“以痛為腧”為原則,選取疼痛點,上肢患側選肩髃、曲池、手三里、陽池、外關、合谷等;下肢患側選環(huán)跳、伏兔、風市、梁丘、委中、陽陵泉、足三里、解溪、昆侖等,隔日1次,每個穴位點刺3下,針眼不重合。2組均10 d為1個療程,3個療程后統(tǒng)計療效。治療后2組采用CSI、FM及改良AS(MAS)量表評分比較。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80.00%,對照組總有效率76.67%,2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組治療后CSI評分均較本組治療前有所改善(P<0.05),且治療組改善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FM評分治療組改善程度優(yōu)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MAS量表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柴豐超等[9]將60例中風后遺癥患者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30例取患側肩髃、曲池、外關、足三里、三陰交,局部阿是穴1~2個,每個穴位點刺1下,針眼不重合。每周治療3次。對照組30例選用相同穴位,用毫針治療,每周治療6次。2組均治療4周。治療結束后用肌張力減輕程度、CSI量表、FMA量表以及BI量表評分。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90.0%,對照組總有效率60.0%,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CSI量表、FMA量表以及BI量表治療后評分2組均優(yōu)于本組治療前(P<0.05),且治療組優(yōu)于對照組(P<0.05)。趙明華等[10]將中風后手指拘攣80例患者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40例予火針八邪、上八邪穴治療,對照組40例予常規(guī)針刺治療。2組均9 d為1個療程,2個療程后統(tǒng)計療效。治療后采用MAS量表、FMA量表、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評定量表(NDS)評分。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92.5%,對照組總有效率77.5%,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2組治療后MAS、FMA、NDS等手功能各項評分總積分均有改善,與本組治療前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P<0.01),且治療組的手功能各項評分改善程度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

1.2 毫火針治療中風后偏癱

毫火針是使用毫針代替火針點刺而應用于臨床的療法,具有損傷小、痛苦輕、操作時間短、便于留針及可一次性使用等優(yōu)點,且毫火針的安全規(guī)格為0.35 mm×25 mm[11]。毫火針治療中風后偏癱療效也十分確切。付玉智[12]將70例中風后痙攣性偏癱患者隨機分為2組,毫火針組35例,取穴方法:通過押患者手掌、指腹、指尖,在痙攣肌的肌腱附著點附近分上、中、下3層觸診,找出肌肉僵硬發(fā)板、條索、硬結,或竣脹、沉重、疼痛感最強的點為針刺穴位。隔日1次。7次為1個療程,治療3個療程。普通針刺組35例予常規(guī)針刺治療。10 d為1個療程,療程間休息3 d,共治療3個療程。結果:毫火針組總有效率91.4%,普通針刺組總有效率40.0%,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毫火針組3個月后隨訪期生活質量總分的改善均明顯優(yōu)于普通針刺組(P<0.05,P<0.01)。肖永娟等[13]將60例卒中后痙攣性偏癱患者隨機分為2組,即毫火針加規(guī)范康復治療組(治療組)與規(guī)范康復治療組(對照組)。2組均采用通用的規(guī)范康復治療方法,治療組30例,取穴方法:先取痙攣優(yōu)勢側,上肢屈肌側(極泉、尺澤、大陵),下肢伸肌側(血海、梁丘、照海),后取痙攣劣勢側,上肢伸肌側(肩髃、天井、陽池),下肢屈?。玛P、曲泉、解溪、申脈)。1周治療3次。對照組30例僅采用康復訓練,1周治療6次。2組均治療4周。觀察2組治療后AS量表、治療前后FM評分及日常生活能力(ADL)評分情況。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93.33%,對照組為73.33%,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2組治療后FM評分及ADL評分均較本組治療前升高(P<0.05),且治療組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饒曉丹等[14]選取中風后上肢痙攣患者30例,均采用毫火針治療。取穴方法:患肢肩髃、天井、曲池、外關、八邪。隔日治療1次,2周為1個療程,共治療2個療程。治療前后分別采用MAS量表以及臨床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評定量表(NDS)進行評分。結果:30例患者經(jīng)評估,MAS以及NDS量表評分均有所減低,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徐永亦等[15]將中風后痙攣性偏癱患者80例隨機分為2組,毫火針組40例,取穴方法:取百會,雙側太陽、風池、風府、極泉、尺澤、曲澤、內(nèi)關、大陵、合谷、后溪、急脈、陰谷、陰陵泉、三陰交、商丘、太沖、委中、丘墟、照海。輔以頭針。普通針刺組40例,取穴方法與毫火針組相同。毫火針組與普通針刺組均隔日治療1次,2周為1個療程,共治療2個療程。治療前后采用MAS量表及FMA量表評定患肢痙攣情況。結果:毫火針組總有效率87.5%,普通針刺組總有效率75.0%,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毫火針組療效優(yōu)于普通針刺組;FM量表評分2組治療后均較本組治療前升高(P<0.05),且毫火針組優(yōu)于普通針刺組(P<0.05)。

2 肩手綜合征

肩手綜合征(shoulder-h(huán)and syndrome,SHS),也稱“反射性交感神經(jīng)營養(yǎng)不良綜合征”,主要表現(xiàn)為患側上肢水腫、皮膚潮紅、皮溫上升、肩手疼痛、肩關節(jié)脫位、關節(jié)活動受限及手指屈曲活動受限等,是中風后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中醫(yī)學認為,SHS乃中風后久臥少動,肢體不為所用,氣血運行失調,氣滯血瘀,經(jīng)脈肌肉失榮;或由氣血不足,脈絡空虛,風寒濕邪乘虛入絡,氣血痹阻,筋脈失濡?,F(xiàn)代醫(yī)學認為,關節(jié)靜脈及淋巴回流不暢,組織間隙中漿液和纖維性滲出物及纖維蛋白沉淀、肩關節(jié)內(nèi)及周圍粘連是導致活動受限的主要原因;肌肉失去動力作用,靜脈回流受限,肌肉組織內(nèi)酸性分泌物堆積,排泄不出而刺激神經(jīng)是造成疼痛的主要原因;靜脈回流受阻與營養(yǎng)代謝障礙是造成患肢水腫的主要原因[16]。

2.1 火針治療中風后SHS 火針治療中風后SHS已被臨床證實療效確切,但相關文獻資料數(shù)量較少。蘇敏等[17]將83例中風后SHS患者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43例,取穴方法:患側肩前、肩髃、肩貞、曲池、外關、八邪,水分、中脘,應用火針治療方法,隔日治療1次。對照組40例,取穴與治療組相同,采用普通針刺法,每日治療1次。2組均1周為1個療程,療程間休息2 d,共治療2個療程。治療前后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價疼痛與水腫程度及FMA量表評定上肢運動功能。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86.05%,對照組總有效率67.50%,治療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P<0.05);2組治療后VAS評分均降低(P<0.05),且治療組降低程度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2組治療后FMA評分均升高(P<0.05),且治療組改善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P<0.05)。冀健民[18]選取中風后SHS患者39例進行火針配合按摩治療并觀察療效?;疳樔⊙ǚ椒ǎ杭缜?、肩髃、肩貞、曲池、手三里、外關、陽池、陽溪、陽谷、八邪。2 d治療1次,5次1個療程。休息1周后可繼續(xù)行第2個療程治療。同時配合按摩,于火針第2 d予患肢施以肌肉放松及理筋法,隔日1次,每次30 min,連續(xù)5次為1個療程,與火針穿插開施行。治療2個療程后評價療效。結果:治療后總有效率92.3%。龐曉瑜等[19]將卒中后SHSΙ期患者84例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42例采用靳三針結合火針的方法,治療方法:每次先行靳三針針刺,再行火針刺法,靳三針取顳三針、患側肩三針和手三針,每日1次,14 d為1個療程?;疳樔』紓缺勰灐⑹秩?、八邪,隔日1次,7次為1個療程。對照組42例,取穴方法:肩髃、肩髎、肩貞、天宗、曲池、手三里、外關、八邪,采用普通針刺法。2組均治療14 d后觀察療效。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92.86%,對照組總有效率76.19%,治療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P<0.05)。王霞等[20]將85例卒中后SHSⅠ期患者隨機分為2組。對照組42例使用壓迫性向心纏繞法,冷熱水交替浸泡法,功能位擺放及運動訓練等?;疳樦委熃M43例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以火針療法,取穴:患側肩前、肩髃、肩貞、曲池、外關、八邪,水分、中脘,對側陰陵泉、豐隆。2組均治療3周。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88.37%,對照組總有效率69.05%,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2組治療后FMA、VAS評分均改善(P<0.01),且火針治療組改善優(yōu)于對照組(P<0.05)。楊娟等[21]將62例中風后早期SHS患者隨機分為2組。2組均應用常規(guī)藥物和康復治療。治療組31例予火針點刺治療,選穴:肩井、天宗、肩髃、肩貞、肩髎、臂臑、曲澤、天澤、外關、后溪、合谷,隔日1次。對照組31例予常規(guī)針刺治療,取穴同治療組,每日1次。2組均1周為1個療程,2個療程后統(tǒng)計療效。結果:2組治療前FM量表評分、VAS評分及偏癱側腫脹程度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各項差值比較顯示治療組在改善上肢運動功能、疼痛及偏癱側手部腫脹的效果上優(yōu)于對照組(P<0.05)。黃昌錦等[22]將70例中風后SHS患者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35例,取穴方法:取肩、手部經(jīng)筋結點,采用火針點刺治療。隔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對照組35例,取穴方法與治療組相同,采用普通針刺治療。每日1次,每周5次,10次為1個療程。治療前后采用患肢VAS評分、肩關節(jié)活動度(ROM測量)、FMA評分、水腫評分評價效果。結果:2組治療前后VAS評分、ROM、FMA評分及水腫評分經(jīng)統(tǒng)計學分析,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2組治療后VAS評分、ROM及水腫評分經(jīng)統(tǒng)計學分析,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且治療組優(yōu)于對照組(P<0.01);2組治療后FMA評分經(jīng)統(tǒng)計學分析,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毫火針治療SHS 徐展瓊等[23]將84例中風后SHSⅠ期患者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42例采取毫火針結合康復治療,取穴方法:肩髃、肩髎、阿是穴、曲池、外關、合谷。2 d治療1次。對照組42例予常規(guī)康復治療,包括作業(yè)療法、康復治療等。2組均1周為1個療程,4個療程后統(tǒng)計療效。結果:治療組有效率85.6%,對照組有效率71.4%,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臨床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2組治療前患側上肢FMA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療程結束時,2組FMA評分均較本組治療前有明顯改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治療組患肢FMA評分優(yōu)于對照組(P<0.05);2組治療前SH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SHS評分均較本組治療前有明顯改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治療組患肢SHS評分優(yōu)于對照組(P<0.05);2組治療前肩痛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肩痛評分均較本組治療前有明顯改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治療組患肢肩痛評分改善優(yōu)于對照組(P<0.05)。

3 肢體末端腫脹

中風后肢體末端腫脹的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患側手掌變厚、粗糙、干燥、手指增粗脹大、皮色或光亮而白、或色黯無澤、活動受限,類似于中風后SHS。符?。?4]將46例下肢靜脈曲張患者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25例采用火針加中藥泡洗相結合的治療方法?;疳樔⊙ㄈ“⑹茄ǎ挫o脈曲張最明顯之處。每周2次。對照組21例單用中藥泡洗治療(中藥泡洗自擬方:黃芪30 g,雞血藤30 g,川芎20 g,乳香20 g,沒藥15 g,川烏15 g,草烏20 g,牛膝15 g。1 d治療1次,1次1劑)每周5次。2組均4周為1個療程,3個療程后統(tǒng)計療效。結果:治療組治愈率60%,好轉率32%,無效率8%;對照組治愈率28.6%,好轉率38.1%,無效率33.3%。2組療效比較,治療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王敏[25]選取中風后遺指趾腫脹26例,取穴方法:取患側八風、八邪,每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同時囑患者用健側肢體幫助患側被動運動,以利腫脹消除。治療1~3個療程。結果:有效23例,無效3例,有效率88.5%。

4 中風后足內(nèi)翻

中醫(yī)學認為,足內(nèi)翻病機在于筋肉拘急、肢體拘攣、屈伸不利,病位在經(jīng)筋。中風后患者長期臥床,氣血陰陽俱虛,陽虛無以推動陰液運行輸布,陰虛以致四肢肌肉失濡痙攣。且足內(nèi)翻與陰陽蹺脈關系密切?!峨y經(jīng)·二十九經(jīng)》記載“陰蹺為病,陽緩而陰急”,因陰蹺循行于陰面,經(jīng)下肢內(nèi)側,故足內(nèi)翻為內(nèi)側陰蹺脈拘急而外側陽蹺脈弛緩。現(xiàn)代醫(yī)學則認為,足內(nèi)翻主要是由于腓骨長短肌無力,脛前肌和小腿三頭肌等痙攣或攣縮所致[26]。

趙永智[27]將60例卒中后足內(nèi)翻患者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30例,取穴方法:芒針取風市透中瀆、陽陵泉透懸鐘、丘墟透足臨泣,小腿弛緩肌上順其肌肉走行進針,以觀察到所屬肌群收縮產(chǎn)生拮抗作用為度。日1次?;疳樔』紓茸闳铩l口、豐隆、承山、承筋、三陰交等穴以及小腿痙攣肌上多點點刺,2 d治療1次。對照組30例采用普通針刺,取穴方法:取解溪直刺0.5寸,丘墟透照海、筑賓、昆侖等穴,日1次。2組均30 d為1個療程,2個療程后統(tǒng)計療效。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93.33%,對照組總有效率76.67%,治療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P<0.01);步速:治療組快于對照組(P<0.01),左右足步幅差治療組小于對照組(P<0.01)。

總結與展望 火針的應用仍有很多需要我們挖掘之處,如火針同時具有“針”與“灸”2種作用,有助陽益氣、解除麻木、運行氣血、解痙止攣之功[28]。從現(xiàn)代醫(yī)學角度來說,火針療法可以改善大腦皮層調節(jié)的作用[29]。在臨床使用中發(fā)現(xiàn)火針治療中風后吞咽障礙效果很好,但查閱后卻發(fā)現(xiàn)無此方面相關文獻。此外,中風后抑郁的主要證候特征是氣滯血瘀、肝氣郁結及氣郁化火[30],如能應用火針治療,也許會有良好收效。

目前針刺治療中風后遺癥的機制研究較多,且在臨床應用已經(jīng)十分成熟,然火針的研究和應用卻相對匱乏?!夺樉木塾ⅰ诽峒埃骸胺仓伟c瘓,尤宜火針,易獲功效?!蹦壳?,火針具有理論研究少、動物實驗少、安全性不高、接受度不高、缺少合理評價體系等問題。希望學者們能開展更為廣泛的研究,在今后中風后遺癥的臨床診療中使火針得到更廣泛的應用。

[1] 劉璐,高穎.應用logistic回歸模型及重復測量方差分析法探討缺血性中風證候要素與近期預后的關系[J].中西醫(yī)結合學報,2016,9(10):983-990.

[2] 程素利,徐家淳,王劍歌,等.火針療法的臨床應用與基礎研究近況[J].針灸臨床雜志,2015,31(9):80-82.

[3] 趙娜娜,劉炬瑋.淺談火針治療腦卒中后肢體痙攣機理[J].按摩與康復醫(yī)學,2010,3(9):7.

[4] 謝慧云,林華型,林國華.火針配合活絡固本湯治療中風后偏癱44例[J].世界科學技術:中醫(yī)藥現(xiàn)代化,2013,15(2):281-284.

[5] 唐治安,丁濤.穴位埋線配合火針治療中風偏癱63例臨床研究[J].中國保健營養(yǎng):臨床醫(yī)學學刊,2009,18(18):113-114.

[6] 王寧,李志峰.火針改善中風痙攣性偏癱患者生存質量臨床研究[J].中國針灸,2015,35(11):1105-1109.

[7] 賴耀銘,曾紅文,劉琬玲.火針點刺結合Bobath療法治療中風痙攣性偏癱的臨床研究[J].廣西中醫(yī)藥,2014,37(6):15-17.

[8] 趙小磊,馮曉東.火針聯(lián)合NMES療法治療腦卒中后肢體痙攣臨床研究[J].中醫(yī)學報,2016,31(6):902-905.

[9] 柴豐超,王衛(wèi)強.火針治療腦卒中痙攣狀態(tài)療效觀察[J].山西中醫(yī),2016,32(9):35-36.

[10] 趙明華,錢虹,莊禮興.火針八邪、上八邪穴治療中風后手指拘攣的臨床療效觀察[J].廣州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3,30(2):175-178.

[11] 黃石璽,毛湄,劉志順.毫針替代火針的燒針試驗[J].中國針灸,2009,29(12):1021-1022.

[12] 付玉智.毫火針治療中風后痙攣性偏癱療效觀察[J].按摩與康復醫(yī)學,2016,7(1):34-35.

[13] 肖永娟,李玉蓮,鄧玉玲,等.毫火針結合康復訓練治療腦卒中后痙攣性偏癱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6,13(28):134-136.

[14] 饒曉丹,于海波,鐘衛(wèi)正.毫火針治療中風后上肢痙攣的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yī)急癥,2014,223(5):917-918.

[15] 徐永亦,廖穆熙.毫火針治療中風后痙攣性偏癱40例臨床觀察[J].江蘇中醫(yī)藥,2015,47(2):63.

[16] 陳國青,楊樹安,劉麗君.淺談肩手綜合征的機理及治療方法[J].按摩與康復醫(yī)學,2010,21(2):43.

[17] 蘇敏,何希俊.火針療法治療卒中后肩手綜合征43例療效觀察[J].世界中醫(yī)藥,2012,7(2):144-146.

[18] 冀健民.火針配合按摩治療中風后肩手綜合征39例療效觀察[J].河北中醫(yī),2007,29(5):444.

[19] 龐曉瑜,路明.靳三針聯(lián)合火針治療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Ⅰ期84例臨床對照研究[J].吉林中醫(yī)藥,2010,30(2):145-146.

[20] 王霞,王衛(wèi)強.火針療法治療肩手綜合征43例[J].光明中醫(yī),2011,26(4):754-755.

[21] 楊娟,段權.火針治療中風后早期肩手綜合征療效觀察[J].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11,26(5):967-969.

[22] 黃昌錦,黃應杰,吳艷華.火針經(jīng)筋結點治療中風后肩手綜合征臨床觀察[J].上海針灸雜志,2013,32(8):627-629.

[23] 徐展瓊,王澍欣,周昭輝.毫火針治療中風后肩手綜合征Ⅰ期臨床研究[J].中醫(yī)學報,2016,31(5):753-755,760.

[24] 符健.火針結合中藥泡洗治療中風后手腫脹40例[J].中醫(yī)雜志,2008,49(10):911-912.

[25] 王敏.火針治療中風后指趾腫脹[J].浙江中醫(yī)雜志,2003,38(3):125.

[26] 竇祖林.痙攣的評估與治療[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18-33.

[27] 趙永智.芒針與火針治療腦卒中后足內(nèi)翻隨機平行對照研究[J].實用中醫(yī)內(nèi)科雜志,2014,29(4):134-136.

[28] 賀普仁.火針的機理及臨床應用[J].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教育,2004,10(10):21-22.

[29] 張曉霞,吳之煌,董明霞.火針療法治病機理初探[J].北京中醫(yī),2007,26(9):576-578.

[30] 韓輝,吳麗敏,楊文明,等.腦卒中后抑郁癥的中醫(yī)證候特征[J].中西醫(yī)結合學報,2017,8(5):427-431.

R255.205

A

1002-2619(2017) 08-1267-06

2017-04-13)

(本文編輯:董軍杰)

10.3969/j.issn.1002-2619.2017.08.037

※項目來源:上海市衛(wèi)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中醫(yī)藥科研專項(編號:2016LQ022);第二軍醫(yī)大學大學生創(chuàng)新基金(編號:MS2016030)

△通訊作者: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yī)大學長海醫(yī)院針灸推拿科,上海 200433

孫之迪(1995—),女,本科生。研究方向:火針在治療中風后遺癥中的應用。

猜你喜歡
火針偏癱中風
膈肌訓練在腦卒中中促進偏癱康復恢復中的應用
神奇的火針療法
預防中風應做到八要八不要
火針經(jīng)筋點刺配合針刺治療Megie綜合征驗案1則
血壓偏低也要警惕中風
中醫(yī)火針聯(lián)合沙利度胺治療結節(jié)性癢疹78例臨床觀察
回藥失荅剌知丸治療中風后癡呆的療效觀察
神經(jīng)松動術對腦卒中偏癱肩痛的療效觀察
人格特質與腦外傷偏癱患者殘障接受度的相關性研究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中風后偏癱25例
龙岩市| 汉沽区| 英山县| 贵定县| 广河县| 晋宁县| 长乐市| 昂仁县| 来安县| 台江县| 阳城县| 洞头县| 云安县| 静宁县| 厦门市| 醴陵市| 仁怀市| 徐闻县| 丰顺县| 泗水县| 丰城市| 正定县| 阳城县| 丰原市| 澄迈县| 新昌县| 屯门区| 电白县| 白山市| 波密县| 青阳县| 芦山县| 绥棱县| 洛扎县| 葵青区| 苍南县| 桓仁| 南昌县| 文昌市| 潜江市| 扬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