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如東縣實驗小學 閔 敏
點撥引領,讓生態(tài)課堂落在實處
——以《軍神》教學為例
江蘇如東縣實驗小學 閔 敏
“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是新課改的焦點,語文教師在課堂上應通過宏觀調(diào)控,巧妙引領,實現(xiàn)學生主體與教師主導的有機統(tǒng)一,以此促進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有效達成,使生態(tài)課堂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
點撥引領 生態(tài)課堂 實實在在
“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是新課改的焦點,它要求還原課堂的原生態(tài),給予學生學習的主動權。許多教師在課堂上確實給學生創(chuàng)造了自主學習的空間,課堂上形成了主動、互動的濃烈氛圍。但與此同時,也有部分教師走入了另一個誤區(qū),為維護學生的主體地位,他們在課堂上不敢過多地參與學生的主體學習,使課堂處于一種“虛熱鬧”的狀態(tài),課堂教學效果大打折扣。那么,怎樣在課堂上實現(xiàn)學生主體與教師主導的有機統(tǒng)一,使“以生為本”不流于形式,使學生學有所得呢?我認為教師適時適度的點撥、引領是必不可少的。下面就我執(zhí)教的《軍神》一課談談我的做法。
由于學生人生閱歷淺,思想感情單純,文本中很多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學生難以理解體會,教師必須創(chuàng)設條件,拓展資料,引導學生接近文本,與文本對話,體驗人物的精神境界,感悟課文的思想主題。
《軍神》一課的教學重點是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體會劉伯承堅韌不拔的鋼鐵意志,理解“軍神”的含義。但究竟是什么力量使劉伯承有如此毅力呢?僅從課文中找不到答案。于是,我設計了兩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引領深化。
[教學片段一]
師生分角色朗讀第二自然段劉伯承和沃克醫(yī)生的對話。
師:平靜的回答卻是不平凡的選擇。請看劉伯承曾經(jīng)說過的一句話:(出示句子)“孫臏失去了雙腿,依然可以指揮千軍萬馬;我失去一只眼睛,但只要還有健全的大腦,仍然可以馳騁疆場,為國效力?!?/p>
師:從這段話,你們讀懂了什么?
生:劉伯承拒絕麻醉是因為他需要清醒的大腦帶領戰(zhàn)士和敵人打仗。
師:是呀,為國效力是劉伯承作為軍人的人生目標和精神力量。為此,他毅然決然地選擇了疼痛、選擇忍受,選擇了堅強。
[教學片段二]
師:同學們,能談談對“軍神”這個詞語的理解嗎?
生:那么痛苦的一場手術,劉伯承竟然挺住了,他太堅強了,簡直是神人。
師:劉伯承被稱為軍神,不僅是因為這次手術,更因為他高超的軍事才能。
(音樂聲中出示劉伯承戎馬一生的資料介紹)
在這兩個教學片段中,我通過牽“線”搭“橋”,拓展資料,使學生獲得了關于文本的更豐富的信息,彌補了學生與文本之間存在的時空距離的缺憾,挖掘了文章的主題思想。劉伯承在學生心中的形象豐滿起來了,學生對“軍神”的內(nèi)涵把握得更加深刻了,他們在感悟人文內(nèi)涵的過程中,受到心靈的震撼、人格的感化。
心理學家認為:小學生對事物的認識以感性為主,小學生缺乏駕馭知識的能力,他們對知識難以形成清晰的條理和整體的印象。而教師的點金術可使學生模糊瑣碎的認識變得清晰完整,使零散膚淺的知識得以集中系統(tǒng),從感性上升為理性,并把新的認識延伸擴展,內(nèi)化自己的認知,進而形成一定的能力,化石為金。
[教學片段三]
我拋出一個貫穿全文的主導問題 ——“從哪些詞句可以看出劉伯承是一個真正的男子漢,一塊會說話的鋼板!是一位軍神!”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個性化閱讀。然后,根據(jù)小組匯報的情況對學習方法進行了總結提升式的點撥。
(一小組匯報第一節(jié)“求治”這個部分)
生:劉伯承傷勢這么重,卻自己走進診所,他可真堅強。
師:你抓住“走進”這個動詞看出他的堅強。
生:沃克醫(yī)生說:“我當過軍醫(yī),這么重的傷勢,只有軍人才能如此鎮(zhèn)定?!薄版?zhèn)定”這個詞讓我感到他真是個男子漢。
師:“鎮(zhèn)定”這個詞寫的是劉伯承的神情。
生:我發(fā)現(xiàn)劉伯承和沃克說話時每句話都說得很清楚,一點也不像受了重傷的人。
師:你從他的語言感覺到他的鎮(zhèn)定。
…………
小結:剛才這組同學抓住描寫劉伯承語言、神態(tài)、動作的詞句體會出了他的鎮(zhèn)定、堅強,這是學習寫人記事文章的好方法。接下來匯報的小組也可抓住這幾方面的關鍵詞句和大家交流。
(一組匯報第四節(jié)“手術中”這個部分)
生:我從“汗如雨下”“緊緊抓住床單”這些詞語感受到劉伯承很疼,可是他卻“一聲不吭”,他太堅強了。
師:你們的眼睛受過侵擾嗎?
生:有一次,起大風,小沙粒進了我的眼睛,我的眼睛難受極了。
師:神經(jīng)敏感的眼睛連細小的沙粒都容不下,更何況不使用麻醉劑做眼部手術呢?跟你的經(jīng)歷相比,你想說什么?
生:劉伯承動手術時比我們要疼幾百倍幾千倍,可他卻一聲不吭,他太了不起了。
師:看來,聯(lián)系生活實際體會課文內(nèi)容是一種讀書的好方法。
在這個教學片段中,我把教材當作一個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載體,特別關注了學生學習的過程。在學生匯報交流的過程中,我因勢利導,適時有效地點撥學習方法,授之以漁,為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和可持續(xù)發(fā)展奠定基礎。
學生學習語文的過程,既是理解語言的過程,也是思維訓練的過程。小學生思考問題易拘泥于某一方向,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相機于平淡處投石激浪,由點生發(fā),鋪展開去,引導學生圍繞主問題進行多層次探究。
《軍神》這篇課文除了通過劉伯承的語言、神態(tài)、動作表現(xiàn)他堅韌不拔的鋼鐵意志,還通過描寫沃克醫(yī)生神態(tài)、情緒的變化來襯托劉伯承的頑強毅力。然而,對于三年級的同學來說,要理解側面襯托的寫法實在不易,課堂交流時,學生們只關注了直接描寫劉伯承的詞句。為拓展學生思維的角度,我做了如下引導:
[教學片段四]
師:劉伯承是這篇文章的主人公,可文中卻用了不少筆墨寫了沃克醫(yī)生的表現(xiàn),請找出描寫沃克醫(yī)生的句子,說說你讀出了什么。
(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紛紛舉手發(fā)言)
生:我從“沃克愣住了”,感到劉伯承的請求讓他感到很驚訝。
生:“你,你能忍受得了嗎?”沃克簡直不敢相信劉伯承的決定是真的。
師:從沃克驚訝的表情和語言中你們讀出了什么?
生:劉伯承太勇敢了,勇敢得讓人難以相信。
師:手術中,沃克醫(yī)生的情緒又有什么變化呢?
生:“一向鎮(zhèn)定的沃克醫(yī)生,這次卻雙手微微顫抖”讓我感到他很緊張。
師:做慣了手術的沃克都如此緊張,如此不忍心,而手術刀下的劉伯承卻一聲不吭,對比之中,你感到了什么?
生:劉伯承真勇敢,他的意志力太頑強了。
師:手術后,沃克醫(yī)生的情緒又有什么變化呢?
生:沃克俯下身子親切地注視著年輕人,可以看出沃克已經(jīng)喜歡上了劉伯承。
生:我從沃克醫(yī)生失聲喊的這句話,感到沃克對劉伯承佩服得五體投地。
師:沃克對劉伯承的態(tài)度從開始的冷淡到現(xiàn)在的親切、關心、敬佩,這是為什么呢?
生:劉伯承頑強的意志征服了沃克醫(yī)生,使他的態(tài)度改變了。
師:作者對沃克醫(yī)生神情舉止的描寫也從另一個方面反映了劉伯承不同尋常的勇敢和堅毅。這是側面表現(xiàn)人物的方法。
在這個教學片段中,我在學生無疑處設疑,由點發(fā)散,引導學生進行全方位探索。學生的思維空間被拓展開來,對人物的特點理解更深入。但教師的點撥應適時有效,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必須認真鉆研教材,找準重點和難點,精心設問,在學生思維發(fā)生定勢時恰到好處地啟發(fā)、引導,點撥思維方向。
葉圣陶先生說:“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教師適時地介入,能有效地掀起學生思想感情的波瀾,引導學生進入課文之“境”,與主人公產(chǎn)生共鳴,從而興趣盎然地進入了學習狀態(tài)。
[教學片段五]
(第四節(jié):手術中)
師:此時此刻,我們就站在手術臺旁,你們會看到什么?聽到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劉伯承的額頭青筋暴起,我仿佛聽到他牙齒咬得咯咯響。
生:我仿佛看到他緊緊咬著自己的嘴唇,聽到床單被抓破的聲音。
師:疼痛像火一樣煎熬著劉伯承的心,可他卻頑強地堅持著,在這漫長而又痛苦的三個多小時里,劉伯承在想些什么呢?
生:等我的眼睛治好了,我還要帶領戰(zhàn)士們?nèi)ゴ驍橙?。我一定要挺?。?/p>
生:頭腦清醒才能想出最好的辦法打擊敵人,保衛(wèi)祖國,我這樣做是值得的。
師:讓我們靜靜走進這震撼人心的場景里,去經(jīng)歷,去感受幾十年前動人的一幕。(播放電影《青年劉伯承》的片段,定格在“抓破白墊單的青筋暴起的手”上,學生震撼。)
師:此時此刻,大家的心情都不平靜。你想對劉伯承爺爺說些什么?
生:劉伯承爺爺,七十二刀都摧毀不了他頑強的意志,你是真正的男子漢。
生:劉伯承爺爺,你真讓我佩服,你的意志像鋼鐵一樣。
師:(引讀沃克贊嘆的話)七十二刀,刀刀鉆心,七十二刀,刀刀逼人,劉伯承頑強地忍受著、克制著、堅持著。當我們目睹這感人的一幕,我們會情不自禁地發(fā)出贊嘆:(生齊讀沃克贊嘆劉伯承的話)
當我們想到劉伯承是為了祖國的解放事業(yè)去做出這樣艱難而偉大的抉擇,我們會欽佩地對他說:(生再次齊讀沃克贊嘆劉伯承的話)
這個教學片段是一個立體推進的過程。我創(chuàng)設了一個個教學情境,通過情景再現(xiàn)等方式引導學生想象文字背后的畫面,透視劉伯承的內(nèi)心世界,讓學生與文本的主人公進行了一次跨越時空的心靈對話,學生的情感步步升華。當學生充分地入情入境后,我趁熱打鐵,煽情鼓舞,讓學生說說此時自己的心里話,并一遍一遍地引讀沃克贊嘆的話。從學生飽含深情的話語和激情的朗讀中,我感覺到他們的脈搏和主人公的脈搏在一起跳動,他們的心中已經(jīng)高聳起一座精神的豐碑。整個教學過程可謂一詠三嘆。
總之,要使生態(tài)課堂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必須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在學生的自主學習中,教師要始終扮演引導者、幫助者、合作者和促進者的角色。教師只有宏觀調(diào)控,巧妙引領,才能促進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有效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