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語
自2011年起,美國相繼出臺了《k—12年級科學教育框架:實踐、跨學科概念以及核心概念》和《新一代國家科學教育標準》,這兩部文件一出臺就成了世界范圍內(nèi)科學教育改革關注的熱點。因為這兩部文件把過去對科學探究的關注轉(zhuǎn)向了對“科學實踐”的關注,尤其是這兩部文件特別提出了“技術和工程”思想必須進入中小學科學教育領域的觀點。
2013年教育部重啟“基礎教育科學課程標準”(簡稱“課標”)的修訂工作,這一次修訂工作的總原則是必須吸收最新的科學教育成果,其中特別重視當前在世界范圍內(nèi)普遍受關注的“技術和工程”內(nèi)容在中小學課堂中的落實。因此,在本輪“課標”的修訂過程中,特別在內(nèi)容標準中增加了“技術和工程”領域的內(nèi)容。那么,“課標”中“技術和工程”領域提出了什么樣的要求?學生可以學到怎樣的技術與工程知識?技術與工程又如何在課程中落實?在一線的課堂上應怎樣活化呢?
和以前注重科學知識及探究過程的科學教育相比,“技術與工程”內(nèi)容的增加毫無疑問地打開了“科學教育的另一扇大門”,那么,這門內(nèi)的風景如何,有哪些話題值得我們探討就成了當下科學教育領域關注的熱點。為此我們策劃了本專題,參與研討的有科學教育專家學者,也有一線教師,讓我們看一看他們對“技術與工程”領域的思考,探尋課堂中的“技術與工程”教育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