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剛淮
一個孩子課堂上眼睛走神了,老師直言:“某某,注意聽講?!蹦呛⒆玉R上直著脖子說:“我沒走神呀,我在記你說的那句話?!薄澳阏f說是哪句話?”“你說,經(jīng)常寫錯的詞往往是沒有理解意思導致,比如說‘興高采烈’的‘采’是神采,不是彩色,所以右邊不能多三撇。”神了,他竟然能快速調(diào)集記憶,復(fù)述出來了。但剛才他分明走神在看窗外的呀?!胺凑憬o我注意聽。”“我沒有不注意聽呀?!蹦羌一镞€在小聲嘀咕著,目光卻故意掃過來掃過去,邊留意著教師的神情變化。類似這樣的場景在無數(shù)的課堂上發(fā)生著,如果課堂觀察不轉(zhuǎn)向?qū)W生的話,很難會發(fā)現(xiàn)這樣的細節(jié)其實蘊含著嚴重的教育危機。
我在想,學生沒有心悅誠服接受的教育,是否還有意義。有位校長朋友講了這么個小故事,他在路上無意聽到兩個低年級的孩子在聊天,一個說:老師讓我罰抄課文,我就抄一兩個字漏一兩個字,哈哈哈,很快抄完了,老師都沒發(fā)現(xiàn)。另一個說,我有一次老師罰我寫三遍詞語,我就用三支筆同時寫,一次就寫了三遍,很快就完成了?!肮?,兩個小家伙樂乎著呢。這就是孩子,可愛又有些怪誕,他們無時不刻不在運用智慧“對付”老師針對自己的一些手段。你讓他讀書,他確實手拿著書,但心事卻在課間未玩完的游戲上呢;你讓他注意聽講,但他的目光是那樣的空洞,因為那里面可能裝著好玩的事情。
怎么辦?面對這群古靈精怪的孩子,很多老師遭遇了本領(lǐng)恐慌?!罢f心里話,我很認同以生為本,尊重學生、關(guān)愛學生等等理念觀點,但是,這么個群體,每一個都這么尊重著,我沒辦法展開教學?!蹦贻p的老師攤著手說?!艾F(xiàn)在的孩子太精怪了,膽子大,心眼多,沒有以前的學生聽話”一位年長教師說。走進教師的常態(tài)課堂,發(fā)現(xiàn)類似于上述師生對抗,比賽智力的小插曲比比皆是。我們經(jīng)常提到有效教學、有效教育,如果用是否有效來對照評價上述教育,結(jié)果必然是低效甚至負效——因為有些做法對學生發(fā)展不但無益,反而傷害,這不是負效嗎?
教育為何失效?仔細排查發(fā)現(xiàn),教師的教育方式存在問題。教師依靠教師的威嚴給學生施壓,批評,運用質(zhì)問或者懲罰等形式實施教育,其實那已經(jīng)不是教育,而是異化了的指責懲戒,難怪學生不情愿,拒絕接受老師的批評,即便因為力量懸殊,也會另找對策加以回避,或用另種方式來消極對抗。如此情狀,師生間的教育情誼已經(jīng)消失殆盡,教育不會發(fā)生。
那么,怎樣才能讓教育真的發(fā)生呢?
師生間建立和諧友善的關(guān)系。這是首要前提,若沒有這個做基礎(chǔ),教育絕難進行。教育本質(zhì)上是人與人的一種溝通交流,有效溝通必須存在于特定的情境。如果這個情境不利于溝通,強行的溝通、簡單粗暴的溝通,不但起不到溝通的作用,達不到溝通的目的,還可能制造出人際間的鴻溝,形成溝通的障礙,甚至嚴重地出現(xiàn)相互傷害。
教學其實是在教育,無論是知識、技能的教學,還是人生道理、品質(zhì)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都是教育,也都需要和諧友善的關(guān)系。如何建立和諧友善的師生關(guān)系呢?首先要有民主的意識和民主的氛圍。教師仍然強調(diào)師道尊嚴,端著夫子的架子來訓教,學生必然匍匐著受教,這樣的對話溝通在民主意識自我意識愈來愈強烈的年輕一代身上,將無法進行。所以,教師真心誠意地承認師生人格平等,相互尊重,這是有效教育的前提。
對待學生要友善。現(xiàn)在有些教師習慣了出言不遜,下意識地就會以指責批評的語氣跟學生說話。學生一聽就反感了。這其實是教師傳遞給學生的不友善,是帶著挑釁和敵意進入到溝通交往中的,自然只能換來敵意和反抗。有位老師發(fā)明了三明治的談話法,每次要批評或者給學生提建議時,總是先找到這個學生最近的閃光點,或是興趣點,交談一段,營造出良好的情境氛圍,再談到批評和建議,最后往往提出些真誠的希望期待來,學生自然容易接受。
贏得學生信任。只有贏得學生的信任,學生才會接受老師的觀點,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學生是單純的,一開始常常對教師滿懷崇敬,但是隨著教育的發(fā)生,這種情感就發(fā)生了分化。有的會更加欽佩老師,更加熱愛老師,有的則可能逐漸疏離,乃至于產(chǎn)生反感厭惡心理。而這種不良的情緒心理一旦發(fā)生,又往往以疊加的情況出現(xiàn)。分析生活中不少的師生矛盾沖突,常常因一些小事瑣事引起,但其背后其實已經(jīng)蘊藏著多日來的矛盾與不滿。有的老師不以為自己有錯,他習慣了以自我為中心,習慣了氣指頤使,指陳別人的問題,他自然不會反躬自省,找自己的問題,但恰恰問題就出現(xiàn)在這一點上。許多矛盾的根源癥結(jié)常常因為教師的缺乏自省,明明是自己缺乏愛心,缺乏教育的藝術(shù),卻狡辯說學生諸多的問題與不是。我們要相信,學生中存在問題學生,但問題學生在溝通中不占主導地位,老師占據(jù)主導地位,溝通是否有效,取決于教師。教育是溝通中的一種,教育是否有效,也取決于教師。只要教師真心對學生好,為學生發(fā)展著想,而不是為自己諸如班級常規(guī)積分、考試平均分等等,那么總會找到適合的有效的教育方式的。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有一百種方式,就看你愿不愿意去選擇。
當然,也要承認教育的藝術(shù)性決定著教育的效果。同樣的問題不同的教師跟學生交談,教育效果可能就不一樣。同樣一份教案,拿到不同的教室上課,效果也好不相同。這背后其實是教育藝術(shù)的高下區(qū)別。教育藝術(shù)是個宏大的話題,筆者無意展開,這里只想強調(diào)一點,根據(jù)現(xiàn)時的學生特點,無論哪個教師都應(yīng)該學一點幽默的本領(lǐng)。幽默是人際交往中的潤滑劑,是粘合劑,是催化劑,可以說功能強大,無往而不勝。嚴肅正經(jīng)的老師可以來點冷幽默,熱情溫和的教師可以來些熱幽默。只要不是油嘴滑舌低級趣味,教師的幽默常常能成為教育的神器,相逢一笑泯恩仇。分析幽默的成功背后,其實不難發(fā)現(xiàn),幽默的前提是人與人相互平等,且相互友善,沒有高壓,沒有欺凌,沒有捉弄,沒有嘲諷,有的則是制造歡樂,是善意提醒,是為你著想。如此善意待人,怎不受人歡迎?若是巧妙,將建議、提醒、知識、方法融入其中,學生豈不樂在其中?
作為教師,我們常背負著教書育人的神圣使命,有時其實背負太重,教育情結(jié)太深,將教育看得凝重,濃的化不開。因此教育時常常束手束腳,放不開。其實教育應(yīng)該就是生活,生活即教育,在生活中自然地受到教育,教師也應(yīng)該將學習、教育接地氣一些,用更加通俗的方式演繹,讓學生在幽默風趣,生活化的環(huán)境氛圍里學習知識、接受道理,這不是更容易接受嗎?
師生之間原本就是伙伴關(guān)系,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學生成長,一起努力。教師何必為著學生的成長而與學生翻臉,弄得個反目為仇呢?倘若這個伙伴關(guān)系做久了,感情更深了,師生之間形成了像親人般的友愛和洽,校園成了家園,教室成了樂園,教師成了親人,這樣的師生關(guān)系就逐步抵達理想的境地,教師的所思所想都能為學生真誠服務(wù),教師的所言所行皆能為學生領(lǐng)悟接受。這樣的教育效果不正是我們所追求的嗎?吾雖未至,心向往之。相信,真心為教育的你也一定向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