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文席
【摘要】本文論述對農村中學教師素質提升進行專項研究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也是研究農村教育均衡發(fā)展的重要課題,并對如何提升農村中學教師素質進行探討,從解決價值觀念問題、提升適應時代發(fā)展需求的基本專業(yè)素質、探索高效課堂模式等方面提出解決策略。
【關鍵詞】農村中學 教師素質
提升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12A-0013-03
當前關于教師素質提升的研究相當多而且也卓有成效,但這種成果更多地體現(xiàn)在城鎮(zhèn)學校,對于偏遠農村地區(qū)教師素質提升的專門研究則比較少且成效不大。受經濟發(fā)展、文化差異等因素影響,農村學校教師無法完全復制城鎮(zhèn)學校關于教師素質提升的研究成果,也很難從普遍理論中概括提煉出有效提升自身素質的策略。因此,在當前形勢下,針對農村中學教師素質提升進行專項研究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也是研究農村教育均衡發(fā)展的重要課題。下面筆者結合自己從事農村中學一線教學的實踐經驗談談對于農村中學教師素質提升的一些看法。
一、首先要解決價值觀念問題
馬克思曾說:“人是環(huán)境的產物?!杯h(huán)境塑造了一定歷史時期的人,受一定歷史、自然條件及社會生產力等因素的影響,多數(shù)農村中學尚存在教學設施不足且落后、師資力量薄弱、教學任務繁重等問題,給農村中學教師素質提升帶來了很大阻力。最直接體現(xiàn)是很多教師對本職工作缺乏足夠的熱情和擔當精神,缺乏適合時代發(fā)展需要的教育教學觀念,價值觀念問題仍然是許多農村中學一線教師首先需要解決的。
教育價值觀念是決定教育取向的基本理論問題,它影響教師的教育行為,對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方式方法起導向作用。教育價值觀念包括兩個層面,一個層面是對待教育的熱情與擔當精神,另一個層面是指導教育行為的觀念。
第一個層面在許多農村中學教師中表現(xiàn)出來的問題是:認為教師收入和社會地位都很低,是一個被人瞧不起的職業(yè),在別人面前羞于提起自己的職業(yè),生怕別人知道后會低人一等。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農村中學教師要改變對自己職業(yè)的認識,樹立職業(yè)自信心和自豪感,要認識到教育是社會文化知識傳承發(fā)展的主要載體,教師是一個神圣的職業(yè),是受人尊重的。古往今來,譬如孔子、蘇格拉底等諸多圣人賢士,就是受人敬仰的教師。其次,農村中學教師要改變自身世界觀,培育奉獻社會的價值觀,如著名教育改革家魏書生說的那樣:“改變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教學教育觀,將狹隘變成寬闊,將利己變?yōu)槔?,使僵化的思想方法變得活躍,使唯心的變成唯物的?!敝挥姓_認識教師在社會發(fā)展中的重要地位,把每一件關乎教育的原來自己認為簡單、平凡的事做得不簡單、不平凡,才會找到職業(yè)價值感。
教育價值觀念第二個層面是用什么教育理念去指導教育行為的問題。人的發(fā)展與社會的發(fā)展是統(tǒng)一的,人是教育的對象,教育則是發(fā)展人的手段,離開了人,就無所謂教育。因此,以人為本作為一種普遍性的教育理念,也應該成為指導農村中學教師教育行為最基本的理念。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念。
首先,從過去強調知識獲得為本轉移到關注學生知識獲得的過程及學生性格形成、學生獲得知識的方法等,樹立德育優(yōu)先于智育的教育理念,重視學生思想、情感、價值觀的培養(yǎng)和體驗。教師可以在平時的課堂教學活動中插入思想道德教育,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學習方法和思想上的偏差并予以糾正。不要小看這些做法,只要持之以恒、日積月累,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方法會得到潛移默化的培養(yǎng),發(fā)生質變。工作中積極參與到班級管理和學校各項學生活動中,利用召開主題班會、做黑板報、開展班級文化建設、開展各種文體活動、創(chuàng)建興趣特長班等形式,使學生愛國主義情感、理想信念、紀律素質、團結協(xié)作精神等在實踐中得到升華。
其次,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應關注與愛護每一名學生。農村中學中往往留守學生居多,父母長期在外使得這些學生缺乏關愛和正常的家庭教育。他們的一些不正確行為往往令農村中學教師很苦惱,明知道教育的秘訣就是真愛,但就是無法用真愛去教育引導學生,甚至更多時候會因為學生不尊重教師、不遵守紀律、學習基礎差而煩惱。這主要是因為教師大多數(shù)時候習慣于以自己的水平去衡量一名初中生的水平,以成年人的經驗閱歷去評判未成年人的行為,對學生期望值太高造成一種心理落差。如果教師認識到自己面對的是一群孩子,他們的知識水平比教師低了很多,受到的教育比教師少了很多,很多時候他們受社會與教育限制根本沒辦法判斷善惡美丑,需要教師站在他們角度去引導和關愛他們,可能心情就不會像原來那么糟糕,教育時可能會多一份理性、愛與耐心。
最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有效方法是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習慣包括興趣與方法。很多農村中學生對學習并不感興趣,家長也缺乏教育引導孩子的有效方法,這給農村中學教師帶來了很大的壓力。教師可以通過為學生不斷創(chuàng)造成功的機會來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習慣。例如,課堂上多設計適合學生能力的問題,讓更多學生參與解答,或者讓會的學生去教不會的學生,甚至可以將月考題目適當變形后融入課堂中讓學生訓練,而且讓班級大多數(shù)學生理解會做,當學生在考試時遇到類似題目,通過一定思維活動后能得出答案,考試取得較好的成績,他們的學習信心與興趣就會被慢慢培養(yǎng)起來,學習方法也會得到逐步改善。
二、提升適應時代發(fā)展需要的基本專業(yè)素質
農村中學教師要樹立終生學習的觀念,不斷豐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努力提高自身專業(yè)知識和技能,這樣才能自如應對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問題,使之取得更好的成效。
農村中學大多數(shù)為寄宿制學校,留守學生占很大一部分,學校對學生的監(jiān)管基本上是全天候,加之教師相對缺乏,致使教師的課程任務和管理學生的任務比較繁重。那么,農村中學教師如何保證既不耽誤學校工作正常開展,又有效提升自己的專業(yè)素質呢?
(一)拓寬教科研渠道,提高教科研能力
農村中學因為地處邊遠,信息相對閉塞,因此教研發(fā)展相對滯后,教研渠道比較單一,教研氛圍也不夠濃厚。但農村中學教師要意識到教研是提高自身專業(yè)水平最具效率的途徑,要有終生學習的思想。就算事務繁忙、科研開展難度大,也要見縫插針,尋找、拓寬教研渠道。首先要多讀書,提高自己的理論素養(yǎng),理論水平是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最基礎的元素,沒有一定的理論素養(yǎng),教師很難進行有效的教研活動。要提高理論水平,教師可以到書店買書閱讀,也可以在萬方數(shù)據(jù)、知網等期刊網站注冊,繳納一定的費用,閱讀、下載相關資料,甚至可以通過手機上的閱讀軟件隨時隨地進行學習。其次,要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養(yǎng)成分析和解決問題的習慣。農村中學教師在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問題肯定不少,這些問題是不難發(fā)現(xiàn)的,我們這里所指的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不僅指善于發(fā)現(xiàn)這類顯性問題,還要善于發(fā)現(xiàn)隱性的、容易被忽略的問題。比如國家關于教育教學的新政策,學校在教育教學上的一些新舉措,這些信息中往往隱藏著大量的教研課題,但也很容易被我們教師忽略。教師在接觸到這些信息時,若能多分析為什么要這樣做,那么就有可能提煉出一些很有價值的教研課題。提出和分析問題后,教師可以通過有針對性的培訓、參觀、座談、調查問卷等活動,歸納并升華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實踐中加以檢驗,若效果良好便通過論文形式將它記載下來,如此便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教研過程。
(二)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自學能力是學生學習知識最重要的能力,一名學習優(yōu)秀或有一定專長的學生,必定有很強的自學能力。但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具有長期性與持續(xù)性,比不上研究課堂那樣相對更容易見到成效,因此很容易被教師忽略。農村中學教師應該把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的意識與方法作為一個重要專業(yè)素質加以提升。農村中學生大多缺乏家庭有效監(jiān)管,沒有回家預習課文的習慣,教師課余也不能大面積地給予學生指導,因此,課堂便成為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的主要陣地。教師可以在每節(jié)課中預留一定時間給學生自學,當然不能是自由學習,而要提出明確的目標和要求。出示目標與要求后,教師可以巡堂監(jiān)督學生,并主動走到一些學生身邊,一對一給予指導,教學生如何收集資料、解決問題等。
不同科目在課堂中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的方式會有差異,需要教師進行不斷地探索。但只要教師有強烈的培養(yǎng)意識,并且做到持之以恒,教師會發(fā)現(xiàn)學生越學越聰明,而教師也會越教越輕松。
(三)注意提高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硬件技術的日新月異,使手機、計算機、網絡等信息技術前所未有地影響和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在這種趨勢下,信息技術必然會成為教育教學的主要載體而影響教師教育教學行為及學生學習方式。是否具備一定的信息技術教育能力,越來越成為評判教師是否適應現(xiàn)代教育發(fā)展要求的重要標準。因此,信息技術教育能力應該成為農村中學教師必須提升的素質。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提升。首先,對于教育教學中常用的硬件設備,比如計算機、投影儀等,要了解它們的基本功能,知道如何去操作它們,為教育教學服務。其次,要熟悉常用辦公軟件及多媒體課件制作軟件,辦公軟件中最重要的有Word和Excel,尤其是Excel,對其熟練運用可以大大提高學校管理和班級管理效率。多媒體課件制作軟件如演示文稿,也是農村中學教師需要熟悉的軟件,它能將文字、圖片、聲音、視頻等信息整合在一起,并配上特效。多媒體課件使課堂信息容量更豐富,使抽象的知識直觀具體化,越來越成為現(xiàn)代課堂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因此,能運用多媒體課件軟件制作精美實用的多媒體課件,應該是農村中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的最基本要求。最后,教師要提高應用互聯(lián)網的能力,能正確獲取或傳遞信息資料并遵守相關互聯(lián)網規(guī)定。教師要學會互聯(lián)網的基本使用方法,能在浩瀚的互聯(lián)網信息中迅速地尋找到有價值的信息并加以利用。同時,要自覺了解和遵守互聯(lián)網公約,不瀏覽、傳播不健康的信息。教師熟悉互聯(lián)網的運用和遵守相關規(guī)則,不僅能有效提升自身素質,還能為同樣處于互聯(lián)網環(huán)境下的學生提供知識性保障。
三、樹立高效課堂理念,探索高效課堂模式
農村中學生往往缺乏課外學習習慣與動機,他們提升文化知識能力的主要渠道是課堂,倘若教師課堂教學效率不高,不僅會影響學生文化知識積累,而且不利于學生身心發(fā)展。因此,農村中學教師一定要樹立高效課堂理念,并且在實際教學中不斷探索與實踐。
高效課堂是指高效率課堂教學,要研究高效率,首先要界定課堂效率指什么。它不應該指教師教的效率,而應該是指學生學的效率,具體來說是指學生認識、理解、記憶、運用知識的效率。受條件限制,農村中學教師如果完全復制城區(qū)學校成熟的高效課堂模式,會遇到很多困難。
農村中學教師應立足于學生實際,樹立高效課堂理念,探索高效課堂模式?,F(xiàn)在的教學法和教學模式,很少對學生課堂中的記憶進行專項研究。記憶包括對知識及運用知識方法的記憶,學生任何一種進步,都是這些記憶在量上積累到一定程度后產生的質變。成功的高效課堂模式,必定符合學生記憶規(guī)律,若一節(jié)課中學生記不住或只記住很少的東西,那么這節(jié)課就稱不上高效。影響學生課堂記憶的因素主要是注意力,人對某件事情注意力越高,對這件事情的記憶就會越持久。據(jù)研究,學生在課堂上的高度注意力最多能維持5分鐘,超過5分鐘,其注意力會大大降低。教師可以通過閱讀書籍、聽講座、網上搜集等形式,了解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然后結合學科特點和本校學生實際熟練有效地加以運用,這樣,在組織課堂教學時,就可以根據(jù)學生注意力及時地更換教學方法,依托不同手段不斷地刺激學生不同感官,以維持其持久的注意力。影響學生記憶的因素還有人的遺忘規(guī)律,據(jù)研究,人在頭二十分鐘的遺忘率最高,可高達46%,解決遺忘的最好方法是在課堂中及時復習。復習方式可以多樣化,做練習、看圖、聽聲音、看微視頻等,都是很好的復習途徑。無論用哪種復習方式,都要注意復習時間距離新學時間不能超過二十分鐘以上。此外,成功心理也是影響學生記憶的一個重要因素,教師在課堂上可以通過提問、上講臺演示、會的學生教不會的學生等多種方式,讓學生體驗到成就感,使其處于興奮狀態(tài),讓記憶更為持久。
以記憶為出發(fā)點研究高效課堂,教師會發(fā)現(xiàn)自己會在不知不覺中跳出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一步步地走進高效課堂殿堂。
總之,農村中學教師要有一顆追求卓越的心,改變自己的價值觀,努力提升專業(yè)素質,通過探索高效課堂模式,使自己的工作取得良好效果,從而提升自己的職業(yè)幸福感,進而為社會發(fā)展做出應有貢獻。
(責編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