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目主持/陳祥森
熱點評析:霧霾與稅改
欄目主持/陳祥森
近日,霧霾與稅負成了熱議的話題,人們渴望藍天,霧霾不再;渴望稅改,企業(yè)減負。為此本刊編輯部邀請把酒臨風、金玉其中、夜雨觀瀾三位專家做客“深度”欄目,縱橫捭闔,直抒胸臆。
■ 霧霾——經濟無序發(fā)展的惡果
專欄小編:歡迎三位專家做客“深度”欄目。連日來京津冀霧霾遮天,我們在一片灰蒙蒙中進入了新的一年。今天坐在這里,盡管天是晴天,但卻是PM2. 5重度級別的霧霾天。但愿大家的心情別受影響,開朗一些進行這期的談話。最近,一個是霧霾,一個是稅負,成為人們議論的熱點,今天請三位專家談談你們對這兩個熱點的看法吧。
把酒臨風:其實霧霾與我國的經濟結構有很大關系,原因是圍繞京津冀的高耗能、高污染產業(yè)過度聚集所導致的。盡管這些地方的領導表示要根治霧霾,立下“提頭來見”的軍令狀,可是霧霾一年甚過一年,今年又比去年厲害了,治理霧霾只能靠等風來。看到有個帖子這樣講:等風來,幾多可憐,幾多無奈,能探月,能潛海,不能治霧霾;等風來,一個非典型的單相思,就這樣變成新常態(tài)。
夜雨觀瀾:河北省工業(yè)生產是霧霾的第一大來源,為了GDP,河北省是能夠容忍高耗能、高污染企業(yè)在本地發(fā)展的。如果想讓北京天津消滅霧霾,河北省的工業(yè)生產就要關停,但這是他們絕對不愿意的——稅收少了,企業(yè)關停了,失業(yè)人多了,于是社會問題也就會多起來。2011年11月實施“百家央企進河北”戰(zhàn)略以來的四年時間里,河北省推進實施的589項央企合作項目,累計到位資金已經超過4000億元。截至2012年底,河北省有冶煉能力的鋼企148家,粗鋼產能2.86億噸。除鋼鐵外,電力、熱力、石油加工、煉焦、化學原料等行業(yè)占到了工業(yè)總產值的50%,煤炭約占河北能源消耗總量的90%,遠高于全國的近70%的水平。
金玉其中:其實河北省為了京津的發(fā)展做出了很大犧牲,比如,環(huán)京津地區(qū)水資源少得可憐,河北省犧牲自己保來京津。京津冀嚴重缺水,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漏斗群,河北卻要供應北京81%的水,天津93%的水。再有,河北的企業(yè)做大一點就搬到北京去,做得好一點就搬到天津去,河北處在包圍著北京、天津的地理環(huán)境,所以優(yōu)秀的人才,包括各種資源都被京津像一個吸盤一樣吸走。京津吸走了河北省地區(qū)人才、資金和水資源之后,只能靠那些沒城市愿意搞的高耗能、高污染產業(yè)來提高GDP。
專欄小編:河北省是高耗能、高污染產業(yè)聚集地,是產生霧霾的源頭。那么,為什么現在既想治理又很難辦到呢?
金玉其中:各地對于霧霾的預警標準不一樣,所以限產減排的要求也不一樣。北京、天津、河北、河南規(guī)定,紅色預警啟動門檻為預測空氣質量指數大于200將持續(xù)4天及以上,且日均值大于300將持續(xù)2天及以上時;或預測空氣質量指數日均值達到500及以上,且將持續(xù)1天及以上時。而預測日均值大于300將持續(xù)2天在山西、山東、吉林、陜西還不能啟動橙色預警。山東、山西、陜西只有發(fā)生1天以上空氣質量指數≥500才啟動紅色預警。吉林則是預測空氣質量指數達到500及以上,且持續(xù)3天及以上時,才啟動紅色預警。再有一點是經濟利益造成企業(yè)頂風作案。據央視財經頻道報道,霧霾預警竟有央企對限產排放置若罔聞。環(huán)保部在唐山督查時卻發(fā)現,大唐國際唐山熱電有限公司并沒有落實“減少50%以上發(fā)電負荷”要求,應急預案成了擺設。
把酒臨風:進入冬季以來,到現在已經是第四輪霧霾了,河北省9個城市啟動重污染天氣Ⅰ級應急響應,唐山啟動重污染天氣Ⅱ級應急響應,但是仍然有一些大企業(yè)甚至是央企對限產措施置若罔聞,拒不執(zhí)行。不僅是大唐國際唐山熱電沒有限產減排,唐山津西鋼鐵公司、鑫達鋼鐵公司、燕山鋼鐵公司都沒有落實預案Ⅱ級響應措施限產減排。
夜雨觀瀾:早在2013年9月,國務院就頒發(fā)被稱為史上最嚴“治霾”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之后,中央財政開始設立大氣污染防治資金,總額已超過千億元。但這筆資金也并未全部落實到位,據財政部通報,有不少省市挪用“治霾”資金情況嚴重。而在環(huán)保部發(fā)文督促地方燃煤電廠停產限產后,違規(guī)情況仍比比皆是。環(huán)境保護部發(fā)布通報指出,盡管有停產限產措施,但是少數企業(yè)落實停產限產措施仍不到位。比如包括河南、山東、河北多家公司仍存在未落實停產要求、生產負荷不降反增、應停未停、限值排放的現象。
專欄小編:治理霧霾是一個漫長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我們也應該就此反思一些問題。我們發(fā)展經濟的理念雖然說得很好,但在地方政府執(zhí)行層面往往讓步于利益。企業(yè)更是以追逐最大利潤為目的,所以才導致限產減排響應措施落空。
金玉其中:2016年鋼材價格開始回暖反彈,下半年鋼鐵等重工業(yè)生產在加快,11月鋼材、水泥、十種有色金屬、發(fā)電量分別為9540萬噸、21351萬噸、459萬噸、5034億千瓦時,同比分別增長1.7%、3.7%、2.3%、7.0%?,F在的問題是即使增產了,如果鋼鐵廠和電廠做好排污處理,也不至于導致污染排放增加,但是實際環(huán)保治理情況并不理想,仍然在不達標地排放?,F在霧霾來了,盡管有停產限產措施,但是少數企業(yè)落實停產限產措施仍不到位,一些企業(yè)未落實停產要求,生產負荷不降反增。
夜雨觀瀾:霧霾大范圍在中國出現,是幾十年環(huán)境污染的報復。霧霾不僅僅跟氣候條件有關,在更大程度上是與人類經濟活動高度關聯。構成霧霾的三大成分與汽車尾氣排放、燃煤、垃圾焚燒有直接的關系。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霧霾是不合理人為活動的結果,是人禍。當我國成為世界加工廠的同時,也將污染引了進來。目前,中國幾乎是全球最大的水泥、鋼鐵、玻璃、化工、造紙、農藥、化肥、電解鋁、紙張生產國,有些重污染企業(yè)是由境外轉移到境內的。歐洲一些國家,為了保護自身環(huán)境,進口中國焦炭,而焦炭冶煉的黑煙遮天蔽日,煙塵過后周圍連石頭都是黑色的,霧霾豈有不爆發(fā)之理?還有,城市盲目擴大,像北京、上海、天津、廣州這樣的大城市,已經發(fā)展成為全球最大的城市群,導致各種資源不堪重負。比如物流,物流帶來了能源消耗,霧霾來源的增加。另外,我國能源結構以燃煤為主,即使使用的所謂清潔型電動車,其最初電能還是來自燃煤。城市中車流、物流、人流、取暖、日常生活,加上城市周圍被工業(yè)包圍,污染物制造得越來越多。再有城市垃圾日漸增多,也只有依靠焚燒來減少體積,使得霧霾天氣雪上加霜。
專欄小編:所以,中國的經濟結構必須調整,企業(yè)必須轉型升級。譬如,過去一二十年里,中國經濟的引擎是房地產業(yè),圍繞這個產業(yè),水泥、玻璃、鋼鐵、塑料、化工等高耗能產業(yè)在全國各地布局,排放的各類污染越來越多,為霧霾貢獻了大量物質?,F在,我們嘗到了這個苦果,房價高企,泡沫增大,圍繞房地產的產業(yè)正在走下坡。因此經濟調整結構,企業(yè)轉型升級,勢在必行。
把酒臨風:有人稱,世界鋼鐵“中國第一,河北第二,日本第三”。國務院要求,到2017年底全國壓減8000萬噸鋼鐵產能,其中6000萬噸落在河北,這相當于2014年德、法兩國的粗鋼產量。那么,河北鋼鐵企業(yè)會首當其沖,而且不僅是鋼鐵廠,與之相關的產業(yè)轉型也不是一個輕松的話題。武安是河北三大縣級鋼鐵基地之一,煉鋼重要的輔料石灰,大多由農民的土法燒窯燒制,石灰窯遍布全縣。武安的淑村鎮(zhèn)有上萬人以此為業(yè),幾乎家家戶戶都有窯口。高峰時,每口窯一年凈賺三四十萬元。一口窯一般有5到10戶入股,還有七八戶供石頭,窯上干活的工人十幾個,再加上四五戶專做銷售、兩三戶供煤以及專業(yè)修窯的,算下來,要牽涉30來戶人家。大家看看,取締石灰窯影響多少人生計。所以關停鋼鐵廠和延伸的其他產業(yè)企業(yè),不是一件簡單事。要取得短期效果只能采取強硬的行政手段,若用市場手段去鋼鐵產能可能需要較長的時間。
專欄小編:根除霧霾,企業(yè)必須轉型升級,而轉型升級需要成本,如果企業(yè)沒有足夠的本錢,轉型升級也是有心無力。所以,我們還是要給企業(yè)一個寬松的空間,讓其發(fā)展起來。說到企業(yè),最近關于企業(yè)稅負吵得很熱鬧,也成為當前的一個熱點話題,接下來請三位專家談談這方面的內容。
夜雨觀瀾:引爆這個熱點話題的一個是天津財經大學的李煒光教授,一個是福耀集團董事長曹德旺。李煒光認為,目前30%~40%宏觀稅負對企業(yè)來說過高,甚至意味著死亡,因此也被稱之為“死亡稅率”。因為中國大部分企業(yè)利潤率不到10%,30%~40%的稅費負擔會導致大多數東部沿海加工業(yè)企業(yè)處于困境之中,甚至虧損倒閉。曹德旺分析中美制造業(yè)的成本,結論是中國稅負比美國重,在美國辦企業(yè)比較劃算。之后,國稅總局官網隨即刊發(fā)多篇不同觀點針鋒相對的文章,認為“死亡稅率”之說嚴重誤導社會公眾。曹德旺也被傳為要“跑路”。其實,企業(yè)的感受才是檢驗稅負高低與否的標準,因為企業(yè)的本質是逐利,哪個是重壓在身上的負擔他最清楚。
金玉其中:中美體制不同,稅制不同,不能簡單的類比。對于稅負我們是外行,不過我認同國稅總局的說法。從宏觀稅負水平總體上看,中國還是比較低的。中國企業(yè)所得稅稅率為25%,高新技術企業(yè)適用15%稅率,世界上征收企業(yè)所得稅的126個國家標準稅率平均為23.7%;中國增值稅標準稅率為17%,還有13%、11%和6%的低檔稅率,實行增值稅國家標準稅率平均為15.7%,歐盟國家增值稅標準稅率平均為21.6%。再有,稅率并不等于稅負,應當從多維度綜合衡量。從稅負構成及承擔者來看,中國的企業(yè)承擔了90%以上的各種稅費,個人承擔的各類稅費占比不足10%。由于中國稅制結構以流轉稅為主體,占中國稅收收入比重三分之二左右的流轉稅,依附于價格,受市場供求關系影響,可以實現轉嫁,納稅人與負稅人分離,企業(yè)只履行繳稅義務,并非負擔者,實際納稅的是購買企業(yè)產品的消費者。
把酒臨風:對于稅負的議論國企的人少有發(fā)聲,民企的人議論比較多,可能與來自有關方面的壓力有關吧,所以出來為李教授站臺都是民營企業(yè)家。哇哈哈集團宗慶后最近加入議論說:“中國稅負確實太高,特別是費,亂七八糟費太多了,光我們這個企業(yè)就500多種費?!彼e娃哈哈為例,2016年的稅費跟上一年相比沒有任何下降,有些還增加了。對于企業(yè)來說,稅負包括兩個方面,稅和費。國稅局只說稅,可企業(yè)認為費與稅等同,都是企業(yè)上繳的錢。至于說“稅率如果已經高到讓企業(yè)無法生存,那么怎么解釋企業(yè)渡過這樣的‘鬼門關’”說法,我看應該這樣解釋:我們都知道中國小微企業(yè)壽命只有三到五年吧,都知道企業(yè)偷稅吧,都知道企業(yè)負債,不行老板就跑路唄;總之企業(yè)有些上不了臺面的對付過“鬼門關”辦法,這些“地球人都知道”。
專欄小編:其實,無論是曹德旺、宗慶后,還是李煒光,只是為了提醒政府,中國制造業(yè)的綜合稅負高不利于經濟發(fā)展。歐美今年都要減稅,中國也在稅改,也在減稅,那么就要聽聽企業(yè)和專家的聲音,有人實事求是指出客觀存在的問題,對國家有利,對企業(yè)有利。
夜雨觀瀾:世界銀行和普華永道聯合發(fā)布的研究報告《繳稅2016》,針對作為營商環(huán)境一部分的稅收負擔進行了綜合考察。考慮包括總稅率、繳稅時間和繳稅次數。中國在189個經濟體中排名第132?!独U稅2016》對總稅率的計算基于公司所得稅、勞動稅和強制性稅捐以及消費稅,因此,中國和美國的稅收競爭力的差異,也不是稅制結構可以解釋的。任何研究報告總是基于特定的假設進行,都有一定的完善空間,但這也提醒我們,中國的稅制還需作進一步改革。
把酒臨風:曹德旺提出的稅負難題是他通過投資美國引出的。在他看來,美國的輕稅負和其他有利條件對福耀玻璃的業(yè)績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他的分析是全面和理性的,他也注意到美國用工成本高、市場以及其他影響投資決策的因素。美國作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稅負水平總體上并不高,2015年稅收收入占GDP的比例僅為26.4%。在經濟合作和發(fā)展組織35個成員國中,美國的這一比例僅僅比智利和韓國高。經濟合作和發(fā)展組織成員國該比例的平均數是34.3%。就是這樣,美國新當選總統特朗普還一再強調要減稅?;诖耍覀儾荒懿魂P注美國的稅制狀況,這是中國稅改的重要外部影響因素。經濟全球化進程可能會受到這樣那樣條件的影響,但這一趨勢是阻擋不住的。中國稅改必須充分考慮國際稅收競爭因素,特別是大國稅制的動態(tài)變化更值得關注。
金玉其中:現在經濟下行,企業(yè)處在困難時期,稅負痛感肯定超過了平常時期。中國已經在進行各種減稅政策,但從現實的反應來看,各界希望減稅力度能更大一些。從現代稅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來看,僅僅減稅政策是不夠的,中國更需要的是稅收制度的根本性變革。
專欄小編:2016年7月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次提出“降低宏觀稅負”,同年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17年經濟工作,提出“要加快推進國企、財稅、金融、社保等基礎性關鍵性改革,更好發(fā)揮經濟體制改革的牽引作用”。由此看來,今年減稅政策與稅改要同步進行。
夜雨觀瀾:近十幾年來,從稅改來看,減稅改革多于增稅。企業(yè)所得稅“兩法合并”改革、增值稅轉型改革、營改增等均為減稅改革。但在2013年前,稅收收入仍以兩位數增速增長,遠高于經濟增速。即使近年來稅收收入增速放緩,營改增過程中仍有不少企業(yè)反映稅負增加?,F行稅制中,有些稅種如增值稅稅率是在1994年財稅體制改革時確定的,考慮到當時征管水平不高,稅制設計時各稅種稅基寬泛且重復、稅率偏高,以此保證在較低征管率下,能夠籌集到足夠的稅收收入。比如,為了實現5000億元的稅收目標,在50%的征管率下,就需要一個1萬億元的稅基盤子,這就是當初稅制設計的“寬打窄用”。依據稅法嚴格征稅無可厚非,但在當初“寬打窄用”思路下設計的稅制,在征管率上升以后,應該通過降低稅率、設置免征項目等減稅措施,將企業(yè)稅負控制在適當水平。未來需要加大費改稅力度,切實將適合稅收形式征繳的收費項目、基金項目改為稅收;在大力推進稅改的進程中,將收費項目并入到稅改方案中。
金玉其中:中央對降低宏觀稅負有很多考慮,比如社保改革,不僅是降低社保繳費率,而是將社保全國統籌、降低社保繳費率和劃轉國有資本作為一個系統,統籌解決。其中社保全國統籌是劃轉國有資本降低社保繳費率的基礎。原國稅總局副局長許善達建議,在五年之內,每年將4萬億國有資本劃轉社保,支撐繳費率降低4個百分點,五年之內劃轉20萬億元,社保繳費率從目前的40%降到20%。
把酒臨風:李煒光和曹德旺放的這一炮我覺得正當其時,今年的稅改還將深化,學者和企業(yè)家提出稅負重問題,是在督促稅改要來真格的。雖然說兩稅合一,好像給企業(yè)節(jié)省了5千億,事實上增值稅的稅率還是偏高,如果每個企業(yè)都照章納稅,絕大多數中小企業(yè)日子很難過,很難活下去。所以,我們希望稅改千萬別看著好看實際效果欠佳。就像供給側改革的五項任務搞得轟轟烈烈,實際效果怎樣呢?去產能做得比較到位,超額完成任務,特別是鋼鐵和煤炭行業(yè)。問題在于行政手段去壓產能,會產生一些消極的后果,比如說2016年經濟開始上行,但是產能被壓住了,價格上漲非常快,進口產品鋼材又這么多,自己沒有生產還進口豈不是很滑稽。比如說去庫存,2015年房地產過剩的庫存是7億平米,到今天仍然是7億平米,基本上沒有降。杠桿方面,不但沒有降還在上升。為什么杠桿率會上升呢?因為經濟下行,企業(yè)沒有辦法運轉起來,所以杠桿率還在不斷累積。
專欄小編:加大稅改力度,使企業(yè)真正得到降稅降費的紅利,這是企業(yè)的希望,也是改革的目的。2017年是深化改革的一年,我們期望改革納入制度的軌道。比如霧霾,霧霾因經濟無序發(fā)展而生,經濟政策和法規(guī)也是治理霧霾最有效的手段,如征收環(huán)境保護稅。環(huán)境保護稅一旦開征,將極大地激發(fā)高能耗、高污染企業(yè)在環(huán)保設備方面的需求,環(huán)保產業(yè)將隨之進入一個新的發(fā)展時期。治理霧霾也可以財稅手段為核心,在國家利益、企業(yè)利益和個人切身利益之間尋求平衡點。再比如稅改,在稅制被放在整個法治化建設首當其沖位置的今天,稅改已處在一種倒逼狀態(tài)之下,經濟要發(fā)展,企業(yè)要生存,稅制必須改革,那么稅改就要從有法可依,進步到有良法可依。好今天的談話就到這里,感謝三位專家的參與,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