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杰新
隨著大年三十的迫近,年味兒就像一團(tuán)點燃的火,越燒越旺,驅(qū)走了寒意,還不時地在空氣里摩擦,迸發(fā)出絢爛明媚的煙花。
想起小時候呀,到了這時,在那四面通敞的大院子里,,家家戶戶必會傳出“嗶剝嗶剝”的聲響,是花生熟了?是瓜子干了?是芝麻焦了?是蠶豆爆了?大家“心知肚明”,因為那濃郁的干果香,稠膩的糖油味兒早已“出賣”了一切。那股馥郁的香,就像只無形的手,輕輕地,就將肚子里的饞蟲給勾出來了。半大的孩子,又有幾個做得到“忍住誘惑”?現(xiàn)美味當(dāng)前,必要胡吃海喝一番,吃得唇焦口裂,又因上火躥出了火泡,舌上無味,吃飯只能咂吧咂吧地。
因為上火,奶奶、母親便不會擔(dān)心年貨會被我“偷吃”。于是在狹窄的廚房里,高高的摞起一層又一層筍白的蒸籠,那小塔似的蒸籠里,堆垛著各式各樣的酥點:白胖柔韌的糖年糕;臃腫圓滾的白饅頭;軟糯甜潤、綴著細(xì)碎芝麻和桂花兒的芡實糕;鑲著紅豆蓮蓉、盈碧可愛的青米團(tuán)……小巧的,不盈掌心;精致的,如針雕琢。絲絲縷縷的甜香伴著水蒸氣與我撲了滿懷,那濕潤的溫甜恍若可掬,滑滑地擦過我的唇角,輕柔得像撫觸嬰兒,連水泡也不疼了。我眼饞,卻不敢下手,只好拼命得嗅著空氣中的香甜,倒也滿足。
待到一籠又一籠精致的糕點熟了,年,也到了。火消了,可以吃湯圓了。
一個又一個,用白瓷碗盛著,晶瑩剔透,半隱半現(xiàn)地看見里面流淌的濃稠醇香的黑芝麻。一個湯圓不過乒乓球大小,軟彈,輕咬一口,芝麻香味溢滿舌尖,為綿密的口感更添甜意。
那時的年呀!我們家家戶戶地串門,嘗點兒對面的糖水蛋,吃些隔壁的芋頭酥,那門檐上掛滿紅燈籠,是雪地里一簇簇熊熊的火焰呀!濃烈的年味兒彌漫在空氣中,那些冬天,就連空氣都是暖的。
而今,雖已年下,但年味兒稀薄如高原的空氣,飄渺近乎虛無。鋼筋水泥,阻隔了深埋于記憶中那永遠(yuǎn)敞開迎客的大院,堵塞了親鄰間融洽的情誼。各戶成為獨立體,由“鐵將軍”把守著,在原本歡慶的節(jié)日里,給人一種莫名的壓力,褪色的門聯(lián)在寒風(fēng)中無端蕭索著。時光如白駒過隙,傳統(tǒng)也在與科技的競爭中敗下陣來,默默地隱沒于歷史長河之中。那一片片黑壓壓的腦袋,一聲聲微信的提示音逐漸代替了年夜飯上的“高談闊論”“歡聲笑語”,年味兒也隨之淡出人們的腦海。
于我而言,年味兒是年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讓年更加溫馨。時代在進(jìn)步,可我總?cè)滩蛔∪セ赝?,去懷念,那些獨屬于年的美好回憶。愿,那些傳統(tǒng),那份年味兒,在經(jīng)過歷史長河的淘澄后,成為不變的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