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海
【作文題目】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
書畫鑒賞大家張伯駒的女兒在《憶父親二三事》中寫道:“父親從小就接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他看的書很多:少年時就熟讀《古文觀止》;三千多卷的《二十四史》,二十多歲時便已讀完了兩遍;《資治通鑒》也如數(shù)家珍;唐詩宋詞讀記得就更多了?!边@就是底子吧。從前的人,不管是寫文章的、作書畫的、唱戲的,都非常重視打好底子,所以他們的文章、書畫、戲,才都樣樣到家,味道十足,很有面子。
請就材料中的“底子”與“面子”所包含的意義與二者之間的辯證關系,自定觀點,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論述類文章。
【寫作指導】
本題不用“綜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的說法,而是使用了明確立意指向的語言,要求“請就材料中的‘底子與‘面子所包含的意義與二者之間的辯證關系”寫一篇論述類文章。
如果按照“綜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的導向,原本可以寫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對一個人成長的影響,也可以寫一個人的文化功底對事業(yè)的重要性,還可以寫閱讀經典對一個人的發(fā)展所能起到的決定性,作用等,不過這樣的內容一般考生都可能想得到,甚至可能寫過類似文章。而修改后的題目提出了新的寫作任務,發(fā)出了論述“底子”與“面子”的辯證關系的指令,要求就十分明確。如果立意偏離上述二者的關系,就是偏題;如果寫前述的幾個“可以”,就是離題。
審題、立意確定之后,按照一般的寫作思路和思維方法,先透徹地論述一個問題,再結合閱卷方面的特殊性要求,最好按照“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的邏輯思維結構,即文章一開始,要抓住論題,提出自己對張伯駒“底子”與“面子”方面的看法,可以像蘇洵的課文《六國論》開頭的寫法,寫好引論段。然后在本論部分,通過幾個分論點,采用理論論證、例證等多種論證方法說明論點,也可以像《六國論》本論那樣,將中心論點論述清楚。在此基礎上,再提出你認為應該怎么處理好“底子”與“面子”的關系問題,即寫好“怎么辦”。至于“怎么辦”的具體寫法,可以結合在本論部分對各個分論點的論述與小結中,也可以集中寫在結論段,像課文《六國論》的最后兩段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