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秀芬
摘 要:德育一直是教育中極為重要的一部分,在新時期,“諸育為先”,德育教育是學校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務,德育教育要常抓不懈,在教學中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容進行德育,讓學生去領略德育的真諦。在國家“立德樹人”的教育理論下,德育工作的開展不可或缺,且必須大力加強。德育不是空泛地說教,它必須扎根于生活的土壤,尊重教育規(guī)律,多方面共同推進。學校德育工作更應結合實際,從環(huán)境體驗、課堂體驗、社會體驗、角色體驗方面入手,讓德育在學生心里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關鍵詞:新時期德育 環(huán)境體驗 課堂體驗 社會體驗
角色體驗
一、德育的內涵
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會或階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發(fā)展的規(guī)律與需要,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tǒng)地對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響,并通過受教育者積極的認識、體驗與踐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會與階級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動,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養(yǎng)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動。[1]簡而言之,德育工作的重點就是教會學生學會做人。
二、新時期下的德育
多年來,開展德育工作最常見的途徑和形式即是班會課。有時候,班會課被文化課占用,導致德育內容缺失。在國家“立德樹人”的教育理論下,德育工作的開展不可或缺,且必須大力加強。那么就要求老師們,把德育工作放在教育工作的中心地位。在新時期,“諸育德為先”,德育工作的開展僅僅靠利用班會課是不夠的,這是新時期下所有中小學都應該著力探索和認真解決的問題。
三、新時期的德育策略
美國教育家杜威認為“教育即生活”,最好的教育應該是“從生活中學習”的。充滿活力的生活內容,正是教育源頭的活水。
德育不是空泛的說教,它必須扎根于生活的土壤,尊重教育規(guī)律,多方面共同推進。從環(huán)境體驗、課堂體驗、社會體驗、角色體驗方面入手,體驗為主,讓德育在學生心里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一)環(huán)境體驗沁潤德育
《荀子.勸學》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边@句話比喻環(huán)境對人潛移默化的感染作用。學校的校風、教育理念、校園人際關系和精神面貌等精神文化因素無形卻又無處不在,深深影響著德育環(huán)境。因此學校必須加大精神文化的建設力度。首先,要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重視智育的同時也注重德育。其次,加強校風建設,傳播正能量,加強德育意識。學校可以每月舉行“最美身影”評比比賽,在這個比賽中宣傳好人好事,利用榜樣人物的作用加強校風建設,傳播正能量,美化校園精神文化環(huán)境,為德育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再次,改善校園人際關系。身教重于言教,而且學生具有向師性的特點,他們往往把教師作為模仿的對象。良好的校園人際關系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良好的校風、和諧的人際關系構成的學校的精神面貌,形成學校的精神文化環(huán)境。
校園物質文化環(huán)境對小學生的道德成長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它是陶冶學生情操的載體,學生在熏陶感染下可以體悟真、善、美。使學校的每個角落都發(fā)揮著育人的功能。學生時刻體驗環(huán)境帶來的熏陶,德育浸潤于校園每一處。
學校可結合周圍的自然資源、人文資源,定期開展德育綜合實踐活動,在快樂環(huán)境實踐體驗中,豐富學生的人文底蘊,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yǎng)他們愛國愛家的社會責任感。
(二)在課堂體驗滲透德育
韓愈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弊鳛榻逃ぷ髡?,首要任務是“傳道”。我將德育建設擺在教育工作的首位,在課堂中進行有效的德育滲透式每位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我認為,只有充分調動學科課堂的德育因素,才能寓德育于愉快的課堂體驗中,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
在音樂課堂教學中,音樂教師挖掘音樂教材的德育因素,引導學生情感發(fā)展歸于正途。
1.采用對比教學手法。
對比教學的一大優(yōu)勢在于能夠迅速明確對比雙方的主要特點,通過強烈的沖突使學生第一時間了解參與對比的作品之間的差異甚至是矛盾之處。播放兩首不同情感的歌曲,例如《教我如何不想他》和《G弦上的詠嘆調》,讓學生認真傾聽,認真體會兩首歌曲中所包涵的不同情感?!督涛胰绾尾幌胨愤@首歌曲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和比擬,引人入勝地表達出主人公內心復雜的情感-------對祖國深沉的愛?!禛弦上的詠嘆調》告訴了眾人音樂之美,音樂之力量,與音樂之感染。作品莊重而嚴謹,純潔而虔誠,而他的哲理性把抒情寫景都結合起來的,使人覺得更加親切。學生也跟著思緒萬千,情感和情緒也發(fā)生著變化,學生們傾聽著,體會著,感悟著,思考著,在無形中加深了對音樂內涵和真諦的理解。音樂飽含的情感深深震撼著學生的心靈,激起學生心靈的層層漣漪。
2.增加音樂的背景與創(chuàng)作者的介紹。
學生可以更好理解音樂的內涵,進而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接受審美與德育教育。比如在教授《第四十交響曲》第一樂章的時候介紹作者困頓的人生經歷-------莫扎特,而他又是如何克服這些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一步步成為著名的音樂家的。
3.歌唱教學。
歌唱是最富有情感的藝術,作為教師,我們要在以審美為核心的唱歌教學過程中,以情感的表現(xiàn)、和情感的交流作為重要的教學目標。歌唱教學是體驗情感的最重要的過程,是人們認識客觀世界不可或缺的一條途徑。帶著感情唱歌,飽含情感去表演,充滿激情去參與實踐,這是教師在唱歌教學中對學生的基本要求。比如在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我和你》、《拯救這個世界》、《告訴我為何》這些音樂都是以“愛”為主題。教學過程中,首先播放了音樂片斷,讓學生聽辨樂曲中抒發(fā)的不同情感,比較這些音樂所表達的相同之處。接著鼓勵學生看著大屏幕的歌詞跟隨著唱,隨著歌聲,體會音樂中的情感,抒發(fā)內心的情感。接著,將大家分組,進行小組間的比賽,分組演唱,看哪個組更富有感情。還采用了師生同唱的方式,指導學生聲情并茂地演唱,讓學生在充滿情感的音樂中體會音樂的真諦,引導學生步入真善美的境界。
參考文獻
[1] [英]柯比.比爾德,約翰.威爾遜著.體驗式學習的力量[M].黃榮華譯.廣東:中山大學出版社,2003.
[2] 范曉梅,李艷,楊會娟.體驗式教學在課堂上運用方式的探索[J].科教文匯,2010.(2).
[3]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