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陽
中國.欽州學院(廣西欽州) 535011 E-mail:ayly008@126.com
廣西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現(xiàn)狀與對策*
劉 陽
中國.欽州學院(廣西欽州) 535011 E-mail:ayly008@126.com
目的:了解廣西貧困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分析貧困生存在的心理問題,提出有針對性建議。方法: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對廣西欽州的279名貧困大學生進行調(diào)查。結果:廣西地區(qū)貧困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出現(xiàn)陽性癥狀比例為44.08%。SCL-90所有項目的得分除軀體化外,其他因子均高于全國常模。農(nóng)村貧困大學生在人際關系(t=9.375,P<0.01)、抑郁(t=6.764,P<0.05)、焦慮(t=8.442,P<0.01)、恐怖(t=8.192,P<0.01)、偏執(zhí)(t=7.087,P<0.01)、精神病性(t=9.794,P<0.01)、其他(t=6.528,P<0.05)因子上得分顯著高于郊區(qū)貧困大學生差異顯著;貧困女大學生在軀體化(t=7.041,P<0.01)、人際關系(t=6.28,P<0.05)、抑郁(t=10.603,P<0.01)、敵對(t=5.886,P<0.05)、精神病性(t=5.104,P<0.05)因子上得分顯著高于貧困男大學生差異顯著。結論:廣西地區(qū)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較差,應該重視對貧困生的心理疏導和幫助。
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陽性癥狀;癥狀自評量表
隨著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的轉化,高校辦學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高等院校的在校生人數(shù)急劇上升,越來越多偏遠落后地區(qū)、貧困家庭的子弟相繼進入大學校園。高校貧困生問題已經(jīng)引起了家庭、學校、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國務院辦公廳和教育部、財政部的有關部門相繼制訂了一系列資助高校貧困生的政策和措施。廣西自2008年以來,已累計發(fā)放生源地助學貸款超過50億元,受益貧困學生43萬人;僅2013年在廣西地區(qū)貧困大學生人數(shù)約27萬人,申請貸款金額超過16億元。以欽州市欽州學院為例,2015年在校生10737人,其中家庭經(jīng)濟困難的學生人數(shù)為5081人,占總人數(shù)的48.98%;家庭經(jīng)濟特困生人數(shù)為858人,占總人數(shù)的7.7%;辦理貸款學生人數(shù)4517人,占總人數(shù)的42.07%。
然而,僅對貧困大學生施以物質幫助遠遠不夠,他們的內(nèi)心世界更需要全社會的理解和關愛。研究顯示,與普通學生相比,高校貧困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承受著經(jīng)濟和心理方面的雙重壓力,比普通同學更易產(chǎn)生心理問題[1];貧困學生的心理問題發(fā)生率是非貧困學生的1.035~5.984倍,以人際關系敏感為主要問題,貧困大學生更具有內(nèi)向性與退縮性[2-3];貧困生的心理問題高于非貧困生,其中自卑、抑郁、焦慮等心理問題較為普遍[4]。原因是貧困大學生面臨著更多的學習、就業(yè)、生活壓力,在心理上承受著更大的精神壓力和挫敗感,從而導致自卑、抑郁、焦慮、人際關系敏感、自我封閉等一系列的心理問題。但是,目前對貧困生心理健康研究的切入點及側重點主要為心理健康狀況的檢測及其影響因素的探討,預測及干預性研究探索屈指可數(shù)[5]。本文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希望通過對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存在的主要問題、成因的分析,提出有針對性地預防對策。
1.1 對象
選擇廣西欽州市欽州學院和英華學院兩所高校大一~大三年級的學生600名進行抽樣調(diào)查,經(jīng)過篩選,確定其中貧困生有279名,占總有效卷的54. 50%。測查利用學生自習的時間進行測試,由學生獨立完成,問卷采用統(tǒng)一發(fā)放,統(tǒng)一收回的方式。選取貧困生的標準為:①以家庭人均月純收入不高于欽州市城鎮(zhèn)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20%為限;②即月人均純收入不高于200元;③已經(jīng)辦理助學貸款;④父母無穩(wěn)定工作。性別:男107人,女172人;專業(yè):文科170人,理科109人;年級:大一116人,大二81人,大三82人;所在地:郊區(qū)93人,農(nóng)村186人。
1.2 方法
測量工具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該量表共有90個問題,包括10個癥狀因子。采用5級評分(1~5分)。任一因子分≥3標明中等程度以上由心理問題。本次測查嚴格按照心理學測試進行,統(tǒng)一培訓測試的調(diào)查員。
1.3 統(tǒng)計處理
建立EPIDATA的數(shù)據(jù)庫錄入數(shù)據(jù),應用SPSS 11.5進行統(tǒng)計分析,并與國內(nèi)大學生常模進行分析比較。
2.1 貧困大學生陽性癥狀和檢測概率情況統(tǒng)計
為深入了解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根據(jù)SCL-90的設置與涵義,對大學生的陽性癥狀和檢測率進行了統(tǒng)計,見表1。按全國常模結果(1~5的5級評分),總分超過160分,或陽性項目數(shù)超過43項,或任一因子分超過2分,可考慮篩選陽性,需進一步檢查。一般規(guī)定任一因子分值或總均分≥3分為陽性,表示有中等程度以上的心理健康問題。根據(jù)表1結果顯示,欽州地區(qū)貧困大學生陽性分布的順序:強迫、抑郁、焦慮、恐怖、人際關系、其他。
2.2 本地區(qū)大學生與全國常模比較
為了解貧困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總體水平,將計算的心理指標統(tǒng)計均值和SCL-90各因子分均值與全國大學生常模心理指標均值及因子分均值進行比較,見表2。在量表的12項因子中,除軀體化外,其他因子顯著高于全國常模。
表1 SCL-90各因子得分及檢測概率情況統(tǒng)計[n(%)]
表2 貧困生SCL-90測量值與常模比較(±s)
表2 貧困生SCL-90測量值與常模比較(±s)
因子名稱得 分常 模t P軀體化1.42±0.45 1.37±0.48 1.79 0.073強 迫1.96±0.62 1.62±0.58 9.185 0.000人際關系1.82±0.66 1.65±0.61 4.371 0.000抑 郁1.75±0.68 1.50±0.59 6.130 0.000焦 慮1.65±0.63 1.39±0.43 6.092 0.000敵對性1.54±0.48 1.46±0.55 2.213 0.028恐 怖1.60±0.69 1.23±0.41 8.911 0.000偏 執(zhí)1.58±0.56 1.43±0.57 4.604 0.000精神病性1.59±0.53 1.29±0.42 9.471 0.000總 分150.14±46.86 129.96±38.76 7.194 0.000總均分1.67±0.52 1.44±0.33 7.322 0.000
2.3 貧困生心理健康狀況差異分析
2.3.1 家庭所在地不同貧困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比較 見表3。不同地區(qū)的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表現(xiàn)方面存在顯著差異,除強迫和敵對性因子、其他因子存在顯著差異,農(nóng)村貧困大學生在各因子上的得分都高于郊區(qū)貧困大學生。
表3 不同地區(qū)貧困大學生SCL-90測量值差異比較(±s)
表3 不同地區(qū)貧困大學生SCL-90測量值差異比較(±s)
因 子農(nóng)村郊區(qū)t P總 分166.50±55.33 146.04±43.67 11.236 0.001軀體化1.54±0.54 1.39±0.42 7.997 0.005強 迫2.13±0.68 1.92±0.60 1.053 0.306人際關系2.08±0.79 1.76±0.61 9.375 0.002抑 郁1.95±0.80 1.70±0.64 6.764 0.010焦 慮1.83±0.71 1.60±0.60 8.442 0.004敵對性1.68±0.52 1.51±0.46 2.063 0.152恐 怖1.77±0.84 1.55±0.64 8.192 0.005偏 執(zhí)1.76±0.69 1.54±0.52 7.087 0.008精神病性1.77±0.65 1.55±0.49 9.794 0.002其 他1.94±0.67 1.66±0.57 6.528 0.011
2.3.2 男女貧困生心理健康狀況比較 見表4。結果顯示,軀體化、人際關系、抑郁、敵對、精神病性因子得分差異顯著,貧困女大學生得分顯著高于貧困男大學生。
表4 男女貧困大學生SCL-90測量值差異比較(±s)
表4 男女貧困大學生SCL-90測量值差異比較(±s)
因 子女男t P總 分153.68±53.92 148.79±43.94 6.889 0.009軀體化1.48±0.53 1.39±0.41 7.041 0.008強 迫2.02±0.69 1.94±0.60 3.859 0.050人際關系1.89±0.75 1.79±0.62 6.280 0.013抑 郁1.78±0.79 1.74±0.63 10.603 0.001焦 慮1.68±0.72 1.63±0.59 3.470 0.064敵對性1.62±0.54 1.51±0.44 5.886 0.016恐 怖1.55±0.71 1.61±0.68 0.112 0.738偏 執(zhí)1.59±0.57 1.58±0.56 0.585 0.445精神病性1.63±0.62 1.58±0.50 5.104 0.025其 他1.74±0.65 1.70±0.58 3.076 0.081
3.1 SCL-90測量心理健康狀況分析
從貧困大學生陽性癥狀得分顯示,貧困大學生可能有中度以上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生占44.08%;本研究表明,貧困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明顯差于非貧困生,這與陳琴、楊雪、梁麗雅等研究結果一致[6-8]。從常模比較結果顯示,欽州地區(qū)貧困大學生在SCL-90因子上的得分均顯著高于全國常模。從整體上看,廣西欽州地區(qū)貧困生心理問題狀況較為嚴重。本次測查的對象來自廣西貧困地區(qū),家庭經(jīng)濟收入相對較低,很多學生家庭的收入水平都低于全國最低家庭收入的水平,低保戶的比例占到7.7%。大部分學生需要通過助學貸款方式提交學費,進入大學后學生們開始攀比,和其他物質條件較好的同學相比,給貧困生的心理帶來了更大的壓力,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也受到影響,在人際交往方面造成嚴重影響。近幾年出現(xiàn)心理問題狀況的學生比例數(shù)目也在不斷的增多。
3.2 貧困生心理健康狀況差異分析
通過不同生源地差異比較顯示,家庭所在地不同的貧困生存在顯著差異,在軀體化、強迫、抑郁、焦慮、恐怖、偏執(zhí)、精神病性因子方面農(nóng)村貧困大學生的得分顯著高于郊區(qū)貧困大學生,這與薄建柱、郭銘偉研究結果一致[9-10]。在調(diào)查的被試中,大部分農(nóng)村的貧困大學生來源于廣西欽州及周邊的縣、村等地,他們基本的家庭收入依據(jù)較多的是種田等農(nóng)活的收入,同時家庭子女較多,生活環(huán)境也較差,特別是進入大學以后和城市學生相比,發(fā)現(xiàn)存在較大的差距,這都給大學生心理等方面造成了影響。
通過男女性別的差異比較顯示,女生心理健康得分顯著高于男生,女生在軀體化、人際關系、抑郁、敵對、精神病性等因子方面都高于男生。大學生性別心理健康差異問題上,目前研究仍有爭議,張丁香研究顯示,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女生,鄭慧芳結果顯示,女生心理得分顯著高于女生[11-12]。相關研究也證明,不同性別個體的生理及所承擔的社會職能不同,進而導致心理問題存在較大差別[13-14]。針對貧困男女生來講,女生的情感需求、獨立意識、社會適應等方面較男生來講相對較弱,女生愛美但針對困難家庭來講,女生心靈上更容易受到挫折和傷害;另一方面,造成心理健康差異原因,主要與女生的性格和處理問題的方式存在聯(lián)系,女生比男生敏感,在思考問題方面也比男生考慮的多,在抑郁情緒上,女生的情感體驗也會比男生強烈,也造成敵對情緒和精神病性的得分比男生要高。
3.3 提高貧困生心理健康干預模式
3.3.1 提高對貧困生的扶持力度,減少貧困生心理壓力 提高貧困生的社會支持力度、改善貧困生的應對方式及人際交往能力有利于改善他們情緒健康水平[15]。特別是廣西地區(qū)經(jīng)濟發(fā)展相對落后,而欽州地區(qū)目前的整體發(fā)展還處于起步階段,很多家庭收入更多依據(jù)的是農(nóng)產(chǎn)品收入,同時該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家庭較多,每個家庭孩子數(shù)量也較多,這些外界的環(huán)境都會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造成影響。因此建議社會加大對貧困生的支持力度,加大獎助學金發(fā)放的比例,增設更多的勤工助學崗位,發(fā)動其他社會資源,幫助貧困大學生;在就業(yè)方面加強對貧困大學生的關注,積極為其提供就業(yè)渠道,減輕就業(yè)壓力;在日常生活中,加強對貧困大學生的關心和幫助,引導他們正確的認識和評價自己,幫助他們盡快的適應大學校園生活。
3.3.2 加大宣傳力度,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加強針對性引導教育 貧困大學生由于環(huán)境的原因,較多存在自卑心理,同時對于心理健康的不了解,造成很多同學抵觸心理咨詢,認為找心理咨詢師都是因為有心理問題。各高校應加大心理咨詢的宣傳力度,建立學校心理健康長效機制,開展更多的心理健康講座、心理輔導專題等,做好個人咨詢、團體咨詢、心理測量、建立心理檔案等具體心理干預手段,讓貧困大學生了解心理咨詢的意義和目的,引導其正確的認識心理干預的作用,針對他們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進行引導和教育,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理想。
3.3.3 進行合理心理干預,提高貧困生的認知評價,增強心理承受力 干預策略能有效的弱化、克服或消除貧困生人際間的種種心理障礙;使貧困生各型交往心理障礙個體縱向改善觀察有效評價達94%以上[16]。針對貧困生的群體出現(xiàn)的強迫、抑郁、焦慮、恐怖、人際關系等問題,通過團體輔導、團體咨詢、團體心理治療等方式,解決他們在生活、學習、人際交往等方面的困擾。設計專門的提高自信心、驅逐焦慮心理、提高滿意度的專門團輔方案,從積極心理學的角度提高貧困生的幸福指數(shù)。
3.3.4 針對不同類別的貧困生實施積極有效地差別教育 在每年的新生入學后,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進行普查,建立貧困生檔案,通過此項測查對存在心理問題隱患的學生引起特別的關注,加強心理防范。針對來自農(nóng)村生源地的貧困大學生,在給予物質幫助的同時,幫助他們樹立信心,給他們更多生活上的關照和關心;針對貧困女大學生,引導他們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鼓勵其參加更多的團隊合作活動,學會妥善處理人際關系矛盾。
[1]化磊,賈紅果,陳學寧.積極心理學視域下高校貧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教育與職業(yè),2016,90(12):92-94
[2]胡春紅,貧困大學生和非貧困大學生心理問題發(fā)生率的多重比較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0,18(1):87-89
[3]郭明,陳寶佳,趙亮.貧困與非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及人格的差異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1,19(11):1365-1366
[4]謝倩,朱麗芳.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與家庭環(huán)境關系[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08,24(8):945-946
[5]徐彬,文迪,朱占占.國內(nèi)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1,19(5):632-634
[6]陳琴.貧困大學生社會支持和應對方式與心理健康的相關研究[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5,26(8):637-639
[7]楊雪花.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7,15(7):612-614
[8]梁雅麗,姚應水,石瑋,等.貧困大學新生心理健康與社會支持應對方式的關系[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3,24(6):746-747
[9]薄建柱,楊紹清,崔向軍,等.不同家庭所在地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分析[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9,17(5):615-617
[10]郭銘偉.某醫(yī)學院校貧困生現(xiàn)況及干預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2
[11]張丁香,顧昭明.高職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diào)查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2,20(5):735-737
[12]鄭慧芳,楊建文.蘭州市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現(xiàn)狀調(diào)查[J].職業(yè)與健康,2012,28(8):903-905
[13]王偉國.新疆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分析[J].中國學校衛(wèi)生, 2012,33(12):1505-1506
[14]羅伏生,沈丹,張珊明,等.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9,17(3):272-274
[15]薛朝霞,盧莉,梁執(zhí)群.貧困大學生抑郁情緒調(diào)查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0,18(7):853-854
[16]周媛婷,秦振華,周秀蓮,等.貧困大學生人際交往心理障礙干預策略[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2,20(4):608-610
The Research of the Present Condition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and Strategy of Impoverished Undergraduate in Guangxi
LIU Yang
Qinzhou University,Qinzhou535011,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and analyze the problem among impoverished undergraduates in Guangxi.Methods:279 impoverished undergraduates were tested with SCL-90 in Guangxi.Results:The mental health of positive symptoms was 44.08%.In addition to the somatization of items,the SCL-90 scores were greater than the national norm.The impoverished undergraduates in the rural area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impoverished i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depression,anxiety,terror,paranoid,psychotic,others and the result was significant.The female impoverished undergraduates'score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male in somatization,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depression,hostility,psychotic and the result was significant.Conclusion:The psychological status is not good in impoverished undergraduates in Guangxi,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and help should be highly emphasized.
Impoverished undergraduate;Psychological health;Positive symptoms;SCL-90
R395.9
A
1005-1252(2017)02-0300-04
10.13342/j.cnki.cjhp.2017.02.037
2016-11-27)
http://www.cjhp.com.cn/
2015年廣西高校科研項目課題“大學生功利主義心理影響機制及應對策略探究”(編號:KY2015LX520);2011年度廣西教育系統(tǒng)維護學校安全穩(wěn)定工作立項研究課題B類一般立項(編號:桂教安穩(wěn)[2011]2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