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樊依蓉(原創(chuàng))
青春四則
■ 樊依蓉(原創(chuàng))
青春這條路,坦蕩地被時光砌在每個人面前。歷經(jīng)青澀,是為了成熟,苦樂交織,是為了品味回甘。
青春是一段打了蠟的時光,明亮而深刻地印進眼睛,有時刺出淚水,有時流出笑意。
(一)
運動并非我的專長,老師卻在比賽那天臨時決定讓我參加校運會跳高項目。
心下緊張,與A君一起到跳高的賽場提前模擬。誰知跳高臺還沒有搭建,我更加不安起來。
一旁沉默的A君忽然跑向插在操場草坪周圍的彩旗,拉起兩面旗子間系著的繩子重新綁了綁,說:“你不如把這根繩子當成跳桿,你從那邊跳過來,我在這邊扶你?!?/p>
我猶豫了一下,點頭答應。
深呼吸,把從別處聽到的技巧迅速回想了一遍。然后,助跑、蹬地、跳。動作倒是行云流水,可心里總是畏懼那根繩,抬腿,閉眼再睜眼,A君扶住了被繩子絆到的我。我抽回腳,心中更沒底了。
A君鼓勵道:“已經(jīng)很好了,就是腳要再抬高一點?!?/p>
我點點頭,回到助跑線,一咬牙,決定自己跟著感覺跳一次。甩開雙臂,邁開步伐,起跳,耳畔風聲“呼”過,我躍過繩子,落地。沒等我反應過來,A君就爆發(fā)出歡呼:“跳過了!”引得附近的同學頻頻側(cè)目。我們坐在地上哈哈大笑,仿佛已經(jīng)贏得了比賽一樣。跳過一次也許是巧合,但真的就沒那么緊張了。
比賽檢錄時,當老師念到我的名字時,對面人群中猛地傳來一陣整齊的加油聲。望去,A君帶著一大群同學來給我加油了。
那天我最終沒能通過初賽,但青春有情,又何妨輸贏。
(二)
抬起頭時,墻壁上的鐘指向10點15分。教室里只剩我一個人了。
還有五分鐘就要熄燈就寢了。我急忙收拾書包,關好門窗,熄燈,跑出教室。怎料卻被長長走廊上如墨的漆黑逼了回去。
忽然憎恨起“漢字聽寫大會”比賽來。學校組織學生參賽,我有幸成為選手之一。但此次參賽,需經(jīng)嚴格訓練,例如一周之內(nèi)背下1753頁的詞典中的字詞,同時還要兼顧學習。無奈,只好加班加點地完成任務。
通向宿舍的小道上幾盞燈昏昏欲睡,晚上寒氣愈加重。這些天,已經(jīng)很久沒有跟同學同行了。踩著零星的燈火回到寢室,同學都已入寢。帶著一身的疲倦在床邊坐下,滿腦子還是字詞。
這樣的日子重復了一個月。有時候,同學翻看我的筆記,問:“這些字詞生活中根本用不到,花這么多時間來應付一個比賽,值得嗎?”我想,任何事只有完成之后才能明白它的深刻意義。
正式比賽那天出了點意外,原本勝券在握的我們未能挺進決賽??晌抑皇巧杂羞z憾。
那一個月是枯燥的,整天沉在字詞里,忽視了很多東西,以致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想不起什么可以描繪的細節(jié)。背過的字詞,也差不多忘光了。但它教會了我青春中必不可少的事——面對挑戰(zhàn)的專注,面對黑暗的孤勇。
(三)
中考結(jié)束那天,陽光的酒調(diào)得很濃,醇厚地鋪了一地。
全班同學在學校附近的飯店里吃了散伙飯。大家抹去淋漓大汗,一洗考試的疲憊,分幾大桌坐下,興致勃勃開始談天說地。
那天似與往常無異,一堆人吃吃喝喝,說說笑笑,沒有一個人提及畢業(yè),大家都不約而同地繞過了這個話題,我們都心有靈犀地把話頭引得很遠很遠,細致又隨意地甄選話語,拘謹而灑脫地過濾情緒,極力宣泄初中解放后的自由愉悅。
筵席散后,我們像每周放學一樣,背起書包,和同學互相說著“再見”,臉上有宛似初見說那句“你好”時的干凈笑容。
離別是青春的必由之路。大家都朝各自的方向走去。沒有誰像小學畢業(yè)那樣哭得兩眼桃紅,涕泗橫流。我們快樂地離別,這是青春的倔強。
(四)
偶然經(jīng)過一個自閉癥兒童慈善畫展,看到一幅畫。畫上是一個小小的穿著裙子的女孩孤零零地坐在一堵厚厚的白墻下,抬頭望向天空。意境簡約唯美,但用色明亮鮮艷。我雖不懂作畫也能看出筆法的青澀,圖案也是一團嫩生生的可愛。走近些去看畫的解釋文字,作品的名字叫“十三歲的我”。
十三歲,十三歲的我們在學校與師友暢談,在家里跟父母神侃,覺得這個世界輕易就能掛上微笑。而十三歲的她,也許每天只能聽見老師竭力與她溝通的聲音,看著父母不停拭去失望的淚水,而自己,只能被一堵厚墻阻隔,無力回應。但她又多么渴望擁抱溫暖,所以,用了如此鮮艷的顏色表達出熾熱的、屬于青春的情感。
青春的情感那樣澎湃,她欲言而不得。她在期待著,有一天能在操場與朋友唱歌奔跑,能在課后同老師禮貌問好,能在家里對著父母如稚子般撒嬌。
他們青春里的苦,我不曾嘗過,只能憑著自己淺薄的理解,祝愿被星星留住的他們能早日與這個世界重逢。
青春這條路,坦蕩地被時光砌在每個人面前。歷經(jīng)青澀,是為了成熟,苦樂交織,是為了品味回甘。今后的我們,能臨風霜不病弱,遇雨雪不寒噤,如朝陽明媚,似暖風和煦。這樣,青春的故事才有意義。
(作者系長沙市南雅中學1512班學生 圖/千圖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