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蓉婷
鄉(xiāng)下爺爺收
□ 朱蓉婷
多年前,曹文軒曾到一個小學做講座。孩子們剛學完契訶夫的短篇小說《凡卡》,他請同學們談談對小說的理解。有一個小男生把手舉得很高,站起來說,這篇小說控訴沙皇俄國殘酷的統(tǒng)治,字字句句都是血淚。
曹文軒問這個孩子:除此之外,你對這個小說還有什么別的看法嗎?
這個孩子一直撓頭,說不出話來。
《凡卡》里,做學徒的小男主人公辛辛苦苦地給爺爺寫了一封信,但信封上面沒有爺爺?shù)牡刂?,只寫了一行“鄉(xiāng)下爺爺收”。
曹文軒說,這個故事常讓他想起自己的奶奶:“我奶奶一輩子都沒有走到過五公里以外的地方,她覺得全世界就兩個地方:一個是腳下的土地,一個是外出求學的孫子所去的地方?!?/p>
凡卡眼中的世界也只有兩個地方:一個是他學習的皮匠店,一個是他和爺爺生活的地方。他以為寫“鄉(xiāng)下爺爺收”,爺爺就一定可以收到?!斑@個細節(jié)才是整篇小說的魂,也是最讓人難過的地方?!辈芪能幷f。
曹文軒認為,精微的文本解讀在中國近幾十年的文學批評中幾乎是沒有了;話題一天天大起來,而這些話題大而無當。俄國19世紀黃金時代的作家和批評家有著密切的關系,是因為批評家們是在真正意義上指導作家,既在非常宏大的意義上指導他們,又在非常具體的技巧上面指導他們?!岸裉?,中國的作家不尊敬批評家,是有理由的。你的批評到底給我的文學創(chuàng)作提供了什么有價值的東西呢?”曹文軒說。
(摘自《南方都市報》2016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