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鵬
隨著課程改革的全面實施,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越來越不適應當前課程改革的要求,這也迫使我們一線教師無論是教學觀念還是教學方式,都必須與時俱進,有所創(chuàng)新。
一、更新觀念,轉變角色
思想觀念是行為的先導。更新教育觀念,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前提條件。一些教師常用“題海”戰(zhàn)術和“填鴨式”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并且以成績作為衡量學生的唯一標準,如今,這些做法已經(jīng)基本上不能適應新的形勢了。新課程目標向教師提出了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具體要求,應該更注重學生學習策略的運用,不以掌握知識的多少為目的,而是給學生提供知識平臺,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教師只是指導和幫助學生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為此,教師應及時地對教育觀念、教學過程進行反思,重新審視自身的教師角色,以適應新課程的要求。
二、轉變方式,當好主導
新課程標準強調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體現(xiàn)以生為本的現(xiàn)代教育觀,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積極探索,勇于實踐。在此,筆者結合個人的教學實踐,談三點看法。
1.積極實踐“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在教學中教師應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鼓勵學生將自己置于“發(fā)現(xiàn)者”“探索者”的位置,通過自己動腦、動手、動口,去思考、質疑、猜測、探索、實踐、評價,提出獨創(chuàng)的見解。同時,教師要營造一個民主、平等、和諧、寬松的課堂教學氛圍,真正把學生當作朋友!耐心地傾聽他們的發(fā)言。只有這樣,學生才敢于奇思異想,質疑問難。
2.善于啟發(fā),因勢利導。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從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人手,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然后因勢利導。如在進行“調查報告”社會實踐時,可以《由電子游戲機引起的憂慮》為主題組織調查活動,并提出如下問題:第一,當前對學生上網(wǎng)憂慮什么,為何憂慮?第二,如何才能擺脫憂慮?在分析這些問題時。教師應有意識地聯(lián)系現(xiàn)實情況,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興趣,而且能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3.勇于“下水”,強化指導。在讓學生寫文章的同時,教師不妨親自“下水”嘗試一下,尤其是難度較大的文章。如指導學生寫學習總結時,教師可以先把自己的階段工作總結成文。拿到課堂上讓學生品頭論足,之后,教師再進行總結性發(fā)言,自然導人對學生寫作的指導。
三、開發(fā)資源,輔助教學
鼠標輕點,天下知識皆匯于方寸熒屏,內容豐富而翔實,教師“如虎添翼”,學生“如魚得水”。多媒體進課堂,不但能夠極大地充實和豐富我們的課堂教學,還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教學內容。這種模式能實現(xiàn)群體教學與個別指導相結合,知識傳授與教學信息反饋、分析、計算機決策相結合,真正實現(xiàn)因材施教,切實提高學生的素質,促進學生個性特長的健康發(fā)展,從而大幅度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益。為此,語文教師應了解、學會使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探索和構建新的教學模式。
(責編 阿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