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簡
神女的眼淚
從西藏回來很多天后,看到季羨林先生書中的一個章節(jié),講中國古代求雨的巫術(shù)是由婦女或是女巫做的。他提出了一個問題,為什么婦女總與求雨的活動有密切的聯(lián)系呢?當看到這兒,我就想起了高原的湖泊。為何?因為女人愛流淚,那些遍布高原的湖泊都如女人的眼淚,一滴一滴滑落下來,在大地上匯成了一個個的湖泊。她們?yōu)楹蝹??是為了愛抑或她們看到身邊人的辛苦,便流淚了。
假如有一天,女人們不會流淚了,那么,一定不會再有雨滴落在地上。
翻越崗巴拉山去看羊卓雍措,只見虛空的藍色天際畫出黃色的山脊線,像極一個凡人的命運,淚水止不住流了下來。
飛鳥的心情
站在青藏高原的大地上,才真正知道天空有多遼闊。從未看到密布的烏云將天空遮擋得不留一絲縫隙。毫不遮掩的天空各是各的面龐,烏云密布的前方在下雨,迷蒙雨霧連接天地,但是眼前的這片天空是晴朗的,也有置身其中的這方天空下著雨,可前方卻是晴朗的,云朵翻滾在頭頂。
鄰座的男士總是沉默著看窗外天空的云朵,告訴我哪朵像龍,哪朵像獅子,哪朵像一只小羊,在他眼里滿天空都是可愛的動物園,他說他從小時候就喜歡看云。
也許,高原上的幾片云朵飄到我的家鄉(xiāng),就足夠遮住那里所有的天空。以前,我覺得家鄉(xiāng)有遼闊的原野,蒼茫的戈壁,實際上那也依然不過是巴掌大的一塊天空。
天空的飛鳥越過山川,越過河流,人永遠不會知道一只飛鳥的心情,因為人的目光總是在方寸之間??粗咴炜绽镲w過的鳥,猜想飛鳥們會以怎樣的心情看下面的世界。鳥兒們的生命一定很短暫,但它們生活得很遼闊,山川與湖泊都在它們的眼底。神給了人智慧,給了鳥兒自由。人沒有鳥兒的自由,鳥沒有人的智慧。于是,地上的人們一直像螞蟻一樣忙碌著,地上的人們和天空的鳥誰也不懂誰。
在西藏的這些天里,心情純凈得像一只穿行在云朵里的飛鳥。
五體投地
沿途總有磕著長頭前往拉薩朝拜的僧人和信徒們。所謂磕長頭是一種五體投地的姿勢,這是佛教禮節(jié)中最高的一種禮法。在網(wǎng)上我查到了關(guān)于五體投地的正確姿勢:先合掌,再低頭,然后右、左掌依次按地,兩膝隨之跪下、頭額觸地。這樣,頭、兩膝、兩只手五體都虔誠地觸地,隨之翻掌,表示兩手捧起所拜者的足,或托起崇拜對象。翻掌后稍停一會兒再起身,此為一拜。那些頭額觸地的人,除了對佛祖的敬仰,還有一種對天地自然的由衷崇敬,要么,怎么會以那么親昵的態(tài)度對待土地呢?
那些飄在神山圣湖邊的五色經(jīng)幡,也象征著對土水火風天的敬仰,那種敬仰來自對原始生命的理解。當五體投地頭額觸地,一步一叩首,走向朝拜之路時,還有一種對天地自然的發(fā)自內(nèi)心的愛與崇拜。因為心中時時有愛,他們的臉上總是那么寧靜與平和。敢于釋放心中的愛,也是一種民族性格。
我們總以為自己的身體很潔凈,是不愿碰一下泥土與大地的。但是我們的行為把最初孕育我們生命的環(huán)境污染了,就是他們頂禮膜拜的土水火風天。
在離開拉薩前的一個晚上,從八廓街的一家酒吧出來,已是凌晨時分,夜深人靜,來到大昭寺前我們決定也磕長頭,面對寺廟門正中央的那塊大石,已經(jīng)被信徒們磨得黑亮,特別是五體觸地的地方都凹陷了一大塊兒,我們依次跪倒在那塊大石頭上,五體投地,看著同伴們整個人和地面成了平行線,我突然“哈哈哈”笑起來。我笑為何白天我們不敢磕頭,晚上夜深人靜時偷偷摸摸地五體投地。我只是笑了笑,佛不會在乎這些的,別拿凡人的心去猜度佛的心思了。
責任編輯:黃艷秋
美術(shù)插圖:知 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