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陸
記憶中,薯類食物是幼年生活常態(tài)。我雖沒經(jīng)歷過三年困難時期,印象中小時候也沒有多少餐是能吃得上肉的。因此對于薯類等農(nóng)作物的感受就特別深。
俗話說:“咬得菜根,百事可做。”初時并不以為然,作物之所以能作為食物,不外乎其干、其果、其葉、其枝、其花能果腹充饑。根莖也能食用,已是一奇。偏它味道上佳還營養(yǎng)豐富,更是讓人食髓知味沒齒難忘。
譬如芋頭。有本地芋、蕃鬼芋、大肉芋……每一種芋頭的做法和味道都不太一樣。但是,如在深冬季節(jié),把一大堆本地芋堆放在冰冷而干燥的地板上,過上整整一個寒冷的冬天后,在早春來臨時節(jié),在百無聊賴中,在饑腸轆轆時,無意中翻開芋堆一瞧,發(fā)現(xiàn)地底下的芋頭都給冬天的北風“哨”(客鄉(xiāng)方言,動詞,不停地吹使水汽蒸發(fā)之意)癟了一截,用手一摸芋頭尾部,軟軟的,腐爛竟然有漫延而上的樣子!這可是大事,鄉(xiāng)里農(nóng)家存糧本就不多,人啊,畜禽皆指望著這點“生理”過春呢。
遂火急火燎起來,趕緊翻找出有類似癥狀的芋頭,草草洗凈泥巴,一股腦兒放進碩大個“牛三”鐵鑊里。掩上蓋板,“哧啦”點著火柴,用“火筒”對著灶膛使勁一吹,幽暗的“灶封”一下子便在小孩的心里亮堂起來。灶火映在周圍各張忽明忽暗的臉上,所有的熱切、焦急一下子都平穩(wěn)了下來,唯有柴火“噼啪”燃響的聲音不甘寂寞地透過窄小的廚房。
不一會,空氣中就傳來了一股熟悉的味道,有經(jīng)驗的鄉(xiāng)下人知道,這是芋頭要熟了。遂熄火罷工,待灶膛回火稍燜一陣,早就忍耐不住的小孩一把掀開鍋蓋,猴急地伸出烏黑的小手一撥拉一抓捏,一個冒著熱氣的芋頭瞬息便在兩邊手上翻來翻去。而在芋頭翻動的過程里,芋皮也被一層層揭開。咦——小孩的眼睛突地一直,早見得近乎爛透的芋頭尾部成了黑兮兮的一截物事,這,能吃嗎?可又忍不住那若隱若現(xiàn)香氣的誘惑。來不及細想,張開了嘴,舌頭一邊躲閃著芋頭的熱,牙齒一邊趁機輕咬了一口。味道怪怪的,卻另有一種清香,混帶著大冬糯米的“清甜”,還有一種說不清的糯性!饞嘴一動,物事已經(jīng)入得喉嚨。這就是鄉(xiāng)人所說的“雞屎芋”了吧?!
大伙哄地起身,全都顧不得烤火取暖了,蜂擁而上,三下五除二,人手伸向滿滿一鍋芋頭,手快的兩手各拿一個,嘴里哧哩呼嚕吃著一個,眼睛兀自看望鍋里。手慢的便是慢條斯理地剝開芋皮,瞧著那一截黑物事,審視一番,再不慌不忙地放進嘴里嚼咽,有滿足,也有吃的享受。
再如番薯(鄉(xiāng)言俗稱,書面語叫紅薯),也有五花八門的品種,紅心薯、紅肉薯、五色薯,坡薯、田薯,曾經(jīng)都是能活人命的好東西,沒人看上眼,卻人人離不開。新出鍋的紅薯也好,隔夜冷薯或有餿味也不怕,胡亂掰開塞進嘴里,兩手一搓,薯屑紛紛落掉,破舊書包斜掛在肩上,迎著早起的朝陽,小孩子心情愉悅地向?qū)W校走去。
如有機會吃烤薯,則更歡喜不過。那時沒有烤箱之說,想要吃烤薯,則要在大好的日子里,人各提著一袋精心挑揀的番薯,順著一片收割后的水稻殘茬,在冬田的中間找到滿地翻開的干泥塊,一片一片疊壘起一座小泥窯,技術(shù)高的那窯可放進20斤紅薯,我們是不敢奢望的,只求過后人手分得一兩個足矣。一切準備就緒,拾柴火的伙伴也回來了,就馬上點火燒窯。在火光影映中,熏得人人淚眼蒙眬,泥窯不知不覺中已烤得黑里透紅。大伙趕緊將番薯從窯口塞進窯膛中部,小心翼翼地用木棍一捅,泥窯“轟”地倒塌下來,濺起一陣泥塵熱灰,把番薯通通蓋在里面,噼噼啪啪用棍子把泥巴敲碎壓實,烤薯大業(yè)已完成大半。靜待10數(shù)分鐘,派去送“窯鬼”的人遲遲還沒回來,有人已迫不及待地撥開尚冒著熱煙的泥巴,早見得一塊番薯皮露在外面。輪換著抓在手里,嘴吹泥巴,用極快的速度揭開了薯皮,黃里透白的薯肉香味已鉆入鼻子。三下兩下把薯肉扔進嘴里吃完,意猶未盡又來一個。有時候等悲催的同伴忠心耿耿地送完窯鬼回到地頭,地上已狼藉一片,烤番薯早就給饞嘴的人兒吃完了。于是免不了就會經(jīng)常發(fā)生爭吵,可爭吵過后,同樣的故事依然不停地發(fā)生。
后來聽說東興有被譽為當?shù)亍叭龑殹敝坏摹凹t姑娘”薯,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微量元素等,具有抗癌、抗糖尿病等藥用價值。又有潿洲火山番薯質(zhì)優(yōu)、味美、色艷,含硒量特高,可抗衰老。惜乎一直未有機會砌好泥窯一烤嘗之,引為憾事。
或許,在以后那些蒼涼的人生角落里,我們再也吃不到往日沾著灰塵草屑的香噴噴的烤薯,也吃不到香甜中帶有臭味的“雞屎芋”了。
責任編輯:黃艷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