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階段的語文課程教學實踐中,師生之間的互動是新課標的要求,同時也是一種新型的教育教學模式,對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熱情、提高學生素質和教學質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對于這種教學模式各級教學機構也是在不斷探索總結。
一、小學階段語文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互動問題分析
1.師生互動局限化。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的互動非常的少,而且比較局限。比如,老師比較關注那些學習成績比較好的學生,彼此之間的互動較之于其他學生更為頻繁;相反,成績差的學生,會受到老師的冷落或者漠視,甚至連基本的互動機會也沒有。
2.師生互動單一化。由于傳統(tǒng)教育教學理念的根深蒂固,因此課程教學過程中依然沿襲著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模式,課堂上老師處于絕對主體地位,學生只是“聽眾”而已。課堂教學方式方法、內容以及教學目標等,均由老師獨自設計和決定。師生之間的互動主體是老師,互動過程由老師主導和把握;老師在組織教學過程中,采用提問以及分組討論等形式與學生進行交流,在此過程中學生只是被動接受。
3.互動范圍非常的狹窄。在小學語文互動教學過程中,學生參與互動的積極性非常的差,而且人數(shù)也比較少。老師也會擔心因互動而影響教學,無法完成預定教學目標。
二、小學語文教學師生互動策略
基于以上對當前小學語文互動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分析,筆者認為要想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構建和諧課堂,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提問互動。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采用提問互動法,以課堂教學目標和內容為依據(jù),對學生進行提問。老師提出問題以后,鼓勵學生回答問題;當然,也可能是學生提出一些問題,老師回答問題。老師提出問題時,需充分考慮答案形式,問題應當有邏輯,而且對學生掌握文本內容應當有一定的引導作用。比如,《彩色的翅膀》一文教學過程中,應當讓學生掌握精彩語句:“我就不相信,這些小精靈會不愛我們祖國的海島,會不愿在這里安居樂業(yè)?!贝藭r,可對學生進行提問,比如這段話描寫的內容是什么?作者的情感是怎樣的?你覺得最精彩的部分是?”通過有目的的進行提問,可以使學生在思考問題以及尋找答案過程中,對句子的特點進行把握。
2.討論互動。該種教學方法是在提問互動教學方法基礎,延伸出來的一種方法。師生共同討論問題,能夠有效提高學生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常情況下,師生的討論互動均是針對開放性問題而進行的,答案并不是唯一的,師生的交流會更加的豐富和多樣化。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師生討論問題是一種非常特殊的課堂教學方式,該種自由發(fā)言方式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熱情,并且引導他們深入思考問題。比如,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可先安排學生預習課文內容,并且組織開展小組話題討論活動,讓學生講一下自己的預習感受,然后再安排預習效果相對較好的一些學生講解課文,允許其他學生提出異議和問題,以此來實現(xiàn)課堂互動教學目標。
3.表演互動。小學語文互動教學過程中,應當立足課程內容,采用表演互動法進行教學。該種互動教學法是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表情、動作以及體態(tài)等,更加直觀地表現(xiàn)教學內容。學生的模仿能力非常的強,而且也具有非常強的表現(xiàn)欲望,通過表演可以增強學生的記憶。特別是在古詩詞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進行表演活動,師生之間通過配合表演,提高學生對古詩詞的記憶牢靠性。以《窮人》教學為例,通過師生之間的合作來表演課文情境。比如,讓學生自由選擇漁夫、漁夫之妻以及孩子等角色,演繹漁夫妻子垂憐孩子一幕。
總而言之,小學階段語文課程教學過程中,老師和學生之間的有效互動非常重要。在此過程中,老師應當有平等意識,將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給學生搭建展示自我風采的平臺,并對他們進行科學合理的引導。通過加強課程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互動,培養(yǎng)學生的信心,才能構建和諧課堂。
參考文獻:
[1]余利燕.加強課堂師生互動教學,保障小學語文學習效果[J]課外語文,2015(03).
[2]盧穎.師生互動在小學語文課堂合作學習中的應用[J]才智,2014(05).
[3]李嚇琴.小學課堂師生互動有效性影響因素與提升策略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3.
苗春艷,黑龍江大慶市景園小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