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茂香
用詞要符合語境
文/朱茂香
我們平常說話、寫文章時,用詞要符合語言環(huán)境,不然就會鬧笑話。請看下面這個故事:
從前,有個傻女婿上岳父家拜壽。他見了蠟燭叫“壽燭”,見了桃子叫 “壽桃”,見了面條叫“壽面”。岳父見女婿說話處處帶個“壽”字,十分高興。吃面時,岳父不小心把碗里的面湯灑在新衣裳上,傻女婿忙用手巾替岳父擦干凈,說:“好好的一件壽衣弄上了面湯,怪可惜的。”這下可把岳父氣得渾身發(fā)抖了。吃完面條,傻女婿擺弄起桌上的紅木匣,并當(dāng)著岳父的面說:“這壽木真漂亮。”岳父聽了,氣得昏了過去。
在我國的傳統(tǒng)習(xí)俗中,生日的時候,都會進(jìn)行一些慶?;顒印?0歲以前的生日叫作“做生日”,花甲(60歲)之后就叫作“做壽”。壽,指壽命,或謂年歲長久之意。因此,在做壽的時候,人們常在用品前冠以“壽”字,如故事中的壽燭、壽桃、壽面,除此之外,還有壽聯(lián)、壽酒等等。這既是對做壽者的敬重,也是對其長壽的祝福。而壽衣與壽木就不同了,壽衣指人死后穿的衣服,壽木指的是棺材。
傻女婿在稱呼做壽用的燭、桃、面時都冠以“壽”字,叫壽燭、壽桃、壽面,這符合傳統(tǒng)習(xí)俗,所以岳父很高興??珊髞硭麉s忘了語言環(huán)境,把岳父穿的衣服和用的紅木匣也冠以“壽”字,多不吉利呀,難怪岳父“氣得昏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