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知識·能力·素養(yǎng)三位一體
——簡評2017年江蘇高考歷史試卷

2017-02-17 05:32:25江蘇韓國軍
教學考試(高考歷史) 2017年5期
關鍵詞:選擇題基礎知識試卷

江蘇 韓國軍

知識·能力·素養(yǎng)三位一體
——簡評2017年江蘇高考歷史試卷

江蘇 韓國軍

2017年江蘇高考歷史卷難度穩(wěn)定,以考試說明為綱,以考生為本,試題源于教材、高于教材;考點分布合理,選項與問題指向清晰,給人一種回歸歷史、回歸教材、回歸現實、回歸學生的感覺,試卷知能并重,充分體現歷史學科的人文素養(yǎng),給中學歷史教與學以鮮明的導向。

第一,基礎知識掌握、思維能力運用二位一體,知能并重

基礎知識是源頭活水,能力運用是考查主旨,能力運用建立在基礎知識之上,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是不存在的。在考查形式上除對基礎知識進行再認再現能力的絕對考查之外,更多的是考查考生靈活運用歷史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今年江蘇歷史卷共20道選擇題,全部以材料(16道)或圖片(2道)或表格(2道)的形式呈現,很好地體現了知能并重、知能合一的特點。選擇題在知能并重方面具體表現為:

1. 考查基礎知識的內容重點突出,源于教材卻又高于教材,角度靈活新穎。如考查基礎知識的10條選擇題全部突出歷史主干知識;已經被學生熟識的知識實現了創(chuàng)新認識和新的共識,即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有第1、3、10、12、15題;考查角度靈活新穎的有第2、11、13、14、16題。

2. 對歷史思維能力的考查集中表現為比較、分析、推理、判斷、讀表識圖等,如考查閱讀分析比較能力的第7、18題(表格數據題);考查比較、推理能力的第4、5題;考查分析理解材料能力的第6、17題;考查分析判斷能力的第8、19題;考查讀圖識圖析圖能力的第9、20題。歷史思維能力的考查體現了多角度、多層次的特點。

第二,試卷立意鮮明,凸顯歷史學科的育人功能,注重歷史與現實的有機聯系,體現時代感、現實感、責任感和自豪感

鑒古察今是歷史學習的功能,而啟迪開發(fā)青年學生的歷史智慧是中學歷史教學推進素質教育的根本任務。江蘇高考命題一向重視歷史的德育功能,貼近現實、不避熱點是江蘇卷的一貫特色。試卷第6題考查“吏治敗壞”成為鴉片戰(zhàn)爭失敗的主要原因,契合時代“反腐”潮流,充分說明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重拳出擊反腐倡廉的必要性和正確性;第7題知識分子重視婦女問題,契合關注社會弱勢群體構建和諧社會主題;第12題考查新中國成立初期提出的至今仍然對世界的和平與發(fā)展具有重大意義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第21題在全球視野下將視點鎖定為“明朝中后期商品經濟繁榮”與“海外貿易一度活躍”的關系,引發(fā)學生深思課本上未提及的海外白銀流入對中國經濟發(fā)展的積極作用,自然引發(fā)考生聯想和對比鴉片戰(zhàn)爭之前,中國由于白銀大量外流引發(fā)清王朝政治、經濟、軍事的危機,前瞻性強,契合了我國現代“一帶一路”國際發(fā)展戰(zhàn)略;第22題考查對中國“道路”問題的探索,體現出爭取民族獨立、實現國家富強的強烈愿望,符合當今實現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主題;第24題以“中華文明多元并存,各族文化相互交融”為主題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體現民族團結、互學互鑒的理念;第24題通過華盛頓的“勇于擔當”“不戀權力”等個人品質引導學生等。這些都從正反兩方面全方位考查了當今社會的熱點問題,充分體現了歷史學科自身獨特的德育功能。此外,今年江蘇卷還重視考查周年大事,如第10題考查1937年中國共產黨的敵后抗戰(zhàn),第15題考查牛頓的貢獻(1687年),第17題考查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等。

今年試卷中的江蘇“印記”亦有多處體現,如第6、9、22題等,其中第9題有助于考生理解江蘇尤其是南京高等教育在民國時期已經全國領先。當然熱點題并非急功近利簡單地圖解歷史,而是通過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拉近歷史和現實的距離。歷史學作為一門社會科學,它的人文素養(yǎng)在熱點題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必然會給學生帶來深刻的回味。

第三,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已為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教師所重視

教育部在《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中,把普通高中歷史課程定位在是“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歷史意識、文化素質和人文素養(yǎng),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一門基礎學科”,尤其指出“掌握歷史知識不是歷史課程學習的唯一和最終目標,而是全面提高人文素養(yǎng)的基礎和載體”。2017年江蘇卷歷史試題較為完美地體現了歷史素養(yǎng),具體表現為:

1.唯物史觀:是揭示人類社會歷史客觀基礎及發(fā)展規(guī)律的科學歷史觀和方法論。如第9題考查的是以唯物史觀為指導的歷史分析能力。第22題以民國年間知識分子在國難當頭思考國家發(fā)展道路為主題,對比同為亞洲近鄰的日本和印度走上不同道路的共同背景,然后就陳衡哲1924年發(fā)表的《西洋史》提及的西方列強瓜分中國事實,試圖找到“一條自尊而又能自救的新道路”,寫一篇280字左右小論文。該題達到了要求考生在唯物史觀指導下運用歷史知識和方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鼓勵考生獨立思考和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第23題則是通過兩段材料對比西方近代史上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的差異,概括和評析“科學的人文主義”。該題人文色彩濃厚,注重對學生思想文化的感悟和提升,使學生客觀公正地剖析科學和人文主義之間的關系。

2. 時空觀念:是指對事物與特定時間及空間的聯系進行觀察、分析的觀念。選擇題中較多試題關注時空觀念,反映特定的時代特征。如第7題表格、第9題地圖、第20題圖片的解讀則必須架構起史實與特定時空的聯系,將具體的對象置于具體的時空中考查。

3. 史料實證:是指對獲取的史料進行辨析,并運用可信史料努力重現歷史真實的態(tài)度與方法。如第1題通過史料記載考證青銅器的作用;第6題通過兩江總督耆英的言論考證鴉片戰(zhàn)爭失敗的主要原因;第7題通過對《萬國公報》發(fā)表有關女權文章的統計推斷出知識界對婦女問題的重視;第11題通過外國在華投資數額的統計比較證實美國處于優(yōu)勢地位;第22題小論文題的第二步運用題目所給材料及相關史實對論點加以論證,這個過程其實就是史料實證的過程。

4. 歷史解釋:是指以史料為依據,以歷史理解為基礎,對歷史事物進行理性分析和客觀評判的態(tài)度、能力與方法。如第4題考查孔子和朱熹對“克己”的理解和解釋;第5題對中國畫寫意特點的理解;第19題對全球化概念的解讀;第22題小論文題,第一步必須依據材料和所學知識明確自己的觀點,這個過程其實就是歷史解釋的過程和運用。

5. 家國情懷:是學習和探究歷史應具有的社會責任與人文追求。如第22題對中國“道路”問題的探索,體現出近代中國知識分子爭取民族獨立、實現國家富強的強烈愿望,體現了憂國憂民的愛國主義情懷;第24題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漢化”,體現少數民族和漢族一家親的家國情懷。

第四,史料多樣,保持特色

一方面2017年江蘇卷歷史20道選擇題和5道非選擇題(包括必做題和選做題兩部分。其中第21—23題為必做題,每個試題考生都必須作答。第24題為選做題,包括A、B、C、D四小題,請選定其中兩小題,并在相應的答題區(qū)域內作答。)都是以圖文材料的形式呈現,所引的圖文材料,有文獻記載(含史書記載)、刊物記載、官方通令、鄉(xiāng)土縣志、學者觀點、漫畫地圖、數據統計、教科書引文、考古新發(fā)現等,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給人啟發(fā)。另一方面保持了江蘇卷本身命題獨特的風格,不僅試卷題型、題量、結構穩(wěn)定,而且貼近現實、不避熱點(如前所述),還保留了江蘇卷引以為豪的小論文題,充分體現了江蘇卷穩(wěn)中求變、變中求活的特點。

鑒于以上分析和認識,筆者認為在今后的歷史教與學中,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第一,重視基礎知識的教與學,熟記基礎知識,熟能生巧,在此基礎上通過練習等手段提升歷史思維能力,知能并重;第二,重視熱點問題和江蘇地方史的復習,平時復習時注重對此類問題的整理并在考前重點對待;第三,重視歷史學科的人文素養(yǎng),將歷史思維能力和人文素養(yǎng)相結合,努力提升自身的歷史專業(yè)水平和專業(yè)素養(yǎng);第四,平時練習必須以高考的題型、題量、難度和作答時間為參考為依據,尤其要重視小論文題的訓練。如此科學教與學,定能決勝高考。

江蘇省如東高級中學)

猜你喜歡
選擇題基礎知識試卷
“因式分解”大顯身手
單項選擇題狂練
數列選擇題精選精練
掌握基礎知識
Module5 A Trip Along the Three Gorges
Module5 Great People and Great Inventions of Ancient China
Module 4 Sandstorms in Asia
Module 1 Europe
十種妙招握在手 破解選擇題無憂
基礎知識鞏固題精選
枣庄市| 济南市| 邵阳县| 文成县| 平山县| 桑植县| 金秀| 莱阳市| 千阳县| 天镇县| 瑞金市| 九龙坡区| 赞皇县| 太康县| 汉源县| 汶川县| 都江堰市| 湄潭县| 江永县| 积石山| 开远市| 和政县| 柘荣县| 新民市| 崇信县| 潼关县| 英德市| 新河县| 红原县| 山阳县| 师宗县| 岢岚县| 揭东县| 汉源县| 泗阳县| 从江县| 清苑县| 冕宁县| 永德县| 英德市| 宁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