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曙
【摘 要】 高中物理探究實驗活動中,教師應當有意識地經常對于探究實驗的活動類型進行總結,并且歸納出每一種具體的活動類型合適的教學思路與模式,這才是實驗教學作用和價值的一種體現。本文對此進行了分析研究。
【關鍵詞】 高中;物理;探究實驗活動;類型;思路
探究性實驗活動在高中物理中非常普遍,以學生的探究學習為主導的實驗教學能夠更充分地鍛煉學生的實驗技能和知識素養(yǎng),是一種很好的知識教學的深化形式。教師應當有意識地經常對于探究實驗的活動類型進行總結,并且歸納出每一種具體的活動類型合適的教學思路與模式。這樣才能夠讓每一個具體的探究實驗都找到針對性更強的教學方法,并且可以讓學生在參與實驗的過程中對于實驗涉及的知識內容有更充分的吸收,這才是實驗教學作用和價值的一種體現。
一、演示實驗中的探究活動
高中物理課程上有很多需要教師演示的實驗,這類實驗通常來說在操作模式上有一定難度,或者是實驗具備一定的危險性,因此不適合學生獨立進行。教師在進行演示實驗教學時同樣要注重對于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不僅僅需要觀看教師的實驗過程,也應當對于整個實驗的操作流程和模式有所思考。對于這種類型的實驗教學,為了能夠更充分地鍛煉學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維素養(yǎng),教師需要提前做一些相應的準備。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教師要提前給學生安排相應的學習任務,或者是設計相應的思考問題。讓學生帶著具體的問題來觀察實驗過程。教師也可以在實驗結束后就實驗的結果或者數據和學生進行交流探討,對于其中的一些有爭議的問題和學生進行探究,這些都可以很好的鍛煉學生的探究素養(yǎng)。
例如,在講解物理慣性的理解時,可以設計一個裝有大氣泡的儲水瓶做演示實驗,讓學生通過觀察氣泡來仔細觀察儲水瓶的加速前進或減速后退現象,這一直觀形象的實驗可以很快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觀察的同時心里生出疑問,從而激發(fā)學生解答疑問的興趣和好奇。老師則可在解疑的同時揭示事物的本質所在,同時也講解了慣性的理論知識點,收到較好的實驗教學效果。學生在觀看教師的演示實驗時需要思考相應的問題,教師要充分利用演示實驗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活躍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對于具體問題的有效思考與探究。這樣才能夠發(fā)揮實驗對于知識教學的輔助效果,學生在展開對于特定問題的探究后也能夠更好地理解知識點,并且可以充分吸收實驗后涵蓋的教學內容。
二、課題研究中的探究活動
課題研究是一種綜合性較強的教學形式,對于高中階段的物理課教學而言,教師可以慢慢將這種教學方式融入課堂。課題研究能夠給學生提供很大的自主性,不僅在課題的選擇上學生可以自行確立,對于問題的研究方法、研究模式、實驗的過程等,這些都需要學生來自行設計。課題研究能夠非常充分地鍛煉到學生的探究能力,并且對于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提出了更高要求。為了讓學生的課題研究收獲預期的效果,教師可以適當給予學生一些引導點撥,對于研究的方法、突發(fā)問題的處理等,教師可以進行一些靈活的指點。課題研究中的探究活動對于學生的思維能力、知識體系和知識的應用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師可以慢慢將這種實驗教學的方法融入課堂,這可以促進學生綜合學科素養(yǎng)的逐漸提升。
教師可以慢慢訓練學生的課堂研究能力,可以讓學生逐漸熟悉課題研究的一般方法與流程。首先,在課堂選擇時要綜合以往單一物理實驗項目,要集中研究,選擇好合適的、與學生興趣愛好相符的實驗課題;其次,要鼓勵學生運用互聯(lián)網技術查閱資料,將最新的科學成果與學生分享,更好地為物理實驗活動進行指導;再次,要選用合適的實驗方法,使用適宜的實驗器材,引導學生制定出實驗方案,用網絡技術進行表格處理及分析等;最后,讓學生用獨立的實驗操作,按既定的方案進行完整實驗,動手摸索,總結出研究結果。在學生熟悉了這些基本程序后,教師可以首先從簡單的課題研究入手,讓學生首先了解課題研究的基本過程與方法,隨著學生實驗素養(yǎng)和探究能力的提升后,再來讓學生研究更復雜的問題。
三、分組實驗中的探究活動
分組實驗是高中物理實驗課堂中一種非常普遍的形式,很多實驗單個人難以完成,只有借助有效的分組協(xié)作,才能夠讓實驗收獲預期的效果。在分組實驗中,教師也可以充分展開對于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可以讓學生在小組實驗環(huán)節(jié)中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思維,并且有效地進行實驗操作,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中來完成實驗,并且進行對于實驗結果和數據的分析總結。適合學生分組完成的實驗有很多,同樣,為了讓學生的自主探究取得更好的成效,教師很有必要在學生分組實驗前給大家進行實驗方法和原理的講解,并且對于實驗操作上的一些重難點部分進行相應的強調。分組實驗是一種非常好的鍛煉學生動手能力和動腦能力的過程,對于學生探究思維的發(fā)揮能夠起到非常好的輔助效果。
例如,在學習“光的圓孔衍射實驗”時,教師可以首先給學生進行演示操作,老師使用激光干涉衍射儀進行實驗,實驗過程中展示孔較大時,光沿著直線傳播。隨后,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自主實驗,給各組學生每人發(fā)一個手持“激光干涉衍射儀”,讓學生對著圓孔衍射圖樣進行觀察;老師在激光干涉衍射儀上裝上不同形狀的小孔,演示光的衍射現象實驗,要求學生對各式衍射圖樣進行觀察,認識“光的衍射”這一物理現象。這個實驗操作并不復雜,并且具備一定的趣味性,學生在小組探究時能夠對于這一物理學現象產生直觀感受,并且可以在分析探究中更好的獲取其中的原理,實現對于知識的良好吸收。
【參考文獻】
[1]張惠作.高中物理教學內容的認知化處理策略[J].教學與管理.2015(25)
[2]趙慧杰,蘇玉成.物理情境教學法的理論與實踐探究[J].教學與管理.2015(30)
[3]余俊文.中學物理教材中的滯后儀器及實例的教學對策[J].教學與管理.2015(28)
[4]朱春曉.分層次目標教學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實施[J].教學與管理.2015(28)
[5]方紅霞.高中物理科學探究教學的現狀及其對策[J].教學與管理.201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