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利
進士旗桿,古代讀書人的身份象征
梁 利
近日,筆者跟隨湖南永州藍山縣文物所的工作人員開展文物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在藍山縣的古村落如總市肖家、楠市朱家坪、竹市山美塘、塔峰高陽、新圩濱溪、太平石磳、藍屏虎溪等村,只要是這里出過讀書人或當(dāng)官人的地方,都會在村里顯眼位置豎立進士旗桿。
藍山縣舜源街道辦山美塘村現(xiàn)存15根進士旗桿,近觀之,只見旗桿石分主石與副石,主石上刻有立碑人姓名、學(xué)位、官職、立碑日等信息。石碑形狀為下方頂弧形,高約1.3米。相對面立的兩個石碑均有上下相對的兩個孔,上孔為方形,用木質(zhì)材料串于兩孔,中間有一圓孔可立旗桿,旗子上印著立碑人的信息。下孔為圓方形固定旗桿之用,上下孔均可用于拴馬。
聽當(dāng)?shù)乩先酥v,在封建科舉時代,凡是有人考取舉人、進士、狀元,族人便會在村里的宗祠前為其立旗桿石,豎起旗桿,以顯示功名,光宗耀祖??梢哉f,每根旗桿都有一段動人的故事。
據(jù)封家族譜記載:山美塘村于清朝康熙十三年(1674)從大封家遷居而來,距今已有343年歷史。山美塘村始祖為封時雄,封時雄來山美塘的兒子一輩開始出人才。封明震于乾隆四年(1739)己末歲上諭恩賜正八品頂戴,開啟了該村長達幾百年的崇文科舉進士之風(fēng),山美塘村第一根進士旗桿豎立;乾隆五年(1740),封月肇庚申歲欽奉上諭特授同學(xué)生,豎立第二根進士旗桿。以后共立了23根旗桿。后因“文革”“破四舊”,很多被砸壞,有些被抬去修水庫魚塘或作為修路的墊腳石,現(xiàn)僅存15根,著實令人心疼!
山美塘村的老人們說:豎旗桿和旗桿石必須請到8個工種的師傅(石匠、木匠、泥匠、鐵匠、銅匠、篾匠、漆匠,最后是裁縫)來制作才能夠完工。有幾道工序的工匠活計雖然少,但也少不了他。 旗桿石鑿成后,家族要舉行熱烈莊重的儀式來豎桿插旗?,F(xiàn)在旗桿石也不多見了,但常有一些名稱如“旗桿臺門、旗桿墻門、榜眼墻門、探花墻門”這樣的叫法留存下來。
每當(dāng)有人考上進士后,按朝廷規(guī)定,在宗祠廣場為其豎立中進士的旗桿石標(biāo)志,以此彰顯身份,昭示世人,激勵后輩。到了明清,考上秀才、舉人的也可以豎旗桿夾。石旗桿鑿成后,都要舉行熱烈莊重的儀式來豎立。民國前,私塾老師還會將族中小孩帶到旗桿石下舉行啟蒙儀式。
相傳,唐宋時期皇宮正殿的臺階正中石板上,雕有龍和鰲的圖案。如果考中進士,就要進入皇宮,站在正殿下恭迎皇榜。按規(guī)定,考中頭一名進士的(狀元)才有資格站在鰲頭之上,故有“魁星點斗,獨占鰲頭”之譽。旗桿石是封建社會身份地位的象征,官階越顯赫,旗桿夾就越寬大,旗桿也越粗越長。
要是哪個村子立的旗桿石越多,就證明這個地方人才輩出,人杰地靈,這里的科舉榮耀越多,也說明當(dāng)時鄉(xiāng)人讀書風(fēng)氣盛行。
祠堂前豎立的進士旗桿
(責(zé)任編輯:亞聞)
(郵箱:2003xy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