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曉根
(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浙江 寧波 315336)
橙色面漆外觀質(zhì)量的提升
曹曉根
(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浙江 寧波 315336)
介紹了某主機廠提升新車型使用的橙色面漆外觀的措施,如打磨中涂漆、同時降低涂料中鋁粉含量以及基色漆的膜厚、采用更合適的清漆以增加清漆厚度等,為提高低遮蓋力顏色的漆膜外觀質(zhì)量提供參考。
汽車涂裝;漆膜外觀;橙色面漆;遮蓋力;工藝改進
Author’s address:Geely Holding Group, Ningbo 315336, China
汽車涂裝的主要目的是防腐和裝飾,其中以裝飾作用體現(xiàn)得更直觀。靚麗多彩的顏色賦予了車身更多的變化和個性。然而,色彩鮮艷的顏色,尤其是一些鮮艷的紅、黃和橙色,其遮蓋力相對較差,遮蓋黑白格紙所需膜厚在50 μm以上。施工時由于采用同色或淺色中涂,實際膜厚要薄一些,多控制在15 ~25 μm。常見的銀色、黑色和綠色由于遮蓋力較好,膜厚控制在10 ~ 15 μm。目前賦予漆膜外觀顏色的是base(基色漆,即透過清漆能被人肉眼看到的帶顏色的涂層)。base越厚,則漆膜的外觀越差。在同樣的工藝和生產(chǎn)條件下,紅、黃和橙色漆膜的外觀明顯較其他顏色要差一些。為提升遮蓋力差的顏色的漆膜外觀,可通過優(yōu)化工藝、材料等不同方法。本文以某主機廠改進橙色面漆外觀為例,討論了不同方法對提升漆膜外觀的作用。
廣義的涂層外觀指其給予人的各種視覺刺激,包括顏色、明暗、通透性、飽滿度及漆膜的各種缺陷。類似寶石的效果是漆膜外觀所追求的,其評價類似寶石的評價維度,分為水頭、質(zhì)地、顏色、加工工藝、凈度和瑕疵。
水頭:鮮映性,鮮映性越高,細節(jié)分辨能力越好。有時用霧影、溶劑保留量等指標(biāo)進行輔助評價。
質(zhì)地:光澤度,閃爍程度(閃光材料的均一性),豐滿度(漆膜飽滿的程度),細膩程度(一般用涂料的細度來衡量),以及不同涂層間是否互溶等缺陷。
顏色:色差。既指與標(biāo)準(zhǔn)顏色的差異,也指不同部位目視時的顏色差異。嚴(yán)重的浮色、發(fā)花等也歸入內(nèi)。
加工工藝:主要是車身造型與顏色搭配的程度。一般在產(chǎn)品開發(fā)初期即確定所搭配的顏色、閃爍程度等。
凈度:有無異色顆粒等缺陷。
瑕疵:除上面提到的其他缺陷,重點是橘皮、漆膜附著不良、針孔等。
本文所指涂層外觀不考慮明顯的漆膜弊病和顏色差異。
以往主要靠檢驗人員主觀評價漆膜外觀,局限性較大,難以察覺其微小變化?,F(xiàn)在主要靠儀器測量,最典型的設(shè)備是BYK公司的橘皮儀,參考數(shù)據(jù)有長波Lw、短波Sw、明亮度DOI等,有的公司還引入了綜合值R或CF。考慮到應(yīng)用的廣泛性,本文主要采用長波、短波和DOI這3個通用指標(biāo),其中長波和短波的數(shù)值越低越好,且需遵循短波與長波的比例在2 ~ 3為好,尤其是立面(垂直面)。DOI則越高越好。
目前豐滿度還沒有應(yīng)用普遍的量化數(shù)據(jù)來衡量,一般認(rèn)為其與膜厚及施工固體分有關(guān)。同樣的涂料和施工工藝下,膜厚或固體分越高,豐滿度越好。綜合來看,橘皮(長波、短波及二者比例)、DOI和豐滿度對漆膜外觀的影響最大。
2. 1 問題描述
某主機廠生產(chǎn)的A車型開發(fā)了數(shù)種新顏色,經(jīng)過生產(chǎn)準(zhǔn)備和工藝優(yōu)化,除橙色外其余顏色的外觀均達到了相應(yīng)的質(zhì)量要求。而橙色無論是目視還是外觀數(shù)據(jù)均不理想,尤其是短波,要求在25以內(nèi),期望在22以內(nèi),但實際不同部位的平均值在28左右,具體數(shù)據(jù)見表1。
表1 未改進工藝時車身不同部位的橙色面漆的長短波和明亮度Table 1 Long-wave, short-wave and DOI (distinctness of image) of the orange topcoat on different parts of car body before process improvement
考慮到該顏色與A車型的匹配性較好,市場調(diào)研顯示其為潛在顧客最喜歡的顏色,故公司組織技術(shù)攻關(guān),在保證顏色不變的情況下實現(xiàn)外觀的提升,使短波達到22以內(nèi)。橙色漆的生產(chǎn)工藝為3C2B(磷化/薄膜電泳 + 水性中涂 + 水性base + 溶劑型清漆),各涂層的平均膜厚依次為21、35、21和45 μm,而根據(jù)部位不同,磷化 + 薄膜電泳漆的實際膜厚為16 ~ 22 μm,中涂漆29 ~ 41 μm,base的膜厚16 ~ 23 μm之間,清漆43 ~ 53 μm。主要噴涂參數(shù)為:槍物距離20 cm,中涂的噴涂速率400 mm/s,base和清漆的噴涂速率500 mm/s,噴涂扇幅450 mm,搭接率67%,中涂最大吐出量550 mL、base和清漆最大吐出量400 mL,靜電電壓70 kV(邊角等非外觀測量部位除外)。上膜方式:中涂一站噴涂[ECORP E033型機器人 + 杯盤D65 GR0 4 VS-D22 ECOBELL2(N16010060)型旋杯];base和清漆兩站噴涂{ECORP E033型機器人+旋杯[base一站:杯盤D65 O.R.VS-D22 ECOBELL2 AS(N16010059),base二站:杯盤D65 STK VS-D22 ECOBELL-AS(N16010048);清漆一、二站:分配器盤KPL. ESTABELL ECO D22(M27030045)]}。水性中涂的原漆固體分為47% ~ 52%(實測47% ~ 48%),施工黏度48 ~ 53 s[DIN-4杯,涂料溫度(26 ± 1) °C,以下同],抗流掛極限45 ~ 50 μm;水性Base的原漆固體分17% ~ 25%(實測24% ~ 25%),施工黏度49 ~53 s,一般不稀釋,如需采用純水稀釋,比例在1%以內(nèi),遮蓋用的閃光材料為直徑17 ~ 20 μm的黃色鋁粉;溶劑型清漆的原漆固體分40% ~ 52%(實測46% ~ 48%),施工黏度28 ~ 32 s,稀釋比例在10%左右。
2. 2 解決思路
由于同車型的其他顏色均已達成質(zhì)量目標(biāo),而除base外,橙色的工藝、材料、設(shè)備等均與其他顏色相同,首先考慮優(yōu)化base的噴涂數(shù)據(jù)。實際優(yōu)化后短波為26 ~ 28,而從各顏色的實際測量數(shù)據(jù)來看,短波的波動在1左右,因此改善不明顯。再減少base 5%的吐出量來降低其膜厚約1 μm,改善也不明顯。而減少吐出量10%后,短波仍在25左右,且不能穩(wěn)定達成質(zhì)量目標(biāo),甚至出現(xiàn)了色差,方案遂被否決。從工藝層面來看,單靠調(diào)整Base工藝難以解決問題,考慮從整個噴涂工藝和材料入手,驗證各方法對外觀的改善效果,以找出合適的方案。
2. 3 打磨中涂漆對漆膜外觀的影響
分析調(diào)試過程中的數(shù)據(jù)時發(fā)現(xiàn),車輛的外觀數(shù)據(jù)往往要好于小批量生產(chǎn)時。這兩個階段的區(qū)別有2點:一是調(diào)試車由于前期質(zhì)量缺陷導(dǎo)致中涂層被整體打磨;二是由于調(diào)試需要,部分調(diào)試車會多噴一遍中涂或清漆。筆者因此決定從這兩點進行驗證。用600#砂紙整體打磨中涂層后,面漆的外觀數(shù)據(jù)見表2。
表2 打磨中涂漆后車身不同部位的橙色面漆的長短波和明亮度Table 2 Long-wave, short-wave and DOI of the orange topcoat on different parts of car body after grinding midcoat
對比表1的數(shù)據(jù)可發(fā)現(xiàn),整體打磨中涂層對橙色漆的長波、短波和DOI的影響都很大,尤其是短波,平均降低了6個單位,目視差距比較大。以左后門為例,打磨前其中涂層的DOI為71.3,甚至低于調(diào)整Base工藝前的數(shù)據(jù),但打磨后該部位面漆的DOI相比調(diào)整Base前還提升了3.2個單位。這說明打磨中涂層能很好地提升面漆外觀。只是量產(chǎn)后無法實現(xiàn)整體打磨(工藝設(shè)計為不打磨,現(xiàn)場已無改造空間),可在新生產(chǎn)線設(shè)計時考慮加入該措施,也可用于小批量生產(chǎn)高質(zhì)量外觀產(chǎn)品。
另外,后背門處面漆的短波上升了0.8個單位,與其他部位的情況不一致。重復(fù)試驗發(fā)現(xiàn)不同車輛該部位面漆短波的變化在?0.5 ~ 0.9個單位。用600#砂紙分別打磨鋼板、電泳漆,發(fā)現(xiàn)在此部位及膜厚(29 μm,是最薄的部位)下,提升底材質(zhì)量無法明顯降低其短波。中涂膜厚由29 μm增至35 μm后,長短波明顯下降。
2. 4 提升中涂漆外觀對漆膜外觀的影響
從上面的實驗可知打磨中涂層對漆膜外觀的改進很大,但又不便采用。那更換一種流平性更好的中涂漆效果又怎樣呢?通過更換中涂漆來進行了驗證。新中涂原漆的固體分47% ~ 52%(實測47% ~ 48%),顏填料的粒徑由小于15 μm減至10 μm,施工黏度48 ~ 52 s。由于增加了抗流掛樹脂,流平性更好,降低了長短波,且抗流掛極限降至40 ~ 45 μm。工藝方面,噴涂的軌跡及其中的吐出量、成型空氣、旋杯轉(zhuǎn)速、靜電電壓等保持不變,中涂的施工固體分也保持不變。由于調(diào)試時一些生產(chǎn)條件(如底材的打磨點)發(fā)生變化,為減少誤差,采取平行試驗,結(jié)果見表3,其中后背門處中涂膜厚已增加6 μm,其余部位膜厚不變??梢娭型繉娱L波的平均值降低了3.1個單位,短波平均值降低了4.4個單位,面漆長波的平均值僅降低了0.1個單位,短波平均值降低了1.3個單位,DOI提高了0.9個單位。從具體部位看(不考慮膜厚不同的后背門),除右側(cè)圍處的短波增加2.1外,其余部位的短波均下降。左側(cè)圍和右側(cè)圍處底材的材質(zhì)相同,電泳(18 μm)、中涂(35 μm)、base(21 μm)和清漆(49 μm)的膜厚均相等,但短波變化趨勢相反,且差異較大,采用更換后的中涂進行重復(fù)性試驗,這兩處的短波均降低,目前未能找出原因(因測量部位定位不準(zhǔn)導(dǎo)致的測量誤差小于1.0)。從以上試驗可見,提升底材外觀主要影響橙色漆的短波,對長波的影響可忽略。同時,面漆與中涂的短波差距由11.4擴大到14.5,說明當(dāng)?shù)撞耐庥^優(yōu)于面漆時,改善底材外觀無法顯著提升面漆的外觀質(zhì)量。
表3 更換中涂后車身不同部位的橙色面漆的外觀指數(shù)及前后變化Table 3 Appearance values and their variations of the orange topcoat on different parts of car body after changing midcoat
2. 5 調(diào)整產(chǎn)品對漆膜外觀的影響
通過改善中涂外觀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升漆膜外觀,但結(jié)果仍不理想。保持PVC值(即顏填料與基料的體積比)不變,降低原base漆中黃色鋁粉的含量,同時增加具有增稠作用的助劑,在保證施工黏度(49 ~ 53 s)不變的情況下,降低原漆固體分至17% ~ 23%(實測約22%),據(jù)此調(diào)整了base漆。由于減少了黃色鋁粉的含量,涂料的遮蓋力得到了提升,且膜厚對顏色的影響變小。原base層平均膜厚約21 μm,直接減小15%的吐出量并據(jù)此調(diào)整成型空氣,其余參數(shù)不變,從而降低base膜厚約3 μm,驗證了降低鋁粉含量對漆膜外觀的影響,結(jié)果見表4。
表4 降低涂料中鋁粉含量前后車身不同部位的漆膜外觀指數(shù)變化Table 4 Variation of appearance values of the films on different parts of car body before and after reducing aluminum powder content in paint
對比表3的數(shù)據(jù),除左前門、右前門處的長波增大,左后門處的長波保持不變外,各測量點的長波和短波都降低了,其中長波的平均值降低31.8%,短波的平均值降低26.8%,DOI平均值升高2.2%。從具體部位來看,本身的短波越大,則降低越多,這說明顏色對于短波的影響是關(guān)鍵性的。不同部位的長波出現(xiàn)了不同的變化,主要表現(xiàn)在左右前門處的長波增大,左右后門處的長波幾乎不變。重復(fù)性試驗也體現(xiàn)出同樣的規(guī)律。將前門處中涂和清漆的膜厚通過降低吐出量10 mL各減薄約1 μm,左前門與左后門處長波的變化差距縮小至0.9,而右前門與右后門處的差距縮小至0.7,但前門處的長波仍然增加,說明四門在此膜厚下長波變化不明顯。調(diào)整Base漆對各外觀指標(biāo)均有提升,且長短波的降低幅度比較接近。這說明改進產(chǎn)品可達成期望目標(biāo),但后背門(立面)的長短波比例(應(yīng)大于3)還需要調(diào)整。
采用上述方法進行了小批量驗證,外觀數(shù)據(jù)可根據(jù)表5計算。可知長短波和DOI均達到較好狀態(tài)。平衡值B為?1.4 ~ 4.5,可接受但不在最佳范圍,尤其是機蓋處的B明顯偏高(長波與短波相比過小)。此時降低短波已很困難,考慮到機蓋的長波相對其他部位較小,可提高該位置的長波來降低B。這能通過調(diào)整噴涂程序或工藝參數(shù)來實現(xiàn),如降低中涂和清漆的膜厚,降低旋杯轉(zhuǎn)速等。
表5 采用2K清漆時車身不同部位的外觀指數(shù)Table 5 Appearance values of the films on different parts of car body with a 2K varnish
2. 6 換用清漆對漆膜外觀的影響
多噴一遍中涂或清漆有可能是部分調(diào)試車外觀質(zhì)量更好的原因,筆者團隊對此進行了驗證。但是因為噴涂2遍中涂或清漆會降低產(chǎn)能,所以選擇一道清漆并增加膜厚的方法。由于原先采用的1K清漆的極限膜厚在50 μm左右,本身很難再增加厚度,換用了2K清漆,并調(diào)整機器人噴涂的吐出量、對應(yīng)的旋杯轉(zhuǎn)速、成型空氣流量等參數(shù),最終膜厚57 μm,較原先增厚12 μm,面漆的外觀參數(shù)及其與進行小批量驗證時(1K清漆)的數(shù)據(jù)變化列于表5。
對比更換清漆前的數(shù)據(jù)很容易發(fā)現(xiàn),采用同樣板材的白車身、相同工藝完成的電泳、中涂和base,選用更厚的2K清漆后,車身各部位的長短波和DOI均更優(yōu)。其中長波的平均值降低34.4%,短波的平均值降低56.9%,DOI平均值提高5.0%。2K清漆由于有更高的施工固體分和較小的收縮率,視覺上比1K清漆具有更好的豐滿度。
通過近一年的努力,橙色面漆的外觀達到了比較理想的水平。通過打磨中涂層、提升底材外觀質(zhì)量、降低涂料中鋁粉的含量、提高清漆厚度,能夠不同程度地改善漆膜外觀,以上措施不僅適用于橙色面漆等遮蓋力低的涂料,對其他遮蓋力好的涂料同樣適用。
[ 編輯:杜娟娟 ]
Improvement of appearance quality for orange topcoat
// CAO Xiao-gen
The measures taken by a manufacturer to improve the appearance of orange topcoat applied to a new model of car were introduced, including grinding midcoat, reducing the content of aluminum powder in paint and the thickness of base film simultaneously, and increasing varnish thickness by using more appropriate varnish, providing a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he appearance quality of colored paint film with low covering power.
automobile painting; film appearance; orange topcoat; covering power; process improvement
TQ639
B
1004 – 227X (2017) 02 – 0101 – 05
10.19289/j.1004-227x.2017.02.008
2016–03–15
2016–08–29
曹曉根(1978–),男,河北石家莊人,??疲こ處?,研究方向為汽車涂裝,已發(fā)表論文20余篇。
作者聯(lián)系方式:(E-mail) siyue2222@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