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磊
最近騙子頻頻出沒,危害不淺,因此專項打擊也重拳頻頻,如央行出臺24小時內可申請撤銷轉賬,又如南寧警方突擊行動,單天抓獲詐騙嫌疑人109人,浙江警方破獲六起千萬電信網(wǎng)絡詐騙大案,山西破獲一起涉案6800萬余元集資詐騙案……一時間有關騙子和打擊騙子的新聞層出不窮,甚至讓人產(chǎn)生騙子多如過江之鯽,令人防不勝防的感覺。然若細細思慮其背后的問題,卻發(fā)現(xiàn)另有一番新天地。
流毒與變異
騙術并非近代產(chǎn)物,五花八門中的“八門”就不乏以騙術營生之人,諸如巾門(經(jīng)門)中的相術士,皮門中的江湖游醫(yī)及巫醫(yī),風門中的設賭局行騙者,妖門中的色誘騙子等等不一而足。若稍加比對,就會發(fā)現(xiàn)很多騙術依舊大行其道:例如“氣功大師”王林就曾提出能保劉志軍“一輩子不倒”,而江湖游醫(yī)非法行醫(yī)將人治死、賭場設局、色誘行騙等例子在現(xiàn)實生活中更是不勝枚舉。
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網(wǎng)絡金融的便捷,讓個人資金在支付轉移方面有著前所未有的便捷,但也由此帶來前所未有的風險;而互聯(lián)網(wǎng)隱蔽性、開放性及人際傳播性也像雙刃劍,變成了隱匿、助力犯罪的有效手段。從這個角度來說,詐騙犯罪的變異水平絲毫沒有落后于時代,從個人作案到團伙、流竄作案,從信息收集、詐騙實施、資產(chǎn)轉移的分工配合乃至產(chǎn)業(yè)化,可謂將犯罪的“互聯(lián)網(wǎng)+”演繹得淋漓盡致:
諸如,徐玉玉前一天剛接到教育部門關于給其發(fā)放助學金的通知,第二天騙子就以教育救助金的名義對她詐騙;清華大學教授剛剛賣掉一套房子,回到家就接到了要求補稅的詐騙電話,而且對方知曉房產(chǎn)交易的合同號、手續(xù)號;剛遞交求兼職的信息就被“招聘負責人”電聯(lián)——諸多疑點的背后,騙子們獲取個人信息的速度與精確度都令人咋舌。
同樣,能夠偽造出110等公安、行政號碼撥打出電話;能夠偽造出95533等銀行號碼發(fā)送詐騙短信;能夠利用銀行投資理財保險金管理的漏洞,制造出金額被移出的假象;能夠利用170、171開頭的虛擬運營商號段逃避實名追蹤——種種技術的超前掌控,印證著騙術與技術結合的可怕。
若論騙術的遺毒能夠傳承,究其原因,不變的還在于受騙者的貪欲與愚昧,行騙者的貪婪與狡詐。王侯將相,莫不想永葆手中的權力與富貴;凡夫俗子,又怎不懼魑魅魍魎流言蠱惑?意欲暴富者,往往見小利而忘命;貪圖美色者,又怎逃得出桃色誘惑?而“將欲取之,必先與之”,這個道理騙子們是深以為然的。
但真要論及騙術的變異與進化,與信息技術的結合,達到短期內與被害人信息掌控極度不均衡的領先狀態(tài),甚至能讓不少基層干警在偵查方面束手無策,這就不能不引人深思了,換而言之,已經(jīng)不能僅用一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來形容和概括。
喊打與真打
當我們表達對那些害人的東西一致痛恨的感覺時,往往使上一句“老鼠過街,人人喊打”。然而,喊打卻未必意味著真打,喊打者往往系圍觀群眾吶喊以振聲威,畢竟老幼婦孺往往有心無力,搞不好還會被反咬一口,因此也不宜強求,終有勇士仗義出手。
當下的騙子群體顯然如過街老鼠般令人憎惡,但與打鼠不同,涉案的騙子們并非孔武有力男子在聲援之下便可隨意打之,畢竟打擊詐騙、懲治犯罪須由公權力部門通過相應程序而為之,若脫離權責主體,越出程序法規(guī)的軌道,那私刑、逼供等侵權行為恐怕難以杜絕。然而,問題恰恰就在于,若有權有責“打鼠者”卻僅限于喊打層面而不履真打之實,那恐怕過街老鼠也不會心有畏懼,更難免招搖過市。
喊打者眾。山東臨沂徐玉玉被騙案中,落網(wǎng)六名嫌犯中就有三名系福建安溪人,再加之不少民眾所經(jīng)歷過的福建口音詐騙電話,這不免將安溪推向輿論風口浪尖。為對此種負面影響形成喊打之勢,福建安溪近期特地召開千人大會,縣長直接質問“電信詐騙之鄉(xiāng)”的稱號要不要?當然,喊打的會場效果肯定是極好的,但能否摘帽打鼠想必還有待實踐檢驗。
同樣,170、171號段成為電信詐騙重災區(qū)也并非朝夕。有數(shù)據(jù)顯示2015年12月成立以來,溫州市反詐騙中心接到報案的3000多起電話詐騙中,170號段占三分之一以上;2016年以來,深圳市共發(fā)生涉及170號段的詐騙案件800余宗,市民被騙超過1100萬元。但就是這種重災區(qū)之勢,也只見相關部門有喊打之勢,但鮮見嚴打之實。
喊打而未能有效打的原因諸多,諸如技術偵查難度大、破案率低;諸如電信企業(yè)管理困難,虛擬運營不夠規(guī)范導致漏洞百出;又如民眾識騙防騙水平不高,個人隱私意識不強等等不一而足。理由很多,結果卻只有一個——電信詐騙者本應如過街老鼠,但如今卻成為令民眾恐慌、接電話唯恐掛之不及的老虎,這無疑讓人啼笑皆非。
想來這種狀況與喊打者多、真打者少還是有著不少的關聯(lián)。難怪朋友圈有人支招,不如效仿民國奇葩省長周西成,若有被詐騙者,被騙錢財當由電信運營商先行賠付,待案破追贓之后再行返還;詐騙高發(fā)情節(jié)嚴重的,地方官員、公安負責人一票否決,想必整治雖粗暴,但效果要好得多。
冷漠與溫床
“親不過三代”往往形容人際間的親疏遠近,人群間的歧視與漠視事實上已然成為一種冷漠狀,而這種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心態(tài)無疑強化了犯罪者的歹意,成為了另一種形式上犯罪的溫床。
從犯罪學角度,畏懼心、羞恥感與憐憫度往往決定整個犯罪過程的起承轉合,社會的懲治力度、普遍的價值否定往往影響犯罪的起意難度及發(fā)生可能,而犯罪中對于被害者的憐憫,對于自己行為的羞恥則往往決定犯罪是否會出現(xiàn)中止或者對后果的挽救情節(jié)。
實踐中,偏遠孤僻的村落往往依靠宗族理念、家族勢力進行維持,其普遍價值觀也往往與現(xiàn)代社會隔離,即便流竄作案,也大多同籍流竄,呈現(xiàn)出一定的地域性,例如廣東制毒村博社村,又如曾是詐騙犯罪“重災區(qū)”的安溪大嶺村等。在當?shù)卮迕竦男哪恐校鶎ζ湫袕讲⒉粫刑珡娏业奈窇中?、羞恥感,反而在拜金思潮的慫恿下,在宗族勢力帶領下,選擇以從犯成為其中的犯罪環(huán)節(jié)。而于電話詐騙而言,電話那頭的被害者,充其量就只是一個短期接觸的聲音符號,更難以圖像、慘狀來喚醒詐騙者的憐憫之心。
這并不意味著社會無需承擔任何責任,“騙子太多,以至于傻子都不夠用”是我們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在心里也更多的是把被害者視為“傻子”,而不是以憐憫為主,倘若不是徐玉玉付出生命的代價的話,恐怕我們聚焦的熱點將會是如何去調侃那個清華教授,將會去質疑其智商,去質疑其財產(chǎn)來源,而鮮有人會說上一句“可憐”。
更有甚者,將智力障礙者、病殘羸弱者當為丑角放置于戲臺之上,然后放大其缺陷來博取觀眾一笑,以“忽悠”為能事,以庸俗為包袱,這種文化盛起的背后,何嘗沒有暴露出當下我們人性中的冷漠?當我們將被忽悠的對象視為笑料時,油然而生的是欺詐后的智商優(yōu)越快感,此刻怎有憐憫心?當我們認同這種欺詐獲取利益的正當性、合法性時,內心又怎有羞恥感?又怎有畏懼心?
毫無疑問,禮義廉恥的普遍缺失、傳統(tǒng)文化的人文荒漠造成了現(xiàn)在的人性冷漠,而這種冷漠又成為了培育犯罪的溫床,最終反噬著這個社會的健康。長此以往,每一個人都可能成為被忽悠、被欺詐的受害者,也可能成為忽悠、欺詐別人的兇犯。
互害與互騙
或許,中國做得最多的廣告就是辦證,其與“重金求子”、“男性??啤比龔娐?lián)手充斥街頭巷尾,但辦證則還輔之以不少噴漆廣告,因此其數(shù)量估計略多于其他兩家。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辦證后面往往還有幾個大字——誠信經(jīng)營,先證后款。
當下文明城市創(chuàng)建又掀高潮,去“牛皮癬”的工作往往要向這些路邊廣告宣戰(zhàn)。有好事者就直接問:“這些牛皮癬廣告明顯都是詐騙,而且都留了電話號碼,打電話過去不是一抓一個準?”這種耿直問話讓被問話的城市管理者無言以對,往往以詐騙歸公安管、小廣告歸城管管來相互推諉。
線上的虛假廣告、競價排位、投資博彩,電視里的專家課堂、患者說法,你方唱罷我登場,雖然新廣告法實施一周年來,各種廣告違法率在傳統(tǒng)媒介有一定幅度下降,但目前尚未看到根本性的轉變,加之轉戰(zhàn)至自媒體、淘寶店等虛假廣告的增多,這不能不引起我們更多警覺。
線下也熱鬧非凡,其中以近期上海集中式假離婚為最。這一度造成所謂“離婚購房”的熱點新聞,雖然最終被證實系由房產(chǎn)中介企業(yè)編造、傳播“房產(chǎn)新政”謠言而引起,但不免讓人聯(lián)想到以往為了福利分房而拉郎配的鬧劇,亦不免讓人聯(lián)想到之前的幾波假結婚、假離婚風潮,只是這種連婚姻狀態(tài)都能作為投資、避稅渠道的生態(tài)不免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或許正如分析所說“經(jīng)得起假離婚的婚姻才是真愛”,但筆者更容易記起的是拉古迪亞拷問——“一個人為錢犯罪,這個人有罪;一個人為面包犯罪,這個社會有罪”,而依這個拷問來說,一個人詐騙,這個人有罪;若集體作假行騙,那么這個社會有罪。
由此,無論是“腦開發(fā)”、“意念治病”的洋為中騙也好,相術之術、裝神弄鬼的古為今騙也罷,不管他是電話撒網(wǎng)行騙還是互聯(lián)網(wǎng)+的精準行騙,若它只是個案,我們自當嚴加防范;若類似案件多發(fā)頻發(fā),那必然有管理和系統(tǒng)性漏洞;倘若騙術成為一種風潮,那該治理的,想必是我們的文化了。
編輯:成韻 chengyunpip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