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遠。從第一次來,這里就有兩個東西讓我產(chǎn)生回味,一個吃不夠,一個看不夠,它們都帶著大自然的神奇符號,吃不夠的是大馬哈,看不夠的是塔頭墩。
中國的最東端撫遠,有“中國大馬哈魚之鄉(xiāng)”美稱,得天賜,撫遠正處在黑龍江和烏蘇里江兩江交匯處,大馬哈魚這種有著神秘生存之道的魚類,不知被自然界怎樣的一種力量牽引著,不論多難多遠,它們也要回到這里,回到故鄉(xiāng)。
第一次在撫遠吃到大馬哈魚,就聽到了當?shù)匕娴拇篑R哈魚類的悲壯故事。
大馬哈魚幼魚一旦在江里能獨立行動,就一定要洄游到北太平洋的海里去成長,它們最遠可以到達白令海峽和北冰洋。當這些幼魚性成熟后,也一定會不遠萬里再次回到它們的故鄉(xiāng)撫遠。在撫遠一帶的黑龍江、烏蘇里江中大馬哈魚逆水流而上,沿途要躲避黑熊的捕食,在深水區(qū)集結(jié),然后以集群沖鋒的方式,密集、快速地沖過有黑熊守候的險灘。
在充滿艱難和驚險的旅程中,不知有多少幼年大馬哈葬身途中。成功回到兩江交匯處的大馬哈魚,找一處淺灘溪流筑巢產(chǎn)卵,產(chǎn)卵后的親魚會一直游弋在巢的周圍,防止其他動物偷食魚卵。最后,當幼魚孵化出來時,親魚會死在巢旁,它的尸體就是幼魚最初的食物。
在撫遠還有千年塔頭墩。第一次看到濕地中的塔頭墩,心就被那水中一片呆萌的草墩融化了。綠綠的一撮細草,長在圓圓的一堆泥草堆上,在水面上連片布陣,仿佛上天跟地球在開一個玩笑。自從我知道了塔頭墩形成之奇妙,就著迷于它,看也看不夠。
塔頭是一種高出水面幾十厘米甚至一米的草墩,是由沼澤地里各種苔草的根系死亡后生長,腐爛,再生長,周而復(fù)始并和泥灰碳長年累月凝結(jié)而成。塔頭墩上的細草,就是“東北三寶”之一的烏拉草,莎草科,據(jù)說祛味、通經(jīng)活絡(luò)、消除疲勞、改善血液微循環(huán)、提高免疫力,當?shù)卣陂_發(fā)出烏拉草床墊等新品。
從前東北農(nóng)村塞在棉烏拉皮烏拉里當防寒填充物的,烏拉即“兀剌”,來自滿語對皮靴的音譯。
這種草的生命難以想象,旱澇、火燒、極寒都不能將之摧毀。極為發(fā)達的根系,連接成一座又一座像蘑菇塔一樣的特殊景觀。
據(jù)說,一個直徑60厘米左右的塔頭墩,上千年才能形成,大塔頭墩,年歲則可能已達10萬年!是真正的植物活化石。每當撫摸塔頭墩上那片草,我就為我的手感到驕傲,這可能是拂過了以萬年為計的時間長河啊,頓覺十二萬分的不可思議。
驅(qū)車穿越三江平原,兩側(cè)閃回的就是那些濕地中的塔頭墩,它們星羅棋布,迎風搖曳。春來新綠,轉(zhuǎn)眼秋黃。此番登臨黑瞎子島,看到當?shù)剞r(nóng)人正揮鐮打草,將秋天枯黃了的烏拉草打捆,留作冬天來臨時的牛羊飼料。島上的人說,有塔頭墩的地方,能說明這一地的生態(tài)循環(huán)良好。
一種魚,可以是一種奇觀;一種草,可以是一部史詩。中國最東極,兩江匯聚處,撫遠之遠,出離了想象的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