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查
我突然明白了,這是一個愿望,她在想象中完成了對爺爺奶奶邀約并達成協(xié)議的全過程,而對這個年紀(jì)的Rebecca來說,這就是現(xiàn)實,在她的世界里就是這樣的。
Rebecca三歲那年,說了有生以來的第一個謊。
她拿著一盒不知道哪里翻出的CD,問:“媽媽,我可以聽這里面的歌嗎?”因為還沒有拆封,我不知道是不是丈夫買來做禮物的,于是隨口回答:“這盒不行,你看看有沒有其他的?!?/p>
Rebecca的回答讓我至今難忘,她說:“我就是想聽這個,上次聽的時候覺得特別好聽,還想聽一遍。”
我當(dāng)時被驚呆了,一時不知道該如何回答,大腦中只剩下一個念頭:Rebecca對我撒了個謊!
從我的角度看,事情很明顯。這是一盒沒有拆封的CD,Rebecca怎么可能聽過里面的歌?怎么知道好聽與否?這不是撒謊是什么!
也許是因為太驚訝,當(dāng)下我沒有認真思考便沖口而出:“Rebecca你在撒謊!” 她的眼神一下子暗淡下去,沒有再說話,拿著那張CD默默地走開了。
晚上睡覺前,我照例和Rebecca聊天,問她今天最開心和最不開心的兩件事,這是我們一天中最輕松的時刻。
Rebecca說:“媽媽,我有一個問題?!?/p>
我:“請問?!?/p>
她問:“‘撒謊是什么意思?”
有一次,我們?nèi)ヒ粋€養(yǎng)貓的朋友家玩,Rebecca對貓的生活用具非常感興趣,這是什么那是什么地問了一堆,當(dāng)?shù)弥粔K非常粗糙的毯子是貓用來磨爪子時,她停了下來,凝神想了一會,一字一句地說:“媽媽,這個東西我們家也有?!?/p>
朋友聽后問:“你們家也養(yǎng)貓了嗎?”我當(dāng)時覺得有點尷尬,揮了揮手,把 Rebecca拉到一旁問:“我們家怎么可能有這個?我們家連貓都沒有,是不是其他小朋友家有,你弄錯了?”
Rebecca非常堅定地說:“真的有,我回家給你看!”
一回到家,Rebecca就拉著我到院子里,指著柵欄中最高的那根木棍說,“就是這個,Roos用它磨爪子,和那個阿姨家里的一樣?!?/p>
我瞬間明白了她的思路,她看的不是外表,而是功用!
那天晚上別提我心里有多爽快了,因著 Rebecca的聰慧,也慶幸自己在朋友家時沒有指責(zé)她“不誠實”。
點評:CD事件后,我看了一些關(guān)于嬰幼兒心理成長階段的研究,發(fā)現(xiàn)我所認為的“撒謊”其實是孩子認知發(fā)育的結(jié)果之一。
孩子兩歲左右時會產(chǎn)生“原來你看不到我的想法”的意識,從而開始對自己的想法和發(fā)生的事件進行部分的隱藏。
從差不多三歲開始,孩子漸漸具備初級的邏輯推理能力,從而對自己觀察到的東西進行分析,并得出結(jié)果,而這些結(jié)果并不是家長一下子能明白或接受的。
很有可能在這些意識和認知形成的過程中,孩子的某些行為改變會被家長指責(zé)為“撒謊”,這會讓孩子對自己新生的能力產(chǎn)生懷疑,對孩子大腦發(fā)育和認知形成非常不利。
天黑了,我接Rebecca回家。
“媽媽,你看天上有好多星星,它們一閃一閃亮晶晶。”我抬頭看了看,陰云密布,沒有星星,于是接茬:“星星在哪???”
Rebecca沒理會我,繼續(xù)她的想象?!澳阒绬?,天上還有個香蕉,荷蘭語叫 maan(月亮),中文就叫香蕉?!?/p>
我笑了:“香蕉是吃的東西,怎么會掛在天上?” 她也笑了: “我一口吃了個大月亮,哦,不對,大香蕉!”
我逗她:“那月亮被你吃了,晚上誰來給我們照亮啊?”
Rebecca快笑翻了,回家的小路上,充滿了我倆無厘頭的漫天想像。
還有一次,剛吃完雪糕,我拿著濕紙巾來幫Rebecca擦手。
她把手藏在了背后,說:“媽媽,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沒有手了?!蔽夜室鈸纤W癢,她忍不住拿出一只手來阻擋,我趕緊握?。骸斑@是什么,是誰的手?”
Rebecca笑得喘不上氣:“媽媽,剛才長出來了一只手,不過只有一只哦。”
我替她擦干凈,說:“這樣好不好,我用這只干凈的手換那只臟的,這樣你還是只有一只手?!彼X得有道理,把那只干凈的手背了回去,乖乖地拿出另一只讓我擦,嘴里還念叨著:“也不知怎么的就只剩一只手了,醫(yī)生也沒有辦法?!蔽矣纸硬纾骸澳鞘且驗槟銢]有去看Rebecca醫(yī)生,她一定有辦法?!?/p>
Rebecca緩緩拿出那只背過去的手說:“看,Rebecca 醫(yī)生把手變回來了,她很厲害!”
點評:“誠實”一直以來是我非??粗氐牡赖聵?biāo)準(zhǔn)之一,過去,我認為誠實就是無論在什么樣的情況下都“實話實說”,這其實是一種非常幼稚的觀點。
孩子認知發(fā)育的初級階段確實是描述事實,看到什么說什么,但這個階段很快就會升級,比如描述事實時添加自己的想象,或者純粹地描述想象。
同理,平鋪直敘地說出自己的想法也是初級階段,會很快升級為根據(jù)環(huán)境和對象的不同,對自己的想法進行“包裝”。
當(dāng)孩子在想象中遨游時,我們可以當(dāng)聽眾,可以參與其中,但千萬不要把孩子硬生生地拉出來,讓他茫然不知所措。
那天去接Rebecca,老師一見到我就激動地跑過來說:“非常感謝Rebecca的爺爺和奶奶愿意帶著他們的老古董來幼兒園做客,那么我們下個星期一見了!”
見我一臉茫然,老師趕緊解釋:“下個月我們的主題是‘爺爺和奶奶的古董,前幾天曾拜托小朋友們邀請自己的爺爺奶奶來做客,展示他們小時候的生活用品,Rebecca說和爺爺奶奶約好了,他們下個星期一過來?!?/p>
這下我就更懵了,把Rebecca拉到一旁詢問。她自信滿滿地解釋:“看吧媽媽,我是這樣跟爺爺奶奶打電話的。”她把玩具電話湊到耳旁說:“爺爺奶奶嗎?你們好,你們喜歡來看我,也喜歡我的幼兒園。你們有很多舊舊的好玩的東西,要來給小朋友們看對嗎?好的,那下星期一見?!?/p>
我突然明白了,這是一個愿望,她在想象中完成了對爺爺奶奶邀約并達成協(xié)議的全過程,而對這個年紀(jì)的Rebecca來說,這就是現(xiàn)實,在她的世界里就是這樣的。
回家后,我?guī)蚏ebecca撥通了爺爺奶奶家的電話,她用同樣的理由說服了二老。那個星期一,爺爺奶奶大老遠跑來了,給二十幾個小朋友展示了一部生了銹的削蘋果機。
點評:越來越多和孩子的日常讓我意識到,很多被成年人普遍認為是“謊言”的東西其實只是孩子的想象、玩笑和另一種思維邏輯。
于是我決定不僅不再用“你在說謊”指責(zé)孩子,還要以“從不撒謊”為出發(fā)點去看孩子的語言及意圖表達。
孩子有孩子的方式,有他們獨特的世界,在那個世界里想象、愿望和現(xiàn)實是結(jié)合在一起的;我們不需要去拆分,去更正,而應(yīng)該去允許,接納,理解,認可,甚至鼓勵。
“說謊” 是惡意地刻意違背事實,我的孩子沒有刻意,更沒有惡意,她是在撒謊嗎?
沒有,我的孩子,從不撒謊。
Rebecca那句話及時點醒了我,從此再沒用“你在說謊”指責(zé)過任何孩子。就是這個“從不撒謊”的出發(fā)點,讓我看到了孩子言語背后的那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