孺子羊
古人早就有“讀書最樂”、“讀書便佳”的說法,又說“有工夫讀書,謂之福”,所以也就有許多人終生讀書不倦。到老年之后,更有一大塊時間,正好用來讀書休閑。
老來更覺讀書好,這樣的例子在中國自古至今有很多?!赌鲜贰氛f沈修之“晚年讀書,手不釋卷”,又說徐廣“性好讀書,年過八十,猶歲讀《五經(jīng)》一遍”。宋朝陸游晚居鄉(xiāng)間,在60歲左右時,因肝腎功能欠佳,且眼睛昏花,除了“晨齋枸杞一杯羹”外,再就是??孔x書祛病,他的體會是:“病中書卷作良醫(yī),讀書有味身忘老?!辈恢挥X他“帶病”活到85歲才去世,這在那個時代算高壽了。
那么什么是“讀書有味”呢?所謂“有味”,泛指讀前人之作,文人最愛讀的書還是經(jīng)史子集之類,因為這些書之所以能流傳下來,除其博大精深外,再就是言之有物,多是精華,給人永遠的啟發(fā)和教育。當人們的注意力集中到書籍上時,就像進入另外一個世界,一切憂愁煩惱的感覺,頓時煙消云散,有利于心理健康。
清人張潮的《幽夢影》中有則妙喻:“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臺上玩月,皆因閱讀之淺深所得之有淺深耳?!边@是說老來讀書悟性深的味道,少年“從命”讀書,為學而學,少有悟性;中年“從業(yè)”讀書,學以致用,有所悟性;老年“從容”讀書,輕松自如,多有悟性。人到老年,由于經(jīng)歷風雨多,見過世面廣,積累經(jīng)驗足,往往對生活有著更深的理解。這個時候讀書,多了一分空閑和從容,少了一分忙碌和浮躁,讀書會更加踏實,更加深入,更能讀出書中的“味道”和感情來。
人老首先從大腦衰老開始,要想使大腦衰老減慢,有效的方法就是讓它經(jīng)常接受外界的良性刺激,尤其是知識方面的信息,從而進行腦力思考,這好像讓大腦進行體操鍛煉,在鍛煉中擴張血管,加速神經(jīng)反射,增強腦細胞的活力。醫(yī)學研究發(fā)現(xiàn),精神刺激可調(diào)節(jié)人體免疫功能,讀書能給人一種好心情,排除憂愁煩惱的情緒,有較強的解郁作用和渲泄效果。
還有,讀書可使人們珍惜人生,重視養(yǎng)生保健,更好地生活下去。有些人老了后,感到精神空虛,無所企盼,甚至覺得活在世上沒意思,往往產(chǎn)生厭世和輕生的思想。而書籍是生命的“激活劑”,勸解人們珍惜人生,鼓勵老年人堅強地活下去,體驗人生價值,煥發(fā)青春活力。有研究證明,從歐洲文藝復(fù)興至今,世界上最杰出的50名科學家、哲學家、文學家,都是比較長壽的,其中科學家平均壽命達到79歲。
讀書,是一種享受,一種快樂,從而能夠延年益壽。清代學者鐘菱曾說過:“憂愁非書不釋,忿怒非書不解,精神非書不振?!泵慨敳栌囡埡?,一冊在手,與書默默對話、溝通,寂寞時不寂寞,孤單時不孤單,受苦而不悲,受挫而不餒,受寵而不驚,如閑云野鶴,保持著一種雍容恬雅、瀟灑達觀的境界。有了這樣的境界,就達到長壽的目的。
(編輯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