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jié)是中國人最為看重的盛大節(jié)日,有很多風(fēng)俗習(xí)慣流傳于民間。尊重這些風(fēng)俗禮儀,既是人們對幸福安康的期盼,也是對5000年華夏文明的傳承。
年前貼門神
國人信仰門神的現(xiàn)象,很早就出現(xiàn)了。南北朝時,門神為神荼、郁壘兩兄弟。他們被尊為門神,是因為他們善打鬼驅(qū)鬼。
據(jù)說滄海之中,有一座度朔山,山上長著一株大桃樹,枝繁葉茂。桃樹枝丫間的東北有一個鬼門,是惡鬼出入之處。神荼、郁壘兩位神將領(lǐng)受黃帝的命令,把守在這里,一旦發(fā)現(xiàn)了危害人間的惡鬼,就馬上捆綁起來,送到山上喂老虎。這樣,妖鬼們望而生畏,一個個再也不敢胡作非為了。
唐代時,門神換成了太宗李世民手下的兩員大將秦叔寶(又名秦瓊)、尉遲恭(又名尉遲敬德)。他們變成門神也是因為打鬼有功。傳說唐太宗患病,夜聞鬼聲非常驚嚇。第二天告訴群臣之后,開國大將秦叔寶和尉遲恭就全副披掛,仗劍執(zhí)锏,侍立在門旁,這一夜唐太宗再也沒有夢見鬼。唐太宗既要求長久平安,又不愿兩位大將經(jīng)常侍立,就命畫工畫了他們兩人的像,懸到宮門口,稱做門神。后來人們仿照這種做法,紛紛在春節(jié)把門神貼在門上。
在打鬼英雄中,人們傳說還有一位專門捉鬼、斬鬼的鐘馗。他是又一個被世間敬奉的門神。
如今,門神崇拜已由當(dāng)初的驅(qū)鬼逐邪,衍化為祈福求祥。人們通常在單扇門上貼鐘馗,雙扇門上貼秦叔寶、尉遲恭,也有人傳承最古老的門神,徑直在兩扇門上寫神荼、郁壘的名字。
年底大掃除
新年逼近,灑掃庭院的活動也開始了。年前,家家戶戶都要進(jìn)行一次大掃除。古代把春節(jié)前的大掃除叫“掃年”,也叫“掃塵”。這種風(fēng)俗,起源于古代人們驅(qū)除病疫的一種宗教儀式。后來,逐漸演變?yōu)槟杲K的大掃除。年底大掃除,清除臟物,清潔環(huán)境,的確很有意義,它可以減少疾病的傳播途徑。
河南人在掃塵之后,就開始洗浴。為了提醒大家年底早點洗澡,人們還編了一首民謠:“二十四洗精神兒,二十五洗傻姑,二十六洗腳臭,二十七洗傻妮兒,二十八洗傻瓜,二十九洗傻狗?!笨傊?,年澡是早洗的好,要不就成“傻狗”了。不過也有人說,舊時北京人在年三十晚上洗澡,特別是商鋪的小伙計,他們一定要在年三十晚上吃祭神酒之前洗好,這是因為祭祀的需要。
除夕著新衣飲春酒
進(jìn)入新年之際,人們?yōu)榱藨?yīng)節(jié)迎新,在服飾上煥然一新。北方有首民謠:“糖瓜祭灶,新年來到。閨女要花,小子要炮。老婆子要吃新年糕,老頭子要戴新呢帽。”北京房山人,正月初一早晨,不僅大人孩子都要穿上各式各樣的新衣服,而且要往狗脖子上系一條花布條,牛、馬則將布條拴在尾巴上,由此增添節(jié)日的喜慶氣氛。
河北蔚縣人認(rèn)為,新衣服要在年三十上供之前換,這樣干干凈凈地才可以給神上供。衣服上還要帶點兒紅布條或者紅線,表示一年紅、身體紅。新的衣飾是為了祈福除災(zāi)。這種身體的新打扮與門戶的新裝飾,都體現(xiàn)了中國人重視新年的時間更新意識。
酒也是新年儀式中的重要飲品。古代過年飲酒,有特別的方式,“正月飲酒先小者,以小者得歲,先酒賀之。老者失歲,故后與酒”(《荊楚歲時記》),就是飲酒從小的開始,說小孩又該長一歲了,值得慶賀;老年人失歲,所以不賀。蘇軾除夜詩“但把窮愁博長健,不辭最后飲屠蘇”詠唱的就是這一習(xí)俗。
除夕掩門吃年飯,開門迎大吉
除夕這天,最令人愜意的是吃年夜飯。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開始,有的人家一直吃到深夜。還有的人家,吃年飯時半掩大門,有的甚至把大門關(guān)起來吃。吃飯時,不能大聲說話,不能敲打碗筷。吃完后,就要將桌上的碗筷收拾干凈,趕快打開大門,這叫做閉門生財,開門大吉。
關(guān)著大門吃年飯,這規(guī)矩?fù)?jù)說是用來哄騙八仙之一的鐵拐李的。原來,在很早以前,各家各戶吃年飯的時候都是開著大門的。鐵拐李是個跛腳叫花仙,每次人家吃年飯的時候,他就提著籃子到各家討食。誰家窮誰家富,他把討來的東西提給玉皇大帝一看就知道了。富的,就給他一年遭幾次災(zāi),不許太富;窮的,就給他一年托幾次福,不要太窮。有一戶人家吃年夜飯時,他把大門關(guān)得緊緊的,家里人也不準(zhǔn)大聲說話。等鐵拐李來討飯時,他家年飯早吃過了,打開大門,桌上空蕩蕩的。鐵拐李以為他家窮困,在門口放了幾塊元寶就走了。這便是關(guān)著大門吃年飯的來歷。
長輩給晚輩壓歲錢和守歲
吃完年夜飯,即給壓歲錢。壓歲錢是長輩發(fā)給晚輩的。這種風(fēng)俗,據(jù)考證由宋代的“壓歲盤”演變而來。吳自牧《夢梁錄》載,舊俗除夕夜,各家有小兒女者,用盤盒或器具,盛果品食物,互相饋贈。到清代,“兒童度歲,長者與以錢,貫用紅,置之臥所,曰‘壓歲錢”。這是說,年尾歲首,長輩要給兒童一些錢,用紅線貫串后,放在孩童的床邊或枕頭下。究其實,發(fā)壓歲錢也與驅(qū)邪辟祟有關(guān)。試想,在“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的子夜時分,孩子們常常熬不住漫漫長夜,過不了多久就進(jìn)入夢鄉(xiāng)。這時,長輩悄悄地把壓歲錢塞在他們的枕頭下面,若有年獸、小鬼來犯,這些錢正可以給它們,使孩童逢兇化吉。因此,也有人把壓歲錢稱之為“壓祟錢”。壓歲者,壓住年歲以求新年內(nèi)無病無災(zāi)也。
除夕全家人不睡覺,都要坐在家里,這叫“守歲”。守歲,一般有兩種含義:對年長的人來說是“辭舊歲”,含有珍惜光陰之意;對年輕人來說,有為父母益壽延年的意思。因之,凡是父母健在的人,都必須守歲,以獻(xiàn)一份孝心。如今,有的人家除夕之夜不一定守歲了,但通宵點燈,取燈明火旺來年紅火之意。
大年初一禁忌多
新年第一天,誰都希望一年的開始百事遂意。因此,禁忌甚多。
首要的一忌是不能掃地和倒水,怕因此帶走了財氣。然而,全家人團(tuán)聚,吃花生、嗑瓜子,難免垃圾滿地,于是就想出個變通的辦法——改往外掃為往內(nèi)掃,象征財寶進(jìn)門,掃好后裝在簸箕里不倒掉,財寶便留住了?!朵洰悅鳌芬粫驼f出了這一禁忌的來歷。相傳古時候,有個叫歐明的商人,出外經(jīng)商路過彭澤湖,常以錢財祭祀湖神。湖神青洪君為了報答歐明的情意,就將傭人“如愿”姑娘贈送于他。這個“如愿”姑娘是個無價之寶,你無論需要什么只要向她一說,馬上就可以得到。成語“如愿以償”就來源于此。歐明帶著如愿回家后暴富起來。有一年正月初一,如愿起床遲了點,歐明揮鞭就打,如愿氣惱不過,一下子鉆到了穢土堆里。這時,歐明用木杖敲打穢土堆,口里呼喚著如愿,但如愿卻永遠(yuǎn)消失了,歐明的家境很快敗落下來。因此,大年初一忌諱掃地倒水,怕如愿(即人們想像中的財神)從掃帚里跑掉,或者從水里逃遁,使家道衰敗。
正月初一,還有其它許多禁忌。如這一天,小孩子不許說不吉利的話。為防止萬一,許多家庭提前貼上了“童言無忌”的小紅紙條,以求破解。
“破五”習(xí)俗和正月初五賀財神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從這一天起,有些商鋪就開始經(jīng)營了。因為按舊時的習(xí)俗,商鋪從除夕開始到初五前都是不營業(yè)的。在商鋪里面,商人們都要擺上供品、閉門休業(yè),到了初五,就可以撤下那些供品,開始營業(yè)了。
初五之前,依舊習(xí)俗,人們是不煮食新飯的,只是將年前已經(jīng)做好的飯食熱熱,有些地方甚至在初五之前都是不動灶火的。而到了初五這天,人們就可以開始過正常的生活。初五這天,北方很多地區(qū)都有“破五”吃餃子的習(xí)俗,意為把好東西包起來,以求吉利。這一天,鞭炮聲又會像除夕夜一樣響亮。在正月初一到初四這幾天,垃圾是不能倒的,以免倒掉“財氣”,但是初五這天的垃圾被人們視為“窮土”,當(dāng)然要“送窮出門”。所以從這天開始,才可以倒垃圾。而從這天開始,也可以使用刀剪等利器了。
民間傳說,初五是財神的生日,所以慶賀除夕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要給財神過生日了。民間的財神分為很多種。相傳宋朝的國姓為趙,便給財神起了一個趙公明(又稱趙玄壇)的名字加以敬拜。初五這天所接的財神,趙公明最受尊拜。許多商店、住宅都供奉他的木版印刷神像。除了趙公明被尊為“正財神”外,民間還有“偏財神”五顯財神、“文財神”財帛星君和“武財神”關(guān)云長的說法?!捌斏瘛蔽屣@財神信仰,流行于江西德興婺源一帶。據(jù)傳兄弟五人封號首字皆為“顯”,他們生前劫富濟(jì)貧,死后仍懲惡揚善,保佑窮苦百姓,所以備受百姓愛戴。北京安定門外有五顯財神廟?!拔湄斏瘛标P(guān)云長相傳長于算術(shù),發(fā)明了日清簿,而且講信用、重義氣,故為商家所崇祀?!拔呢斏瘛必敳蔷?,其繪像經(jīng)常與“福”、“祿”、“壽”三星和禧神列在一起,合起來就成為福、祿、壽、財、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