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東漢時期,名醫(yī)華佗有一天在江南某地采藥下山后,正從河邊經(jīng)過,無意中發(fā)現(xiàn)一只小水獺正在吃螃蟹,沒過多久,這只水獺的肚子脹得像鼓一樣,痛得在地上打起滾來。華佗心想,也許是貪嘴吃多了,倒看看它是否有自救的辦法?這時水獺沿著河灘爬行,爬到一片紫色的草前吃了起來,然后在地上躺了一會兒,竟安然無事了。華佗看在眼里,記在心上。想不到這紫色的草也是解毒的好藥??!
轉(zhuǎn)眼間,到了九九重陽節(jié),華佗行醫(yī)路過一個小鎮(zhèn),見天色已晚,便到一家客棧里住宿。進門見幾個年輕人正在比賽吃螃蟹,看誰能奪魁。華佗就上前勸他們說:“螃蟹性寒,吃多了會鬧肚子,重者可能會要命?!闭谂d頭上的年輕人依然狂嚼大吃,沒人聽從他的勸告。
黎明時分,睡夢中的華佗被一陣喊叫聲驚醒。他連忙起來到外邊一看,原來是那幾個吃螃蟹的年輕人在院子里上吐下瀉,肚子疼得在地上打滾。忽然,華佗想起那天他在河邊看到的水獺用紫色草自救的事。心想,既然那種紫色的草葉能給水獺解蟹毒,人畜一般,說不定也能給人解蟹毒。于是他上野外采摘了一抱紫色草的莖葉,讓店老板熬了幾碗湯,給年輕人喝下。不到半個時辰,那幾個剛才還喊爹叫娘要死不得活的小伙子,變得安然無恙了,肚子也舒服多了,臉上有了笑容,他們再三向華佗謝過救命之恩。華佗為了記住這味草藥,就給它取名為“紫舒”,意思是服用后能使人腹中舒服,因為學(xué)音相似,又屬于草類,后人便把它叫紫蘇。
紫蘇子味辛、性溫,具有降氣化痰、止咳平喘、潤腸通便的功效。常用于治療咳嗽痰多、久咳痰喘、腸燥便秘等病證。與杏仁、蜂蜜合用可治療小兒咳嗽、老人咳喘等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