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龍
隔壁余慶村的三棵樹
一棵是白果樹父親
一棵是白果樹母親
一棵是白果樹女兒
隔壁余慶村的一家三口
不離不棄不移
千年以上高度
早已立地成佛
幾十年來
每次我都想
要是把三棵樹搬到大興村里該多好
或是把大興村搬到三棵樹旁該多好
最后我覺得
只能把自己一次一次搬來搬去
一樣好
好鄰居
現(xiàn)在是三月,一把把小扇
開始帶來綠色的風(fēng)
四月,低調(diào)的花略去花瓣
暗香不省
十月,果子自然掉下
敲得腦瓜生痛
十一月,黃金紛紛撒落一片不留
地加了三寸厚
回大興村
我就忍不住來隔壁余慶村
看這三棵千年白果樹
一家三口多好的鄰居
每次見面,坦誠相互
就如這滿天的葉來葉去
午睡的蟬
還是在大興村
還是那排老屋
還是那張雕花木架子床
還是那些樹
只有那樹上午睡的蟬
與幾十年前不一樣了
以前那么吵
現(xiàn)在叫得這么靜
石頭在水上能走幾步
在高石頭嶺下的山塘
我一再數(shù)過
石頭在水上至少能走兩步
最多能走十一步
那時怎么知道
其實石頭的腳步沉重?zé)o比
每一步
都隨時有可能沉入水底
只知道表弟劉子龍
走了九步
就沉了下去
一件有些起皺的衣衫
發(fā)春雨
水起石沒
我們就在石頭上面玩
起秋風(fēng)
水落石出
我們就在石頭上面玩
水就是張家沖水庫
一件有些起皺的衣衫
抱著石頭
抱著我們
穿上脫下都很好玩
一只倒扣的碗
正放在圓塘
一只天然瓷碗
樣子完美
倒扣在大興村頭頂
碗邊由起伏連綿的
高石頭嶺和椅子山圍成
已經(jīng)缺了好幾塊
碗里有一條河
河里的石頭閃閃發(fā)光
碗被分為明面與暗面
明暗之間,靜靜流淌
也有風(fēng)起云涌之時
讓人提心吊膽
碗隨時會打碎
河與石頭
瞬間傾瀉下來
一只倒扣的碗里
還有被生活這雙筷子
時不時就夾出碗外的我們
不一樣的月亮
初一或者十五
東邊高石頭嶺的石頭上
或者西邊椅子山的樹下
方塘或者木桶里
送爺爺出門或者照我回家
如果能上去幾趟
我就能寫出不一樣的月亮
到壩上去
下午
到我以前最愛去的
張家沖水庫壩上去
一片青草
兩蓬嫩刺苔
三叢細竹林
四種野花
五堆三月萢
六頭黃牛
其中一頭大黃牛抬起頭
沖我們叫了幾聲
語義不明
然后就各忙各的
太陽才落嶺
還早得很呢
兒子不情愿地慢吞吞起身
清明下場大雨吧
清明下場大雨吧
過年下場大雪吧
無法阻止一種掛牽或者儀式
就像無法阻止一張紙錢點燃
燒成漫天的紅
燒成滿山的黑
高石頭嶺的樹
已經(jīng)全部燒光
只剩下碑和碑上光禿禿的字了
往上跑得再快的樹
也不可能與一場大火比速度
如果再把椅子山燒光
大興村就一片綠都沒有了
清明下場大雨吧
過年下場大雪吧
紅棉衣
體溫留在
被褥衣物上
堆在劉家院子床門外
一堆灰與黑中
一件紅棉衣
三年了還是新的一樣
母親買的紅棉衣
外婆一年只舍得穿一兩次
把火再燒大一些
尤其要燒透這一件紅棉衣
我相信
這樣外婆就會繼續(xù)有一件
最愛的紅棉衣
新嶄嶄的
帶著體溫
這一天
清早
一陣大興村口音的敲門聲
把我喊醒
父母和伯父和外公
是趕進城的第一班車來的
一年就是一天
一百天就是一生
這一天
因一陣清早趕來的
大興村口音的敲門聲
與上一天
又有不同
擔(dān) 心
一年難得進幾回城
剛放下碗
外公就要回大興村
二○○七年以后
我們就不堅持留外公了
除了不習(xí)慣
我們都知道
外公最擔(dān)心的是
天黑前不趕回去
那些雞們鴨們
就無家可歸
父親頭上的白
父親住在大興村
喂雞砍柴挑水種菜
忙時兩腳生風(fēng)
閑時喝點小酒打點小牌
六十多歲了
頭上還難得找到幾根白
不到四十歲的我
在縣城這個小小的名利場
是不是想得太多了
眼睜睜地看著
頭上的黑一根根變成白
(白卻再也變不回黑)
無限感傷地從兩鬢蔓延開來
風(fēng)吹草動
先看見了椅子山上的草動
然后才能看見沾在草上的風(fēng)
風(fēng)也是綠了又黃
黃了又綠
風(fēng)吹草低見牛羊
怎么能少了風(fēng)呢
草不低頭見不到牛羊
怎么能少了草呢
沒有草牛羊早就走了
怎么能少了牛羊呢
沒有牛羊
我們拿么子讀書
我們拿么子過年
我們憑么子天天到椅子山來
責(zé)任編輯:趙燕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