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道人之短,無說己之長。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世譽不足慕,唯仁為紀綱a。隱心而后動b,謗議庸何傷c?無使名過實,守愚圣所臧。在涅貴不淄d,曖曖內含光e。柔弱生之徒,老氏誡剛強。行行鄙夫志f,悠悠故難量。慎言節(jié)飲食,知足勝不祥。行之茍有恒,久久自芬芳。
(《文選》卷五十六)
注釋:
a 紀綱:綱紀,指約束言行的規(guī)則。
b 隱心:審度,估量。
c 庸:豈,哪里。
d 涅:一種礦物,古代用作黑色染料。 緇(zī):黑色。
e 曖(ài)曖:昏暗不明的樣子。
f 行行:剛強的樣子。 鄙夫:鄙陋、見識淺薄之人。
大意:
不要津津樂道于人家的短處,不要夸耀自己的長處。施恩于人不要再想,接受別人的恩惠千萬不要忘記。世人的贊譽不值得羨慕,只要把仁愛作為自己的行動準則就行了。審度自己的想法是否合乎仁,然后再行動;別人的誹謗議論對自己又有何傷害呢?不要使自己的名聲超過實際,守之以愚是圣人所贊賞的。潔白的品質,即使遇到黑色的浸染也不改變顏色,這才是寶貴的;表面上暗淡,而內在的東西卻蘊含著光芒。柔弱是生存的根本,因此老子力戒逞強好勝。鄙夫的心志就是一味剛強,長此以往將帶來難以估量的禍事。君子要慎言行,節(jié)飲食;知道滿足,才能去除不祥。如果持久地實行它,久而久之,自會芳
香四溢。
【點評】
崔瑗是東漢著名文學家崔骃之子,他與張衡、馬融相友善,并以文章顯名于世,這篇《座右銘》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全文立論,從人與己的關系著手,擇選社會中一些常見的現象,諸如優(yōu)點與缺點、贊譽與謗毀、名譽與實際、柔弱與剛強等作出比較,并得出結論:不彰人丑,不揚己美;施人勿念,受施勿忘;譽不足喜,毀不足悲;名副其實,守愚藏拙;持柔弱,戒剛強……可以說,這篇文章是作者處世態(tài)度和行為準則的集中體現,其中兩點特別值得重視。一是做人的準則,即“唯仁為紀綱”,這與儒家孔子“仁”的思想一脈相承;二是做人的方式,即強調外柔內剛,以柔克剛,這是從道家老子那里繼承來的。很顯然,崔瑗汲取了先賢的思想精華,并為己所用??鬃铀枷雮戎赜趦?,更多地強調內養(yǎng);老子思想側重于外,更多地講做人方法。這一內一外,互為表里,相得益彰,對后世不無借鑒。(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