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堅
漢武帝時昭平君的母親隆慮公主因病去世前,曾“以金千斤、錢千萬為昭平君豫贖死罪”,可謂愛子心切,用心良苦,漢武帝是答應(yīng)了的。很可能就是因為這個“免死”承諾,使昭平君有恃無恐,日益驕縱,居然“醉殺”公主保姆,犯下死罪。起先承諾“為昭平君豫贖死罪”的漢武帝,事到臨頭,卻還得慮及不“誣先帝之法”且“負萬民”,只好準了廷尉之奏,將昭平君處死。倘若沒有“豫贖死罪”之舉,昭平君或許還會多一分對于法律的敬畏,多一分對于自己言行的約束。他是漢武帝的女婿,又是漢武帝的外甥,對于他的死,漢武帝亦心如刀絞,故有東方朔贊他“賞不避仇讎,誅不擇骨肉”,史家將此當(dāng)作漢武帝執(zhí)法嚴明的實例。殊不知,對于昭平君之死,漢武帝也有責(zé)任——倘說隆慮公主“頭發(fā)長,見識短”而以如此方式為子孫謀乃是愚不可及,被譽為“雄才大略”的漢武帝未曾曉之以理加以勸阻,不也與她一般見識?
大將軍霍光“病篤”之時,漢宣帝前去探望,“為之涕泣”?;艄庾砸矐]及子孫,但他胸有城府老謀深算,不像隆慮公主做得那么露骨而且俗氣。他向漢宣帝請求的,乃是封其兄霍去病之孫霍山為列侯,以“奉兄去病祀”,這與他想立自己的女兒霍成君為后,卻并不明言如出一轍。漢宣帝自然懂得霍光的心思,當(dāng)日便拜霍光兒子霍禹為右將軍。霍光去世之后,又下詔免除霍光后代子孫的賦稅、徭役,讓他們繼承霍光的封爵、食邑,而且“世世無有所與”。正因為霍氏一門權(quán)勢熏天威鎮(zhèn)朝野,才使得霍家子弟驕奢放縱目無王法——“朝請”時“數(shù)稱病私出”,“朝謁”也叫“蒼頭奴”代勞,連家奴都狗仗人勢,還動不動就揚言“縣官(指漢宣帝)非我家將軍(指霍光)不得至此”,以致最后陰謀起事,自食其果?;艄鉃樗淖訉O謀得的“福蔭”,引來的卻是霍家的滅門之禍。所謂“世世無有所與”不得善終,也就成了世人的笑柄,歷史的嘲弄。
誰都希望自己的子孫有所作為,誰都不愿自己的后代窮困潦倒。從這個角度說,為子孫謀可以理解卻亦當(dāng)有度,過猶不及,往往適得其反。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機遇,一代人有一代人可能經(jīng)歷的坎坷與應(yīng)當(dāng)付出的代價,子孫后代的事,并非都可以由父輩或祖輩去預(yù)設(shè)謀劃。能以自己的言傳身教,熏陶培養(yǎng)子孫立德、立功、立言自然很好。如果做不到這一點,就不如少為子孫謀,甚至不為子孫謀,尤其不可為子孫的官爵與富貴謀。
(王傳生摘自《上觀》2016年9月3日 圖/朱少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