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兆軍
最初對油紙傘的印象是從一幅年畫開始的。
小時候,春天總是多雨,迷迷口口很有意境,但我不喜歡,因為家里沒有傘。母親讓我披著塑料雨布上學(xué),我感到特別自卑,勉強披著出了門,估計母親看不見了,便折起雨布,冒著雨往學(xué)校跑,結(jié)果被淋得一身濕。
真正擁有油紙傘是我上三年級的時候,有一個外地人來到我們生產(chǎn)隊收購柏樹枝,大概是運到城里扦插育苗,3分錢一斤。星期天,我和父親爬樹折柏枝,母親姐姐弟弟樹下?lián)?,忙了一整天,賣的錢換回了一把油紙傘。油紙傘面金黃色,散發(fā)出好聞的桐油味,撐開,給人一種特別溫暖的感覺。
之后的日子我就盼著下雨,我們姐弟三人,兩個人打一把傘,還有一個人披雨布,輪流著打,心里仍然特別高興。撐著傘,錯落有致的雨點敲打著緊繃的傘面,發(fā)出好聽的聲響,縈回著絲絲水氣,淡淡的桐油味霧一般散開。我有時會調(diào)皮地旋轉(zhuǎn)一下傘柄,雨珠便四散飛去,心里樂開了花。
再后來,油紙傘普及了,我們姐弟三人每人一把,一把精巧細(xì)致的油紙傘溫潤地在我童年的時光里搖曳。
油紙傘在文人的筆下也彌散著無限風(fēng)情。戴望舒的《雨巷》里,那撐著油紙傘的女子,溫婉中有著一抹丁香般的哀愁,默默走近又娉婷遠(yuǎn)去。這些潮濕的情節(jié),每一處都讓人悵惘得百轉(zhuǎn)千回;《拜月亭記》的“傘”,是一條縛住情郎的繩索,踩住了傘就踩住了一段讓人回味的愛情;《半生緣》里,世鈞與曼楨去郊外照相,曼楨在小店里買下了一把純藍(lán)色的油紙傘。這把傘像極了顧曼楨的愛情,純潔、凄楚,唯美。一句“回不了從前”,讓人為之悵然……
長大后搬過幾次家,陪伴我的油紙傘也遺失的不知所蹤。去年去一個叫中坪的古鎮(zhèn),走在磨得發(fā)光的石板路上,看到一個小鋪,門口居然掛滿了油紙傘,各色的,像盛開的花,我抑制不住驚喜,買了一把,小心地?fù)伍_,精美的印花素雅養(yǎng)眼,一種古典、朦朧的風(fēng)韻也隨之彌漫開來。撐著慢慢走,那么親切,時光好像一下子回到了從前。
回家后將油紙傘掛在墻上,像靜靜棲息著的一只蝶,能幫我找回過去的記憶。但我也知道,我的油紙傘,已是一種遙遠(yuǎn)的風(fēng)景。一同消失的,還有那段不可復(fù)制、一去不返的滄桑歲月。
花匠
李冬
我的鄰居老秦,幾年前便成了養(yǎng)花專業(yè)戶,是個遠(yuǎn)近聞名的花匠。
老秦養(yǎng)花的大棚,花香怡人,清香襲人。大盆小盆,高高低低,姹紫嫣紅。附近十里八村,甚至幾十里外的縣城,都有不少人慕名前來買花。于是經(jīng)常有人說:“老秦姓秦,也真是勤快,每天都侍弄他的花,簡直成了花癡了?!钡@些話往往遭到一些反對:“老秦不癡,他識花、識人、識勢,眼光毒著呢。早些年,別人開飯店,他琢磨養(yǎng)花,正好適應(yīng)時代要求……”
春天來了,我又去他的大棚里賞花,看見一個四十多歲、衣著考究的中年漢子,正和老秦急赤白臉地爭著什么。走近聽了一會兒,才知那個人是鄰村的,叫賈文玉,他要買那盆開得正艷的牡丹花,老秦說是自養(yǎng)的花,不想賣。
“你是賣花的,我出高價還不行嗎?”賈文玉看來非買這盆牡丹不可,邊說話,邊甩著一疊鈔票。
“我怕你養(yǎng)不活,把挺好的花毀嘍。”老秦慢悠悠地說。
賈文玉不服氣:“你咋知道我養(yǎng)不活?再說了,我買走了,這花就是我的了,養(yǎng)活養(yǎng)不活也礙不著你的事?。磕隳鞘堑甏笃劭??”
我一見這樣,就指著那盆牡丹勸老秦:“賣給他吧,也許人家真的喜歡它?!崩锨匾灰妬砹宋疫@個說客,嘆了一口氣,盯著那盆嬌艷欲滴的牡丹花看了半天,終于點點頭。
老秦是個老實人,不會因為賈文玉喜歡那盆花就坐地起價,照原價賣的,一毛錢也沒多要。等賈文玉喜滋滋地搬著那盆牡丹花出了門,老秦把我拉到一邊,悄悄地說:“這盆花死定了,我真心疼啊!”
我聽了這話,半信半疑。
過了一個月,花讓賈文玉養(yǎng)死了。果然不出老秦所料。老秦簡直是神了!
我揣著滿腹疑慮,找到老秦,問他為什么“算”得那么準(zhǔn)?老秦瞥了我一眼說:“你常年在外工作,不了解賈文玉。此人勢利眼,嫌貧愛富?!?/p>
“這跟他買花有關(guān)系嗎?”我更加疑惑。
“那當(dāng)然,干什么都離不開人品,養(yǎng)花也一樣。他買花是看花開得正艷;等花謝了,他還去管?人無干日好,花無百日紅。什么花能常開不敗呢?”
我聽了這話,心里服氣,頻頻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