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群 金嘉豐 蔣啟東 王 冬 孫亞男
(遼寧省風沙地改良利用研究所,遼寧 阜新 123000)
遼西北風沙地紅干椒防風蝕栽培技術
王 群 金嘉豐 蔣啟東 王 冬 孫亞男
(遼寧省風沙地改良利用研究所,遼寧 阜新 123000)
闡述了紅干椒栽培,在品種選擇、培育壯苗、定植時間、栽培密度、肥水管理等方面鮮明的技術特點,為風沙地區(qū)紅干椒防風蝕豐產穩(wěn)產栽培生產,提供一套完整的實用技術。
風沙土;防風蝕;水土保持
紅干椒根系不發(fā)達,根系分布淺,喜濕潤肥分充足的土壤,光照10~15h,適宜發(fā)芽溫度25℃,不低于15℃,露地紅干椒栽培,在彰武地區(qū)田間生育期120~130d。
根據(jù)彰武地區(qū)沙地的氣候、土壤質地等條件,以國內外市場為導向,應選擇抗逆、抗病蟲、適應性廣、生長勢旺、優(yōu)質豐產的紅干椒品種,如辛農椒、益都紅等。
本地區(qū)無霜期短,為延長生育期,提高產量,宜采用設施育苗的方法。在農家房前屋后,3月初支設大棚或中拱棚,覆蓋強度好、透光率高的聚乙烯或聚氯乙烯無滴膜等薄膜覆蓋,封閉棚室烤地,提高棚室內的地溫和氣溫。
育苗土配制,選取未種過茄科作物的肥沃沙壤土7份左右,充分腐熟的農家肥3份,1m3床土拌入三元復合肥1kg、磷酸二氫鉀0.5kg,8%敵百蟲粉50g,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0.25kg,混拌均勻過篩。踩實,用木板刮平,同時備用播種后適量的覆蓋土。
選用色澤淺黃,籽粒飽滿,生活力強的種子,發(fā)芽率達96%以上,667m2用種50g。
溫湯浸種:將種子裝入30目的紗袋中,紗袋裝入種子后呈松散狀,系緊袋口,倒入種子體積6~10倍的溫水,溫度為55℃,不停搖拌,依溫度逐漸降低,續(xù)加開水,水溫維持55℃/15~20min,后水溫逐漸降到30℃左右時停止攪拌,搓除種皮粘液及辣味,然后換溫度為25~30℃的清水,繼續(xù)浸種8~10h后,將紗袋(種子)從水中撈出,用25~30℃的清水再投洗1遍,甩出漬水,適度晾曬,控干種子表皮的水膜。
將紗袋(種子)用2層濕毛巾包裹,毛巾外用干凈地膜適度包裹,再用棉被上下裹合,放在控溫儀控制的地熱線上,感溫頭放入紗袋處,溫度保持在28~30℃,每隔4~5h,搖動紗袋,通換種子間的空氣,并投洗1遍毛巾,再放入棉被中,約經(jīng)3~4d有70%的種子露白后,即可播種。
一般3月25日~4月5日播種。將苗床灌透水,水滲下后,用鑷子播種,點播法,點播密度5cm×5cm,覆土厚度0.8~1.0cm,用笤帚輕輕拍實,以下部水分稍潤濕覆土為宜,并及時覆蓋地膜,上部再支小拱膜保溫。
種子發(fā)芽出土期,播種床溫度白天應保持在28~30℃,夜間溫度保持在不低于22℃為宜;約70%出土后及時撤去覆蓋在床土表面的保濕地。苗床水分以保持苗床見干見濕為宜,如干旱,可晴天上午澆水,并及時排濕。
在植株高約15cm時,用15%多效唑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噴施處理1次。
5月1日左右,可用0.2%磷酸二氫鉀+0.2%尿素混合營養(yǎng)液兌水15kg噴施1次即可。
地塊選擇,以地勢平坦,通透良好,土壤有機質含量高的肥沃土地,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質為好。定植前7~10d,約5月15日左右,做高臺壟,臺面寬70cm,臺高15cm,小行距45cm,大行距55cm,結合整地667m2施腐熟優(yōu)質農家肥5000kg、鈣鎂磷肥、45%硫酸鉀復合肥、磷酸二銨各20kg、硫酸鎂1kg。
沙地春季溫度提升快,但后期雜草危害重,與植株爭奪肥水,宜采用黑膜覆蓋,覆膜前,造足底墑,噴施除草劑,667m2用施田補(33%二甲戊靈乳油)150~200mL,兌水50L均勻噴灑地表,施藥后保持土表濕潤效果好,中間鋪設單根滴灌軟管,膜邊角深埋多覆土,以防大風吹失(破)地膜,然后待移栽辣椒。
地膜內10cm深平均溫度穩(wěn)定通過12℃以上,平均氣溫達到15℃以上,此時定植為宜。一般5月末~6月初。
沙地總體肥力偏低,易于流失,定植密度偏高,一般667m2定植株數(shù)5000株。定植時以晴天下午為宜,起苗前10h左右,苗床澆透水,盡量帶土坨,少傷根系,膜上扎栽植穴,及時栽植,株距26cm,根系垂直,澆(滴)足底水,用濕潤土及時封垵。
定植時及時澆足(透)底水;定植后5~7d滴澆緩苗水,并隨澆水667m2追施尿素5kg,促進緩苗生長;緩苗水后間隔25~30d再滴澆1次,促進根系生長。在植株每次分枝開花坐果后,每隔10a滴1次水,隨澆水追施硫酸鉀(辣椒忌氯化肥,不能使用氯化鉀),以保證其果實膨大對養(yǎng)分的需求,一般5次左右;坐果后,結合澆水追肥,進行葉面噴施0.3%磷酸二氫鉀、0.2%尿素和適量噴施寶混合營養(yǎng)液,每隔7~10d噴1次,連噴2~3次。
紅果期則要控制澆水,防止植株貪青,促進果實轉色,減少爛果。
整枝可以促使果實個大,提高干鮮椒果品質等級檔次。
去瘋枝(營養(yǎng)枝、水杈)。當?shù)?次分枝開花(門椒)時,要及時去掉花蕾,及時修去第1對分枝以下的葉片和主莖的葉腋內長出的枝。
在選用抗病品種的基礎上,定植前后可噴灑20%病毒A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1.5%植病靈乳劑1000倍液,每隔7天噴1次,連噴3~4次。
實施3年以上輪作,秋季田間清除殘株,增施磷鉀肥,發(fā)病前1周開始噴70%加瑞農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每隔7~10d噴1次,連噴2~3次。
發(fā)病初期可選用72.2%的普力克水劑600~800倍液,或64%的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每隔5~7d噴1次,連噴2~3次。
采用溫湯浸種進行種子消毒處理,發(fā)病前后,用80%炭疽福美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噴霧,連噴2~4次。
苗床期注意防蚜,定植前2~3d施藥防治,在定植田間后,初發(fā)期可選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20%的啶蟲脒制劑10000~12000倍液噴霧防治,均勻噴霧提高藥劑的防治效果。
用0.2%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4%高效氯氰菊酯,20~30mL/667m2兌水15kg噴施。
每667m2噴施50%辛硫磷乳油50g兌水15kg防治。
果實色澤深紅、果皮皺縮、觸之椒角發(fā)軟是最佳采收時期,一般可分3~4次采收為宜。輕摘下果實,攤放在與地面有間距30cm高的席網(wǎng)架上,下部通風干燥,最好上部備搭陽棚,攤曬果層厚度不超過10cm。白天曬,勤翻動,并且要徹底,夜間用薄膜覆蓋防露水打濕果實。
彰武風沙地區(qū),十年九旱,尤其春季降雨少,季風大,常常造成農作物風蝕危害尤為嚴重。本技術以耐瘠薄、抗病、長勢旺的品種做為主栽品種,在此基礎上,著重強調培育壯苗的重要性,適宜的定植時間,規(guī)避春末夏初最后一次大風的風蝕侵害,同時,加強防草技術(沙地草害嚴重),運用以水帶肥,少施勤追等栽培技術,達到紅干椒的穩(wěn)產豐產,為農民探討出一條致富途徑。
1 劉柏,宋立峰,呂林輝,孫福軍,王俊國.遼寧彰武縣紅干椒膜下滴灌栽培技術.[J].中國園藝文摘,2012(3)
2 劉明賢,李玉環(huán),孟娟,魏淑霞,張華仁.北票市紅干椒豐產栽培技術.[J].吉林蔬菜,2010(1)
3 洪長春,李敬巖.彰武縣域經(jīng)濟發(fā)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13(10)
(責任編輯 張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