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邑縣農業(yè)局 程樂慶 高寶珠 張曉丹 李宏偉 張聰敏 孟慶勛 祝坤鵬 楊可可 韓帥帥
夏邑縣小麥生產情況調查
夏邑縣農業(yè)局 程樂慶 高寶珠 張曉丹 李宏偉 張聰敏 孟慶勛 祝坤鵬 楊可可 韓帥帥
2017年夏邑縣小麥種植面積8.64萬hm2,與2016年持平。為掌握小麥當前生產情況,夏邑縣農技人員于2017年3月27—28日對全縣不同區(qū)域的小麥生產情況進行了調查。
2017年對夏邑縣不同區(qū)域的苗情調查結果分析:一類苗面積6.11萬hm2,占70.7%,每667 m2群體92.3萬頭,單株分蘗4.7個、單株大分蘗3.6個、單株次生根9.3條、主莖葉齡7.8片。二類苗面積2.13萬hm2,占24.7%,每667 m2群體78.5萬頭、單株分蘗3.9個、單株大分蘗2.7個、單株次生根7.5條、主莖葉齡7.3片。三類苗面積4000萬 hm2, 占 4.6%, 每 667 m2群 體68.1萬頭,單株分蘗3.4個、單株大分蘗2.1個、單株次生根6.0條、主莖葉齡6.5片。與2016年同期相比:一類苗面積多333.33萬hm2、增長 0.5%,其中,每667 m2群體少1.2萬、單株分蘗少 0.3個、單株大分蘗持平,單株次生根多1條、主莖葉齡少0.4片;二類苗面積少200 hm2,降低0.9 %,其中,每667 m2群體少1.4萬頭,單株大分蘗少0.2個、單株次生根多1.1條,主莖葉齡少0.5片;三類苗面積少133.33 hm2,降低3.2 %,其中,每667 m2群體少1066.67萬hm2,單株分蘗少0.2個,單株大分蘗少0.3個,單株次生根多1.3條,主莖葉齡少0.4片。當前全縣小麥長勢好于2016年同期。
1.由于2016年小麥越冬前降雨次數(shù)多,立春后又降雪雨,病蟲害越冬基數(shù)高,特別是紋枯病、紅蜘蛛、蚜蟲呈較重發(fā)生趨勢,將隨氣溫回升迅速發(fā)生和蔓延。
2.少部分麥田存在缺肥癥狀。
根據(jù)2017年3月25日李集、何營、濟陽、會亭、郭店、曹集、太平、孔莊、駱集、王集10個鄉(xiāng)鎮(zhèn)10個農田土壤墑情監(jiān)測點,3種土壤含水量監(jiān)測結果分析:一是小兩合土2個采樣點0~20 cm土壤絕對含水量平均值為13.01%,相對含水量平均值為54.83%;20~40 cm土壤絕對含水量平均值為14.32%,相對含水量為59.69%;40~60 cm土壤絕對含水量平均值為15.86%,相對含水量為50.51%。二是兩合土5個采樣點0~20 cm土壤絕對含水量平均值為14.85%,相對含水量平均值為59.70%;20~40 cm土壤絕對含水量平均值17.31%,相對含水量平均值為54.53%;40~60 cm土壤絕對含水量平均值18.71%,相對含水量平均值為54.47%。三是淤土3個采樣點0~20 cm土壤絕對含水量平均值為16.13%,相對含水量平均值為69.54%;20~40 cm土壤絕對含水量平均值15.82%,相對含水量平均值為61.97%;40~60 cm土壤絕對含水量平均值16.81%,相對含水量平均值為50.72%。夏邑縣麥田耕層各分類土壤墑情基本適宜,個別地塊墑情不足。
而據(jù)2016年03月25日李集、何營、濟陽、會亭、郭店、曹集、太平、孔莊、駱集、王集10個鄉(xiāng)鎮(zhèn)10個農田土壤墑情監(jiān)測點,3種土壤含水量監(jiān)測結果分析:一是小兩合土2個采樣點0~20 cm土壤絕對含水量平均值為12.78%,相對含水量平均值為53.88%;20~40 cm土壤絕對含水量平均值為12.58%,相對含水量為52.44%;40~60 cm土壤絕對含水量平均值為14.60%,相對含水量為46.48%。二是兩合土5個采樣點0~20 cm土壤絕對含水量平均值為13.05%,相對含水量平均值為52.45%;20~40 cm土壤絕對含水量平均值13.97%,相對含水量平均值為44.01%;40~60 cm土壤絕對含水量平均值14.46%,相對含水量平均值為42.10%。三是淤土3個采樣點0~20 cm土壤絕對含水量平均值為12.27%,相對含水量平均值為52.90%;20~40 cm土壤絕對含水量平均值14.18%,相對含水量平均值為55.54%;40~60 cm土壤絕對含水量平均值13.97%,相對含水量平均值為42.14%。2016年03月25日所有監(jiān)測地塊均墑情不足,個別地塊處于輕旱狀態(tài)。
從監(jiān)測結果看2017年3月25日土壤墑情較2016年同期好,除個別地塊墑情不足外,整體麥田耕層各分類土壤墑情基本適宜,
由于2017年1月1日至3月20日,降雪雨水合計79.2 mm,墑情好于2016年同期,緩解于2月下旬,4 d最低氣溫-2~-3.2 ℃,3月上中旬7 d最低氣溫-0.7~-2.8 ℃對麥苗的影響,但仍然有處于低洼地段麥苗老葉受到凍害。2017年凍害面積533.33 hm2,與2016年相比減少333.33 hm2,下降38.5%,經過春季追肥、中耕等管理措施轉化升級473.33萬hm2,占88.8%。
當前發(fā)生面積3萬hm2,占種植面積的35%,防治面積有1.2萬hm2。螨田率32%,平均市尺單行螨量10頭,最高40頭。與2016年相比發(fā)生面積減少866.67 hm2,防治面積少1.13萬hm2,螨田率降低3%,平均市尺單行螨量減少13頭,最高減少140頭。
當前發(fā)生面積2.4萬hm2,占種植面積的28%,防治面積6 666.67萬hm2,蚜田率29%,平均百株蚜量10頭,最高34頭。與2016年相比發(fā)生面積減少8000 hm2,防治面積減少5 333.33 hm2,蚜田率降低13%,平均百株蚜量減少3頭,最高減少7頭。
當前發(fā)生面積3.2萬hm2,占種植面積37%,防治面積有2萬hm2,當前病田率40%,平均病株率7%,最高17%。與2016年相比發(fā)生面積減少4 666.67 hm2,防治面積一樣,病田率降低15%,平均病株率11%,最高降低16%。
發(fā)生面積6.33萬hm2,占種植面積73%,防治面積有6.13萬hm2,當前地塊每平方米有雜草75~220株,嚴重地塊每平方米有雜草500株。與2016年相比發(fā)生面積一樣,防治面積多2 666.67 hm2,一般地塊每平方米雜草多45~130株,嚴重地塊每平方米雜草多300株。
總體2017年病蟲害發(fā)生情況與2016年相比中度偏輕發(fā)生,發(fā)生程度達到1級。雜草發(fā)生情況與2016年相比偏重發(fā)生,麥田雜草種類主要有:播娘蒿、豬殃殃、野燕麥、薺菜、米瓦罐、牛繁縷等。發(fā)生程度達3級。
小麥拔節(jié)期的田間管理上要抓好以下主要技術措施:
對于未追肥的麥田,小麥生長發(fā)育已進入兩極分化明顯時期,每667 m2用化肥耬沖溝條施16~17.5 kg尿素,以促進穗大粒多。
由于麥田冬前及早春降雨次數(shù)多、田間濕度大,有利于病蟲害的滋生為害,每667 m2用12.5%禾果利30 g+50%辛硫磷乳油50 mL,對水50 kg防治紅蜘蛛、蚜蟲、紋枯病。
3月底至4月上旬,要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在預報有冷空氣寒流來臨之前,采取澆水、噴施葉面肥、激素、防凍制劑等措施,預防晚霜凍害。一旦發(fā)生凍害,應及時采取澆水施肥等補救技術措施,一般每667 m2追施尿素5~7 kg,促其盡快恢復生長。
4月下旬,小麥抽穗楊花期,每667 m2用20%三唑酮乳油50 mL+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 g+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 10 g+4.5%高效氯氰菊酯50 mL,對水50 kg葉莖噴霧防治小麥白粉病、銹病、赤霉病、蚜蟲的危害,確保豐收。
5月初,小麥授粉開始灌漿后,進行葉面噴肥,每667 m2用磷酸二氫鉀150~200 g,對水50 kg葉面噴肥或高鉀性腐殖酸復合液肥800倍液葉面噴肥。脫肥麥田加尿素0.5 kg,間隔7 d進行第2次葉面噴肥,每667 m2用磷酸二氫鉀150~200 g,對水50 kg葉面噴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