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卉
(韶關市博物館,廣東 韶關 512000)
淺談圓中國夢之博物館社會教育的發(fā)展
——韶關市博物館社會教育工作啟示
許卉
(韶關市博物館,廣東 韶關 512000)
博物館社會教育是博物工作者在不斷探索中,通過長期的工作實踐總結出來有利于促進社會和諧文明的公益教育模式。它是依托社會自然文化遺產資源,利用博物館這一特殊文化傳播載體進行的普及性教育,其特點是公益性服務,具有廣泛的民眾性和直觀的趣味性,老少皆宜,是啟迪民眾銘記歷史、弘揚歷史文明、普及自然科學的宣傳平臺,能夠積極發(fā)揮引導民眾提升素質,普及人文科學的教育作用。以此達到豐富民眾的愛國主義情操,促進社會文明和諧,圓中國夢的現實目的。因此,博物館社會教育工作發(fā)展前景意義重大,任重道遠。
博物館;社會教育;服務職能;傳播作用
博物館是以致力于社會自然文化遺產,包括現在和將來的有形及無形遺產的保存、延續(xù)和傳播的社會公益性服務機構。因此,博物館三大功能之一的傳播功能就是承擔起社會公益性教育的責任,為社會和國民服務,向民眾傳承歷史文明,弘揚民族精髓,普及自然科學,借以見證歷史,激勵民眾愛國主義情懷,弘揚民族精神而進行的傳播活動。
人類歷史源遠流長,自然科學浩瀚無垠,被保留收藏的社會自然文化遺產遺跡,大都系統地保存珍藏在博物館中。因此,博物館社會教育的服務職能是依托現有的社會自然文化遺產資源的陳列展出、圖文講解、數字化展示、文史宣傳和組織紀念活動的方式,教育民眾銘記歷史、弘揚民族精髓、追憶歷史遺跡、傳承民族傳統、普及科普知識,以此“見證歷史,以史鑒今,啟迪后人”。使之承擔起以民眾為服務對象的社會教育責任,同時還肩負著保存、延續(xù)人類歷史有形和無形文化遺產的歷史使命。
博物館社會教育是面向民眾進行的公益普及性教育,其傳播作用旨在提高民眾素質,增強民族凝聚力,普及自然科學,有效促進社會文明和諧。它是架起社會與民眾和諧、人與自然和諧的橋梁,是傳承歷史、弘揚民族、宣講正能量的紐帶,是延續(xù)歷史文化、綜合外來文化和創(chuàng)新文化的傳播平臺。
博物館社會教育發(fā)展理念就是充分利用博物館現有的歷史人文自然科學的社會教育資源,最大限度發(fā)揮出社會教育作用。與時俱進,體現時代性,富有創(chuàng)造性。
韶關博物館位于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人文地理優(yōu)越的歷史名城韶關市,韶關市擁有珍藏人文歷史文物藏品的博物館,記錄革命史的北伐紀念館和省委舊址紀念館,還有具有科學研究價值和普及自然科學的礦山博物館,以及保留著嶺南民俗的韶陽樓、風采樓等多處名勝場館,面對得天獨厚的社會教育傳播資源,作為博物館工作者深感無比的自豪和驕傲,就如何肩負起博物館社會教育服務職能和發(fā)揮好社會教育的傳播作用,是我們面臨的新挑戰(zhàn)和需要深刻認識的重要課題。
在社會教育工作中我館充分認識到,要想使社會教育工作得到蓬勃發(fā)展,學習是積累知識和拓寬思維的重要法寶,從自身建設入手,通過知識的不斷積累,員工的思想才會進步,觀念才能轉變,作風才會改進,素質才能提高,確保工作無私敬業(yè),才能培育出富有理想的品質團隊。
社會教育工作的基礎是以飽滿的工作熱情,輕裝上陣,樹立起為社會和民眾服務的理念,恪盡職守,心系民眾,少犯教條主義和本位主義錯誤,充分發(fā)揮工作主動性,確保社會教育工作的正常開展,才能撫育出品質優(yōu)良的服務團隊。
學以致用是博物館社會教育發(fā)展動力,要想社會教育深入人心,必須堅持解放思想、廣開思路、挖掘潛力,把心思用在工作上,把精力用在事業(yè)上,靈活運用現有的社會教育資源,才能確保博物館的社會教育工作上新臺階,才能打造出良好形象的精英團隊。
社會教育的真諦是啟迪民眾、傳承歷史、普及科學。因此,必須堅持求真務實,在創(chuàng)新中發(fā)展,保持嚴謹的工作作風、科學的工作態(tài)度,擴展思路,實事求是,群策群力,虛心學習外界開展社會教育的新經驗、好方法,找出工作新支點,勇于挖掘歷史、革命史、人文自然科學、民族文化等新資源,在勇于進取中,拓寬我館社會教育新天地,錘煉出新穎的硬骨頭團隊,才能真正實現圓中國夢的目的。
學習是有效提高員工基本素質的基本要素,是促進思想進步、業(yè)務過硬、增進知識的良方,我館領導針對存在的問題,采取了多樣化的學習培訓與崗位競爭考核相結合的上崗模式,做到上崗前集中培訓,考核合格的、思想和業(yè)務水平過硬的同志,率先走向工作崗位。建立起上崗后再學習再提高和定期復核優(yōu)勝劣汰的長效機制,使員工能夠及時吸收新的知識,補充新的能量,不間斷地強化員工的自身素質和業(yè)務水平的提高,以確保我館的工作質量和服務質量達標,擁有一支富有理想品質優(yōu)良的團隊。
我館還在端正工作態(tài)度和轉變工作作風上狠下功夫,建立起員工之間的互幫互學、互相監(jiān)督,主管部門定期檢查監(jiān)督機制,并在館內設立了觀眾意見箱,發(fā)放意見表,以廣大參觀者的意見作為考核員工工作的依據,采用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管理模式,我館還制定出工作中個人服務禮儀和講解員行為規(guī)范、再學習獎勵辦法和服務質量評定標準等一系列規(guī)章制度,工作中不放松任何蛛絲馬跡。正確對待參觀者提出的意見建議,有錯必糾。以確保社會教育工作的正常開展,培育出作風優(yōu)良的服務團隊。
為了確保現有社會教育資源的真實性、針對性、趣味性,對我館現有的社會教育資源,聘請有關專家學者,本著尊重和還原歷史的科學態(tài)度,進行系統的整合編撰修改,利用科技電子技術手段制作多樣化的電子書、數字影像、仿真電子視頻、電腦拼圖游戲等,使社會教育內容更加豐富新穎和貼近平民化。在全館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下,通過以圓中國夢的目的為工作主題,利用社會歷史事件和名人紀念日為契機,面向社會大舞臺,有組織地走向街頭巷口開辦喜聞樂見的道德講堂和豐富多彩的紀念活動,進行針對性的社會教育工作。如在市中山公園成功舉辦了多期以 “圓中國夢,愛我中華”“紀念抗日戰(zhàn)爭勝利七十周年”“紀念孫中山誕辰一百五十周年系列活動”“粵北礦業(yè)對新中國建設貢獻的現身說法”等題材的大型紀念和宣講活動,深受廣大觀眾的喜愛,同時也受到領導的好評和媒體的關注。
中小學生是社會教育工作的重點傳播對象,因此我館利用寒暑假期,組織舉辦了多期以了解歷史,探索自然小講堂為主題的科普教育活動,如以大自然地貌的變遷、人類動植物的演變、礦產的形成為背景,制作成視頻趣味性節(jié)目,讓學生們了解科學、相信科學、崇尚科學。館里還定期經常組織人員下鄉(xiāng)到基層接地氣,廣泛傳播社會教育知識,利用電視電臺廣泛的媒體作用,擴大對市民教育的影響力和宣傳力,讓廣大參觀者了解歷史,宣揚民族精髓。通過不懈的努力,我館年接待參觀人數逐年以10%穩(wěn)步遞增,各項社會教育活動收效頗豐,在引導廣大市民積極響應韶關市創(chuàng)建國家級精神文明城市和衛(wèi)生城市的號召方面,做出了應有的貢獻,受到韶關市領導的好評和廣大市民的贊譽,在工作中打造出有良好形象的精英團隊。
我館在社會教育工作中勇于求實創(chuàng)新、擴展思路、群策群力,本著求真務實、實事求是的工作態(tài)度,不斷吸收國內外博物館社會教育工作的新經驗,在學習中開闊眼界增長見識。還積極收集相關反映人文歷史和自然科學等社會教育新素材,如到孫中山故居、廣州市博物館和黃埔軍校紀念館收集關于孫中山先生的有關資料,到韶關民間挖掘收集民風民俗文化的遺跡,到南雄追尋到了南絲綢之路的歷史遺跡,到馬壩去探尋馬壩人遺跡,探索社會自然文化科學,將發(fā)現和收集的新資源,充實到現有的社會教育資源中,使我館的社會教育的發(fā)展后勁和生存的條件有了強有力的保證,在創(chuàng)新中求生存,錘煉出有特色品牌硬骨頭團隊。
總之,我館在開展社會教育工作中嘗到了甜頭,體會到加強隊伍建設,提升員工思想和業(yè)務素質是首要任務,與時俱進、求真務實是必須具備的工作品質,精益求精、一絲不茍是必須恪守的工作態(tài)度,兢兢業(yè)業(yè)、無私奉獻是必須擁有的精神,積極向上、勇于創(chuàng)新是必須樹立的發(fā)展理念。我們懷著赤誠之心,心系民眾,積極發(fā)揮激勵民眾共同圓中國夢的工作熱情,確保博物館的社會教育工作持續(xù)發(fā)展。通過不懈的努力,員工的素質得到明顯提高,工作氛圍和精神面貌煥然一新,我館的社會教育工作有了長足的發(fā)展和進步,我們的工作越來越深受廣大民眾的認同和喜愛。然而它也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歷史使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完成的,任重道遠,為圓中國夢,仍需努力努力再努力。
[1]齊善鴻.精神管理[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2.
[2]陶華坤.都市教育[M].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2014.
[3]丁鳳云.文化的力量[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14.
[4]韶關市博物館.韶關文博論叢[M].廣州:廣州出版社,2012.
[5]王宏鈞.中國博物館學基礎[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G258
A
許卉(1986-),女,四川,學士學位,宣教部副主任,助理館員,研究方向:博物館社會教育及推廣、博物館教育及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