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冬梅
(四川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四川 成都 610101)
箏曲《山丹丹花開紅艷艷》的藝術特色
趙冬梅
(四川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四川 成都 610101)
古箏曲《山丹丹花開紅艷艷》是將民族特色樂器和革命歷史精神有機結合的作品。選擇該題目,通過對古箏版本的演奏技巧和情感表達的論述,可以了解如何充分發(fā)揮民族樂器的功能。其演奏技巧包括音程與八度相結合,節(jié)奏輕快活潑。該曲中表現(xiàn)的情感方面包括安靜柔美、熱烈歡快和陜北人民對紅軍深情厚意等。
古箏;演奏技巧;藝術特色
彈奏古箏既要有扎實的功底,還應該把握好古箏曲子的藝術特點,一首樂曲表現(xiàn)的情緒情感根據(jù)聽眾角度。《樂記》是我國古代著名的音樂理論著作,它指出:“凡音之起,由心生也”。樂,作為六藝之一,其對個人情感的影響,早就被先人所準確把握。不同的“樂”,可以表現(xiàn)人的不同感情,或者不同的人的感情,所謂喜、怒、哀、樂、愛與敬,皆可用“樂”表達[1]。目前,音樂界對古箏相關理論的探索,尚為不多。本文打算以《山丹丹花開紅艷艷》這首古箏曲為實例,探索其演奏技巧和它的藝術特色。
現(xiàn)如今廣為流傳的《山丹丹花開紅艷艷》,是由老前輩關鶴巖領頭的創(chuàng)作小組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創(chuàng)作的具有濃濃陜北民族特色的音樂作品。在延安時期,黨就定下了文化藝術大眾的、民族的方針,奠定了文藝要為革命服務的基調(diào)。這種體現(xiàn)以人民大眾音樂的傳統(tǒng)是長期存在的[2]。由此可見,在創(chuàng)作之時,該曲就兼顧民間藝術與政治宣傳雙重考慮。關先生的創(chuàng)作小組最終挑選出其中的四首民歌,即《抗日將士出征歌》《咱們的領袖毛澤東》《邊區(qū)生產(chǎn)歌》《翻身道情》[3]。但上述四首歌不能滿足當時的政治需求。關鶴巖又提出需要增加一首反映中共中央紅軍首先到達陜北時的歌曲,一首體現(xiàn)這一重大革命轉(zhuǎn)折的歌曲[4]。經(jīng)過反復商量后,創(chuàng)作小組最終決定把《跟上共產(chǎn)黨把革命鬧》以及《永遠跟著毛主席》兩首作品為創(chuàng)作素材,加以改編[5]。便最終形成了現(xiàn)在的由劉烽作曲、編曲的《山丹丹花開紅艷艷》,后來由焦金海改編成古箏版本。
箏曲《山丹丹花開紅艷艷》,從古箏曲版本的演奏技巧的層面上來看,就有不少藝術特色。
(一)揺指的使用
《山丹丹花開紅艷艷》一曲開始就使用了mp(中弱)的揺指,讓整首曲子一開始就有一種引人入勝的音樂美感。加上左手流水般的刮奏和一個琶音,讓揺指技巧更加生動。彈奏搖指時,肩部要非常放松,但也要適度,就像俗話說的“你不可能非常溫柔地搬起一塊石頭啊!”所以既不能捏緊,更不能僵硬。
(二)音程與八度相結合
樂曲第一部分便注重音程與八度相結合。在引子部分,一個sol的揺指自然過渡到了連續(xù)的音程與八度。將樂曲所表達的情緒由平緩推向了第一個高潮。樂曲的第二部分,從原歌設計者的初衷來看,此部分是要表達人民大旱之盼云霓的心情。與此同時,右手的五八度要連續(xù)而飽滿,左手的re la四度音程使情緒能夠變寬,左右手相結合,便能將情緒完全釋放出來。
(三)活潑的節(jié)奏
為了表現(xiàn)陜北人民迎接紅軍時載歌載舞的熱鬧場景和人民的興高采烈,該曲還要注重節(jié)奏的把握。不管是在學習還是表演彈奏古箏曲《山丹丹花開紅艷艷》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把握好節(jié)奏。另外,在本曲的引子部分,最好能夠體現(xiàn)由弱到強的力度變化,使聽眾很容易進入心曠神怡的意境之中。此外,控制好每一個手指,以便在彈奏時可適當去強調(diào)最高音與最低音[2]。
有人說:“音樂是表達人們內(nèi)心情感的窗口,音樂是聽覺藝術,通過音響可以抒發(fā)內(nèi)心的情感?!惫P者深以為然,本文所言箏曲《山丹丹花開紅艷艷》更是如此。從深層次看,則是要通過本曲傳達一種豐富飽滿的感情,表現(xiàn)人民對黨和紅軍的熱愛。這種熱愛大致包含幾種情感:其一,安靜柔美,其二,熱烈歡快,其三,深情厚意。
(一)安靜柔美
引子部分首先就構建了一種美妙的氛圍。安靜而柔美的意境可以迅速將人們帶入了陜北高原,曲子以中弱音開始,中弱音的二分音符的揺指仿佛可以輕輕撫過人心,起到清風撫面的良好效果。為了達到較好的效果,演奏者掌握的節(jié)奏常常不是很快,而要由慢進入稍快的境地,使聽者的情感由安靜柔美的愜意中帶到了光明之地。
(二)熱烈歡快
該曲進入主旋律部分以后,便呈現(xiàn)出與引子略微不同的特點。箏曲一方面要體現(xiàn)古箏本身的特點,另一方面又不能違背原有陜北信天游的藝術特色。故而,這部分的情感表達,為了加強這種情感表達,樂曲呈現(xiàn)的音色也應該更有激情,更加飽滿而清脆。由此,具有聲音特色的藝術形象開始具有了畫面感。人們很容易聯(lián)系到樂曲所欲表達的主題,即紅軍馬上就要進入陜北時,陜北人民熱烈期待他們到來的熱鬧場面。
(三)深情厚意
紅軍既已到達陜北,接下來應當表現(xiàn)人民的喜悅之情,樂曲的第三部分迅速在第二部分的基礎上,感情迅速升華。隨著曲子彈奏的速度略慢,整個感情基調(diào)顯得更為深情。樂曲的結束部分又出現(xiàn)了樂曲的主題部分,從大的層面上講,有點類似ABA的曲式結構。這一次的主題的演奏要與第一次主題形成鮮明的對比。體現(xiàn)出當?shù)厝嗣竦馁|(zhì)樸、熱情的感情特征。
通過分析這首《山丹丹花開紅艷艷》,我們可以大致地了解陜北箏曲的音樂風格特征以及演奏技巧。其中的演奏技巧可圈可點之處為數(shù)不少。大略者有三:其一,揺指及八度的使用,以達到相應的情感表達效果;其二,根據(jù)情感的發(fā)展合理控制節(jié)奏,該活潑時活潑,該溫婉時溫婉;其三,注意彈奏的力度,以表達曲子的生命力。就情感表達而言,箏曲《山丹丹花開紅艷艷》表達的情感大致分為三類,即安靜柔美、熱烈歡快和深情厚意。
[1]文劍鋒.儒家樂論與生命教化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論文,2011.
[2]徐玲娜.1935-1945年間延安音樂文化結構的生成與發(fā)展研究[D].西安音樂學院碩士研究生論文,2011.
[3]侯旻霞.經(jīng)久不衰的美麗[J].音樂天地,2010.10:40-41.
[4]王曉淮.《山丹丹開花紅艷艷》的二度創(chuàng)作[J].文學教育,2009:83-84.
[5]趙樂.《山丹丹開花紅艷艷》是陜北民歌嗎?[Z].廣播歌選,2015-04-16.
[6]馬楠.淺談鋼琴改編曲《山丹丹花開紅艷艷》[J].青春歲月,2015(13).
趙冬梅,女,漢,研究生在讀,四川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研究方向:學科教學(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