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下半年的幾件事,把一些地方的扶貧干部推到了風口浪尖。
先是一件震驚全國的刑事案件。2016年8月24日,甘肅省康樂縣阿姑山村一位80后母親在殺死四個孩子之后自殺,其丈夫也隨后自殺。鋪天蓋地的輿論,似乎忽略了這首先是一起惡性殺人案件,而一致把矛頭指向當?shù)馗刹糠鲐毑涣е聭K案發(fā)生。
同年11月初,湖北省巴東縣委書記一篇批評部分貧困戶“等靠要”的文章,也被不少輿論認為“更應該反思干部的工作是否做到了位”。
在這兩件事情中,如果說輿論對基層干部的質(zhì)疑還有想當然的成分,但隨后湖北省建始縣兩村干部精準扶貧涉嫌造假被立案審查,則被一些輿論認為這坐實了對扶貧工作的種種猜測,更有些輿論把少數(shù)人的違法亂紀與扶貧工作中出現(xiàn)的偏差混為一談。
實事求是地說,貧困的發(fā)生和消滅貧困,都有其自身的規(guī)律。在全球范圍內(nèi),反貧困還在探索之中,而中國對世界減貧的貢獻率超過70%,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聯(lián)合國千年發(fā)展目標的國家,中國很多扶貧經(jīng)驗正在全球推廣。這些成績的取得,廣大基層干部功不可沒。
隨著扶貧向縱深發(fā)展,越來越多的黨政機關、企事業(yè)單位參與到扶貧工作中,一些沒有接觸過扶貧工作的同志,開始進入扶貧工作領域。在這個過程中,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比如,由于對扶貧工作的艱巨性和復雜性認識不夠,提出了一些不切實際的目標;出于搞好工作的急迫心情,出現(xiàn)了一些越俎代庖、扶貧資源使用不合理等問題。
這些問題的出現(xiàn),絕不是精準扶貧工作的全貌,更不能得出“這屆干部不行”的結(jié)論。
去年年底,一本2014年出版的《縣委書記們的主政謀略》引起了廣泛的關注。作者是一位退休縣委書記,他收集了110多位縣委書記的真實故事,詳細闡述了縣委書記的行為準則以及背后的邏輯。
作者認為基層干部壓力大、責任重,“哪個方面出了亂子,都不好向上級和百姓交代”。身處扶貧工作第一線的同志更是如此。因此,一方面,全社會要理解他們、相信他們對黨和人民事業(yè)的忠誠;另一方面,對扶貧工作出現(xiàn)的偏差要正視,切實加以改進。
2017年已經(jīng)來臨,距離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任務時限越來越近。肩負著帶領群眾建設全面小康社會重任的基層干部,在新一年的新征程上,要堅定信心,緊密團結(jié)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以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為指針,再創(chuàng)佳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