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燕
(汕頭市澄海職業(yè)技術學校,廣東 汕頭 515000)
讓歌聲更動人
陳曉燕
(汕頭市澄海職業(yè)技術學校,廣東 汕頭 515000)
聲樂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科學。它通過美好的聲音,清晰的語言來表達真實的情感,引起觀眾內心的共鳴。如何使歌聲更動人呢,本文從以下幾個觀點進行論述:首先是熟悉歌詞、分析歌詞,結合歌曲的時代背景,對歌曲的意境進行充分的想象,接著要了解歌曲的音樂風格,然后充分運用歌曲的各種藝術處理,最后是聲與情相結合,忘我地歌唱。
聲樂;作品;技巧
要唱好一首歌,除了要具備良好的樂感、科學的發(fā)聲技巧以外,對演唱作品內涵的理解以及如何表現(xiàn)這種內涵也是十分重要的。好的音樂作品,是由作曲家、作詞家完成之后,再由歌唱者不斷的再創(chuàng)造完成的。因此,要理解作品內容,分析藝術表現(xiàn)手法,再經過個性化處理有感情的演唱,才能唱出動人的歌聲,獲得作品所希望的藝術效果。對作品的分析和處理可以通過以下幾點入手:
通過歌詞理解作品的內涵。拿到一首新歌,可以先從朗讀歌詞開始,反復地有感情地朗讀可以使你更深刻地理解歌曲的思想內容。歌曲用詞十分地精練,短短的幾句中包含著很深的含義。比如演唱歌劇《傷逝》中的《一抹夕陽》要從歌詞“沖開封建家庭的牢籠去尋找自由的愛情”中理解到子君與涓生對自由戀愛的渴望。歌詞“望著窗前,熟悉的身影”又反映出了封建社會對愛情的束縛。所以,熟悉歌詞,從歌詞入手對歌曲進行分析,這是有感情演唱的第一步。
任何一部聲樂作品,都與其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有密切的關系,都必然留下歷史的烙印。所以,了解作品的創(chuàng)作年代、政治形勢、社會背景等等,對于理解歌曲所要表現(xiàn)的思想內容是很有幫助的。那么,在了解了作品各個方面后,就要盡量發(fā)揮音樂的想像力,把自己想像成為作品中的詩人,作家或者主人公,想像著一幅幅的圖畫,身臨其境般地進入角色。比如歌曲《在松花江上》的歷史背景是1932年日本帝國主義武裝侵略中國東北的事件,東北的老百姓在“9.18”事件后被迫逃亡,離開了“有森林煤礦和滿山遍野大豆高梁”的家鄉(xiāng)在外流浪的悲慘生活和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思念。了解了這首歌的歷史背景之后,便能更好地表達出歌曲中對家鄉(xiāng)地思念之情和對“日本侵略者的那種痛恨以及離鄉(xiāng)背井的生活之苦,才能身臨其境地感受作品。
每一首聲樂作品都有它的風格,這種風格與作者所處的時代、環(huán)境以及民族有很大的關系。不同的生活習慣、民族的文化傳統(tǒng),形成了不同的民族音調,不同的時代形成了不同風格的音樂?!对谀沁b遠的地方》是一首流行于青海一帶的傳統(tǒng)民歌。1939年作曲家王洛賓在西寧遇到從塞外流落到此的哈薩克族歌手。他記下了二十余首哈薩克族民歌,并以這個民族音調為素材,創(chuàng)作了《在那遙遠的地方》這首歌曲。所以演唱這首歌的時候,要唱出哈薩克人在遼闊的草原上一邊牧羊一邊哼唱的那種既奔放又深情典雅的感覺。了解歌曲的音樂風格,對于表現(xiàn)作品的內涵具有重要的作用。掌握了歌曲的音樂風格才能把音樂表現(xiàn)得更有感染力。
速度是指樂曲的快慢,音樂的速度與樂曲的內容是密切相關的。一般來說,表現(xiàn)激動,興奮,歡快,活潑的情緒與快速度相配合。田園風格的,比較抒情的往往用適中的速度。而頌贊的、挽歌、沉痛的回憶等,則多與慢速度相結合。有的歌曲從頭到尾都是一種節(jié)奏,而有的則前后形成對比。比如《牧笛》全曲分為A,B兩段,A段描述的是傍晚草原的美麗景象,夕陽下,霞光把綠草染成一片燦燦的金黃色,這時牧民開始吹響牧笛并放聲歌唱。所以A段的速度稍慢,而且比較自由,給人以開闊舒暢的感覺。歌曲轉向B段的時候伴奏速度也轉向“稍快”,讓人不禁聯(lián)想到牧民趕著牛羊回來的情景,吹著悠揚的牧笛,和著藍天白云,聽著牧民爽朗的笑聲……因此這段的速度轉為稍快,給人感覺活潑歡快,樂曲加上顫音和跳音,更好地表達了牧民愉悅的心情。
音樂的力度是指音樂的強弱變化,力度由弱到強可以產生由遠到近的空間感,也可以表達情緒由低到高,力度由強到弱則可表現(xiàn)情緒下沉或漸遠結束之感。比如歌曲《牧笛》的A段的第一句“啊”字可以由弱到強,這樣就可給人遼闊的空間感,仿佛置身于草原之中,而最后一句“啊,晚霞多壯美”用由強到弱的力度又可以給人以漸漸遠去的感覺。所以,更好地運用力度的強弱不但可以表現(xiàn)音樂的旋律美,還可以表現(xiàn)歌曲的情感美處理歌曲力度時就要根據人物的思想和音樂的意境來把力度運用得恰如其分。
歌曲歌詞的容量和內容都比較少,但是仍存在著情緒的起伏變化,要把這種變化唱好最重要的是找出歌曲的高點和低點。歌曲情緒的最高點便是歌曲的“高潮”。高潮通常在歌曲的中后部,一般要突出高點就要把低點放低作為鋪墊,一步一步地推上去。比如歌曲《黃水謠》A段所描繪的一派豐收安樂的生活正是為B段的悲哀與憤怒作鋪墊。B段開始描述了鬼子進村,“奸淫燒殺”的行為,造成了家鄉(xiāng)“一片凄涼”的老百姓無家可歸的悲憤,高點就在“丟掉了爹娘回不了家鄉(xiāng)”這個句子上。所以A段與B段在情緒上要形成很大的對比。A段便是歌曲的低點,一步步地為高點作準備。只有唱出高低點的對比,才能更好地表達歌曲的情緒發(fā)展。
在分析了歌曲的歷史背景,音樂風格以及處理手法之后,還要將聲與情結合起來,把自己融入歌曲的角色中,丟掉一切來自思想上和聲音技巧的束縛,忘我地歌唱。歌唱是需要全身心投入和參與的一種表演藝術,不只是靠嗓子、靠氣息或共鳴,應該把這些因素和人的心靈互相結合在一起?!坝媚愕男撵`去唱歌”,唱歌要想感動聽眾就必須先感動自己,使自己處于興奮、激動的狀態(tài)中,使自己進入歌曲的意境中,聲情并茂、技藝結合,才能唱出歌曲的內涵,使歌唱達到感人的境界,產生更好的藝術效果。
J616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