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政
(200120 上海木誠木律師事務所 上海)
淺議住宅權不受侵害的價值屬性
劉 政
(200120 上海木誠木律師事務所 上海)
住宅是人們生活、生存的場所,更是人們寄寓溫情與安寧的家園。作為個人的棲息之地,住宅自古以來就受到特別的保護,儼然作為與社會相對隔離的堡壘。近現(xiàn)代以來,住宅不受侵犯權已經成為普適性人權,它通過私人領域的劃定,保護著人的安全、自由、自主,并以此凸顯人的尊嚴。正是住宅不受侵犯權對人具有如此重要的價值,各國均將其納入憲法之中,并以不同于物質財產權利的精神性權利而印刻在法律文本與民眾心間。
住宅權;私人領域;價值闡釋
住宅不受侵犯權的財產權屬性是指住宅作為一個有形物,當屬財產的范疇,權利人可以享有全面的支配權利。奧地利學者諾瓦克指出,“‘住宅’一詞——或按英國的說法‘家就是我的城堡’——也表明了保護住宅和財產權利之間的相互關系”。
就住宅作為一項財產而言,是人非常重要的一項財產,也是人生存的基礎。個人住宅既是一個公民的棲身之所,同時也是個人從自然狀態(tài)中通過勞動獲取財富形成的一種財產權利,作為私人財產,不得受到其他個人或者公共權力的不法或者不當?shù)母深A。私權具有相對于政府權力的神圣性,正是因為個人這一財產權的存在,才為個人的居住自由和政治上獨立的個體地位奠定了基礎。
住宅不受侵犯權的安全權屬性是指住宅及其住宅之內的財產安全、人身安全和信息安全等,并延伸出個人對于住宅安全進行自我保護的防衛(wèi)權。住宅安全在早期社會主要是住宅之內的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中國臺灣學術界有學者認為:“人民的住居自由,保障人民可以享有一個安寧的居住空間。也就是人民在其所居住的房舍之內可以不受國家公權力違法侵犯,這個保障人民擁有住居自由權利,在其本質上也寓有保障人民生命與財產安全之旨焉,因為家宅往往提供人民生命與財產的保障依據(jù)。因此無故私闖他人住宅者,尤其是在夜間而遭屋主擊斃時。屋主往往不必擔負刑責?!?/p>
其次,住宅不受侵犯權也是人的社會安全的要求。對人的安全之威脅不獨來自自然界,也來自人類本身。自然人、組織和國家的失范行為都對個人安全構成威脅。如果沒有一個相對獨立于社會的私域,那么公民的生命、財產、精神等諸方面的利益安全就沒有了基本保障。正是因此,住宅是界分國家權力、社會和個人領域的產物,它劃定了一個不受干預的場域,以此排除一切形式的侵犯。
住宅不受侵犯權的自由權屬性是指公民支配住宅的自由和住宅內活動的自由。具體來說包括以下內容:一是同意他人進出、停留住宅的自由。這是指公民可以同意他人進入自己的住宅或者要求別人離開自己住宅的自由,或者說是他人未經主人同意不得擅自進入住宅或者經主人要求離開或在住宅內逗留。二是自己進出住宅的自由。這是指公民的住宅不被限制進出,不被強制從住宅中遷出的自由。三是住宅內活動的自由。是指公民在住宅這一私密領域之內的活動一般不受干預,是人自主性的要求和體現(xiàn)。
住宅不受侵犯權體現(xiàn)了消極自由的價值觀,是一種免受干擾的權利;加之住宅的自然屬性之一就是其領域性(空間性)。因此,住宅不受侵犯權內在包含了公民的獨處、在住宅內不與社會和他人發(fā)生聯(lián)系、保持內心寧靜的權利和自由。住宅權蘊涵的公民保持個人獨立、甚至個人孤獨的價值,在日益喧囂的現(xiàn)代社會中顯得彌足珍貴。概言之,住宅不受侵犯權使得住宅既是人們自己的遮風避雨場所,更是尋求私人生活安寧、自由、完全屬于自己的領地。尤其在壓力巨大的現(xiàn)代社會,不受侵犯的住宅是緩解精神緊張情緒的避難所。在家千般好,出門時時難的民諺,反映出住宅對人們上述愿望的滿足所具有的意義。住宅不受侵犯權保護的是人,它對人的自由的實現(xiàn)所具有的價值是住宅權入憲的主要原因。
自主即自我判斷、自我選擇與自我評價,它構成了人的內心的一種自在力量,以用來抵抗社會和他人的干擾與評判。在個人與社會關系方面,住宅不受侵犯權是公民合理對抗社會的需要,它隔開了社會與個人的直接聯(lián)系,外在的世界與內在的世界只是通過人的社會活動來加以聯(lián)系。作為私人不受限制的空間,住宅是人與社會相隔離的自然屏障。在社會中人的一切行為都要接受社會的評價,但在住宅里則幾乎完全是自由和自主的。如果說住宅不受侵犯權的自由價值意味著公民私域的保有和住宅內的行為自由的話,自主價值則更強調住宅內的行為免受評價,尤其是免受法律的評價。
個體的聯(lián)合、個體對社會的倚賴,并不意味著人只是以聯(lián)合體一員的惟一身份角色存在的,不應排斥個人自主空間的保有,甚至反而使得個人自主空間更顯重要。住宅隔阻著社會和個人、防止人在過度社會化過程中迷失自己。住宅是人的最基本的自主空間、自治領域。住宅權保護著公民在住宅內的行為的自主,保障著公民在住宅內的行為是不受道德評價的,以使每個人在住宅內真正有安全感和歸屬感,這樣他的社會生活也才會有意義。
住宅權蘊涵的自主價值內在包含了對住宅隱私的尊重。隱私按照學者的理解,即公共領域中的私生活概念。在這一領域中,個人不受或不應受到別人的干涉,能夠做和想他所中意的任何事情按照他自己的方式去追求他自己的利益。住宅不受侵犯權為個人隱私提供了特殊保護。只要在明確群己權界基礎上,住家內的行為、信息都可作為隱私來保護。特別是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人類的生產與生活方式不斷改變,與大眾傳播、通訊和交際手段日臻現(xiàn)代化對應的是:私人生活、私人空間更容易被他人侵犯。在此背景下,旨在保留與外界相對隔離的寧居或獨處環(huán)境以及只屬于自己的私人生活和內心世界的安寧的住宅隱私權顯得尤為必要。
總之,人性要求住宅保存五感:歸宿感、親密感、私密感、安穩(wěn)感和自在感。住宅不受侵犯權入憲的價值正是與個人的安全、自由、自主乃至家庭的保護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是人身自由和人格尊嚴的體現(xiàn),它側重的是公民對國家公權力所擁有的權能,防范的是外部強力的干涉與侵犯。
[1]曼弗德雷·諾瓦克.民權公約評注——聯(lián)合國《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3.
[2]理查德·派普斯.財產論[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3.
[3]理查德·派普斯.財產論[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3.
[4]陳新民.憲法學釋論[M].臺北:三民書局,2005.
[5]龐凌,繆嵐.安全·自由·自主──住宅不受侵犯的價值蘊含[J].法律科學,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