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劉儀洲
美麗的勞動
文丨劉儀洲
西北的七月,恰恰是最美的時候。不說那絢麗多彩、如詩如畫的丹霞,也不說那澄澈空靈如天空之境的茶卡鹽湖,只是那農(nóng)田中隨處可見的油菜花,在西北的山巒間鋪開連綴成原野汪洋后,便成就了一種奪人心魄的美麗。但這次的旅行中,更有一種美,超越自然,非天工所能造就,那便是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的美絕非語言可以描述。只有當我佇立在陰暗幽冷的石窟內(nèi)時,才能體會到心頭的悸動。佛像莊嚴、慈藹地注視著你;壁畫美妙,述說著遠古的神秘。千萬雙藝術(shù)巨手,將我碎成輕塵,飄浮在洞窟內(nèi)。莫高窟的美無疑是由工匠的勞動凝成的。那佛像的每一道衣褶、每一寸皮膚,那壁畫的每一筆紋路、每一種色彩,都盛滿了工匠們的汗水與心血。由勞動點亮的莫高窟之美,還有更加獨特的地方。
高爾基說過,勞動是世界上一切歡樂與一切完美事情的源泉。但勞動不僅創(chuàng)造了美,勞動本身更是美的。它不僅美在肉體的動作,更美在精神的寄托。勞動的行為,是鐵匠掄起大錘砸向燒紅的鐵塊,一起一落間肌肉縮緊與舒張,充滿著力量,展示著人類最原始的美;或是布衣女子于機前織布,纖纖玉指輕輕梳理揉動,柔婉纏綿,讓百煉鋼都化成繞指柔。這些都充滿了美感。而每種勞動,無一例外都寄托著勞動人民的美好愿望。這些愿望質(zhì)樸動人,這就是勞動的精神內(nèi)涵。正是這種精神的存在,才使我們每每看到勞動中的人,心中都充滿了欣喜與希望。
就像莫高窟吧。靜靜坐臥在絲綢之路上的它,不是標本,而是生命。一千年風沙的沉淀,一千年朝代的更迭,使莫高窟這支樂曲更加悠揚雋永??纱竽w沙,既是奇景,又是惡魔。沙塵暴,泥石流,還有劫匪,無數(shù)人的生命因此凋謝在沙漠深處。人們?yōu)槠砬笃桨矚w來,開始在石壁上開鑿洞窟,塑立佛像,進行虔誠的祭拜。因而,莫高窟是人們靈魂的凝結(jié),正是這種精神使它活過一千多年,仍血脈暢通,呼吸勻停。
勞動之美也多見于文字。“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烈日炙烤后背,汗水滴落黃土,這樣生命力旺盛蓬勃的場景,體現(xiàn)了人與自然和諧交融的精神。農(nóng)夫們力盡而不知熱,只求為家人提供更好的生活,這樣的勞動蘊含生命之美。“千金募戰(zhàn)士,萬里筑長城”,“黃河戰(zhàn)骨擁長城”,千萬人筑長城,戰(zhàn)長城,死長城。血肉澆灌,白骨堆積,長城得以高高矗立在中國北方,宣示華夏不容侵犯的凜然威勢。守衛(wèi)山河,造福蒼生,這樣的勞動蘊含悲壯之美。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陶潛醉心田園,披星戴月,自給自足,自得其樂。這樣的勞動蘊含詩意之美?!皡⒉钴舨?,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從勞動中更是誕生了美麗的愛情。古希臘神話記載,西西弗斯被宙斯判處將巨石推上山頂,到達山頂后巨石又因自身重量而落回原處。在這永無止息的徒勞而無望的勞作中,支持西西弗斯的便是他的責任感。他認為只要把石頭推上山頂,他的責任就盡到了,石頭是否滾下山,與他無關(guān)。不計成敗,只求無悔,這樣的人連上帝都無能為力。這樣的勞動蘊含哲理之美。
正如文藝復興時期哲學家們所贊美的那樣,人的勞動是神圣的。他們所說的多半是體力勞動,是肌肉、汗水與喘息,而當今社會更普遍的腦力勞動,表面看來波瀾不驚,風卷云舒皆在一瞬,卻在某種程度上,更為深刻地影響了人類歷史的進程,它又何嘗不美呢?從古時棋盤上的激烈廝殺,到如今人工智能的廣泛應用,從三國時的爾虞我詐,到全球化時期科學家們共同勾畫人類的未來,人類智慧的美麗,超越古今中外,成為永恒。
勞動是人類亙古不變的主題。勞動是美麗的,勞動中的人更是美麗的。勞動的美麗走過千年,還將繼續(xù)洗滌凈化人們的靈魂,讓人們在繁雜紛擾的世俗生活中,依舊葆有一顆純粹真摯的心。
點評
自然是美麗的;但在作者眼里,更有一種美,巧奪天工,動人心魄,引人遐思,那便是勞動所創(chuàng)造的美。據(jù)此,作者將讀者帶入一個美學奇跡:敦煌莫高窟。那超凡脫俗的神秘,凝結(jié)著工匠們的汗水與心血,印證了勞動成果之美。
作者進一步思考,指出不光是勞動成果,單是勞動本身,無疑更美。于是,作者以詩一般的語言,闡述了洋溢于肉體動作、精神寄托間的勞動之美,抒發(fā)勞動愿景,彰顯勞動精氣神,并再次回扣莫高窟。正因凝聚了人們的靈魂,蘊含了勞動之美,莫高窟才會風韻久存,歷久彌新,享譽全球。
作者再將目光投向傳統(tǒng)文化,啟迪讀者“勞動之美”一直以來經(jīng)由古典文化作為一種精神火炬代代相傳。一句句詩詞從作者筆下流淌出來,又加以經(jīng)典神話傳說,于靈動文氣間引出勞動所蘊含的生命之美、悲壯之美、詩意之美,以及哲理之美……
然而,這仍只是體力勞動;作者的目光并不止于此。還有另一種勞動:腦力勞動,人類智慧的舞臺。至此,全文境界進一步提升。通古覽今、暢談中外間,我們不得不嘆服于作者的思維深度。經(jīng)過前文層層遞進,逐步拓展提升,作者得出結(jié)論并由衷贊嘆:“勞動是美麗的,勞動中的人更是美麗的”,呼應標題,其文學功底、人文情懷盡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