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蕭紅
后花園(節(jié)選)
文丨蕭紅
世界上竟有這樣謙卑的人,他愛了她,他又怕自己的身份太低,怕毀壞了她。他偷著對她寄托一種心思,好像他在信仰一種宗教一樣。鄰家女兒根本不曉得有這么一回事。
不久,鄰家女兒來了說媒的,不久那女兒就出嫁去了。
婆家來娶新媳婦的那天,抬著花轎子,打著鑼鼓,吹著喇叭,就在磨房的窗外,連吹帶打的熱鬧了起來。
馮二成子把頭伏在梆子上,他閉了眼睛,一動也不動。
那邊姑娘穿了大紅的衣裳,搽了胭脂粉,滿手抓著銅錢,被人抱上了轎子。放了一陣炮仗,敲了一陣銅鑼,抬起轎子來走了。
走得很遠很遠了,走出了街去,那打鑼聲只能咝咝啦啦聽到一點。
馮二成子仍舊沒有把頭抬起,一直到那轎子走出幾里路之外,就連被娶親驚醒了的狗叫也都平靜下去時,他才抬起頭來。
那小驢蒙著眼罩靜靜地一圈一圈地在拉著空磨。
他看一看磨眼上一點麥子也沒有了,白花花的麥粉流了滿地。
那女兒出嫁以后,馮二成子常常和趙老太太攀談,有的時候還到老太太的房里坐一坐。他不知為什么總把那老太太當作一位近親來看待,早晚相見時,總是彼此笑笑。
這樣也就算了,他覺得那女兒出嫁了反而隨便了些。
可是這樣過了沒多久,趙老太太也要搬家了,搬到女兒家去。
馮二成子幫著去收拾東西。在收拾東西時,他看見針線簍里有一個細小的白骨頂針。他想:這可不是她的?那姑娘又活躍躍地來到他的眼前。
他看見了好幾樣東西,都是那姑娘的。刺花的圍裙卷放在小柜門里,一團扎過了的紅頭繩子洗得干干凈凈的,用一塊紙包著。他在許多亂東西里拾到這紙包,打開一看,他問趙老太太,這頭繩要放在哪里?老太太說:“放在小梳頭匣子里吧,我好給她帶去?!?/p>
馮二成子打開了小梳頭匣,他看見幾根扣發(fā)針和一個假燒藍翠的戒指仍放在里邊。他嗅到一種梳頭油的香氣。他想這一定是那姑娘的,他把梳頭匣關了。
他幫著老太太把東西收拾好,裝上了車,還牽著拉車的大黑騾子上前去送了一程。
送到郊外,迎面的菜花都開了,滿野飄著香氣。老太太催他回去,他說他再送一程。他好像對著曠野要高歌的樣子,他的胸懷像飛鳥似的張著,他面向著前面,放著大步,好像他一去就不回來的樣子。
可是馮二成子回來的時候,太陽還正晌午。雖然是秋天了,沒有夏天那么鮮艷,但是到處飄著香氣。高粱成熟了,大豆黃了秧子,野地上仍舊是紅的紅綠的綠。馮二成子沿著原路往回走。走了一程,他還轉回身去,向著趙老太太走去的遠方望一望。但是連一點影子也看不見了。藍天凝結得那么嚴酷,連一些皺褶也沒有,簡直像是用藍色紙剪成的。
他用了他所有的目力,探究著藍色的天邊處,是否還存在著一點點黑點,若是還有一個黑點,那就是趙老太太的車子了。可是連一個黑點也沒有,實在是沒有的,只有一條白亮亮的大路,向著藍天那邊爬去,爬到藍天的盡頭,這大路只剩了窄狹的一條。
趙老太太這一去什么時候再能夠見到,沒有和她約定時間,也沒有和她約定地方。他想順著大路跑去,跑到趙老太太的車子前面,拉住大黑騾子,他要向她說:“不要忘記了你的鄰居,上城里來的時候可來看我一次?!钡擒囎右稽c影也沒有了,追也追不上了。
他轉回身來,仍走他的歸途,他覺得這回來的路,比去的時候不知遠了多少倍。
他不知為什么這次送趙老太太,比送他自己的親娘還更難過。他想:人活著為什么要分別?既然永遠分別,當初又何必認識!人與人之間又是誰給造了這個機會?既然造了機會,又是誰把機會給取消了?
他越走他的腳越沉重,他的心越空虛,就在一個有樹蔭的地方坐下來。
他往四方望一望,他望到的,都是在勞動著的,都是在活著的,趕車的趕車,拉馬的拉馬,割高粱的人,滿頭流著大汗。還有的手被高粱稈扎破了,或是腳被扎破了,還浸浸地泌著血,而仍是不停地在割。他看了一看,他不能明白,這都是在做什么;他不明白,這都是為著什么。他想:你們那些手拿著的,腳踏著的,到了終歸,你們是什么也沒有的。你們沒有了母親,你們的父親早早死了,你們該娶的時候,娶不到你們所想的;你們到老的時候,看不到你們的子女成人,你們就先累死了。
馮二成子看一看自己的鞋子掉底了,于是脫下鞋子用手提了鞋子,站起來光著腳走。他越走越奇怪,本來是往回走,可是越走心越往遠處飛。究竟飛到哪里去了,他自己也把捉不定。總之,他越往回走,就越覺得空虛。路上他遇上一些推手車的,挑擔的,他都用了奇怪的眼光看了他們一下:你們是什么也不知道,你們只知道為你們的老婆孩子當一輩子牛馬,你們都白活了,你們自己還不知道。你們要吃的吃不到嘴,要穿的穿不上身,你們?yōu)榱耸裁椿钪畹媚敲雌饎牛?/p>
他看見幾個賣豆腐腦的,搭著白布篷,篷下站著好幾個人在吃。有的爭著要多加點醬油,而那賣豆腐腦的偏偏給他加上幾粒鹽。賣豆腐腦的說醬油太貴,多加要賠本的。于是為著點醬油爭吵了起來。馮二成子老遠地就聽他們在嚷嚷。他用斜眼看了那賣豆腐腦的:你這個小氣人,你為什么那么苛刻?你都是為了老婆孩子!你要白白活這一輩子,你省吃儉用,到頭你還不是個窮鬼!
馮二成子這一路上所看到的幾乎完全是這一類人。
他用各種眼光批評了他們。
他走了一會,轉回身去看看遠方,并且站著等了一會,好像遠方會有什么東西自動向他飛來,又好像遠方有誰在招呼著他。他幾次三番地這樣停下來,好像他側著耳朵細聽。但只有雀子的叫聲從他頭上飛過,其余沒有別的了。
他又轉身向回走,但走得非常遲緩,像走在荊蓁的草中。仿佛他走一步,被那荊蓁拉住過一次。
終于他全然沒有了氣力,全身和頭腦。他找到一片小樹林,他在那里伏在地上哭了一袋煙的工夫。他的眼淚落了一滿樹根。
鑒賞:
蕭紅出生于民國初年的黑龍江地主人家,從小在女子學校讀書,后來積極參與學生活動。既生于動亂年代,蕭紅的一生難免坎坷,顛沛流離多年后,二十歲出頭的她開始專心寫作并出版作品集,后來移居上海,與多位民國時期的大家交往甚密。1940年蕭紅前往香港,卻病痛纏身,又遭戰(zhàn)亂襲擾,僅兩年之后便香消玉殞。蕭紅去世之時不過三十來歲,但她留下的作品足以展現(xiàn)出她的驚人才華,乃至她去世后,多位作家、評論家紛紛發(fā)文表示哀悼與惋惜。
蕭紅的小說跟許多同時代作家的作品一樣,動人之處在于其真實感。她想要記錄真實的人物、真實的生活,至于小說通常所需的戲劇效果,她并不在乎。技巧在這里讓位于赤裸的質感。小人物的命運就這樣不加評論地呈現(xiàn)在讀者眼前。蕭紅的筆觸可能初讀起來太過平淡,就連描寫悲傷都只是一筆帶過,作者的聲音完全躲在幕后,并不想渲染什么氣氛,烘托什么情緒。仿佛古典中國畫,幾筆勾勒之下有大量留白。很多時候,情緒不需要寫出來,讀者亦心如明鏡。更多時候,人們感受到的不只是一種情緒,或者他們也不知道自己感受到的究竟是什么。作者不想深究,只愿如實轉達,這也是真實的一部分。
蕭紅的比喻十分出彩,并不追求復雜華麗的意象,反而直白、簡單、到位,頗有幾分王維的意味?!八{色紙剪成”的藍天,一條白亮亮的路,讓人不禁眼前一亮,一幅夏日田園風光自然而然地鋪展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