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峰
內(nèi)蒙古巴彥淖爾市田家炳外國語學校
高中音樂課堂教學中學生審美意識培養(yǎng)
白玉峰
內(nèi)蒙古巴彥淖爾市田家炳外國語學校
依據(jù)新課改最新出臺的教育目標:在高中音樂教學中,教師要采用多種方式來促進學生音樂鑒賞能力及審美意識的提升。學生通過音樂鑒賞課程的學習后,可以有效培養(yǎng)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意識、音樂感受力,同時對于內(nèi)在情感豐富的學生及音樂素養(yǎng)起到了決定性作用。本文從高中音樂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審美意識的具體策略進行深入解析。
高中音樂;課堂教學;審美意識
音樂本身就自帶有極強的藝術(shù)表達形式,同時也蘊含了豐富的審美知識。結(jié)合新課改具體要求,需要在課堂教學中以提高每一位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為根本,在音樂鑒賞課程中來實現(xiàn)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這就需要教師要借助一切音樂活動來增強學生的音樂審美感受,以審美的視角來引導學生進行課上的實踐活動,從而讓學生獲取更多的音樂審美體驗。
由于高中音樂教學同小學、初中的教學針對性有所不同,高中生們普遍在成長過程中累積到大量的生活經(jīng)驗,通過小學及初中音樂課程的學習后擁有了一定的音樂情懷,但其音樂感受還欠缺深度,這就需要音樂教師可以從學生課下生活為突破口,結(jié)合學生平日里感興趣的音樂形式為著力點,在實踐教學中進行適當?shù)囊龑Ъ把由臁H绠斍暗母咧猩枷矏哿餍幸魳?,但是幾乎都對音樂教材中的戲曲、民歌等傳統(tǒng)音樂作品了解甚少,且沒有過高的熱情。在開展這類課程學習時,學生普遍都興趣索然,根本沒有提高學生自身的鑒賞能力及審美意識。為此,音樂教師可以在實際鑒賞課上融入一些學生熟知,且感興趣的流行音樂,積極找出傳統(tǒng)音樂與流行音樂所共通的契合點,由此來增強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學生快速投入到傳統(tǒng)音樂類型的鑒賞學習中來。
例如:在學習《多彩的民歌》這一單元內(nèi)容時,教師可以將流行歌曲與民族音樂進行有效融合,可以向?qū)W生講述我國上世紀八十年代大街小巷都在傳唱的流行歌曲,譬如《黃土高坡》、《山溝溝》等,在社會上可謂刮起了一股西北風,并在講述《高亢的西北風》這一教材內(nèi)容時,可以穿插著為學生播放這兩種歌曲,學生在生活中一定聽到過這樣的旋律,也會不自覺的跟著哼唱,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習有關(guān)戲曲音樂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找尋加入戲曲元素的流行音樂,如《北京一夜》、《新貴妃醉酒》、《當愛已成往事》、《花田錯》等歌曲,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結(jié)合流行音樂形式來共同學習,可以更為深入的理解戲曲中的音樂唱法的技巧及音樂魅力,在回味戲曲音樂旋律的同時,也增強了戲曲審美意識及音樂鑒賞力。同時,教師也可在音樂學習中,將一些加入古詩詞、散文等帶有濃厚文學色調(diào)的流行音樂向?qū)W生進行講解,這樣類型的音樂可以促使學生在聆聽的過程中可以將音樂與文學進行緊密融合,教師可引導學生站在文學基點上看待音樂作品,品讀歌詞中所傳遞出的文學價值,如:《東風破》、《青花瓷》等。學生在具體學習中,教師也可借助音樂知識來幫助學生分析不同流行音樂特征,以此來提高其音樂辨識度,促使學生在主動獲取音樂知識的同時,提升自身的音樂審美能力及鑒賞力。
若想讓高中生通過音樂課程學習后,可以快速提升音樂審美意識,不能單憑課上鑒賞一兩首音樂作品就能達到的,切記不能一蹴即就,因為音樂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長期累積的過程,需要學生在課上通過教師的深入引導來不斷地鑒賞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細細品味音樂創(chuàng)作者所要表達出的真實情感,詳細了解音樂創(chuàng)造背景,在音樂旋律的影響下來漸漸增強其審美意識及音樂鑒賞能力。
例如:教師可以在音樂鑒賞課上適當?shù)淖寣W生哼唱優(yōu)秀音樂作品的主旋律,先加深學生對該類型音樂的印象。尤其是針對教材中較為經(jīng)典的優(yōu)秀作品,被多種樂器進行演繹的音樂曲目,學生在聆聽的同時教師也要適當為學生講述音樂背后的故事,從而引發(fā)學生的音樂情懷,在故事背景的襯托下引起學生的共鳴,激發(fā)出音樂審美意識。如小提琴曲《梁山伯與祝英臺》、《二泉映月》等,這樣的音樂本身具有濃郁的地域特色及生動的故事情節(jié),結(jié)合故事背景與音樂彈奏技巧來豐富學生對于音樂內(nèi)涵的真實感受,在學習中進入到音樂意境當中去,對于促進學生音樂審美意識有重要的影響。
在高中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對實際教學資源及方式進行優(yōu)化整合,結(jié)合當前較為流行且適用的多媒體教學方式進行具體教學,這樣既滿足了新時期教學形式要求,又改進了傳統(tǒng)教學中單一化的教學模式,進而激發(fā)出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熱情,挖掘出學生潛在的音樂審美意識,從而為學生創(chuàng)設出提升審美能力意識的有效環(huán)境。例如:在開展音樂鑒賞課程中,針對古琴曲《流水》作品進行欣賞時,教師可借助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中國最具代表性的十大名曲,使學生有一個大致的了解。教師隨后可以提出這樣一個問題:琴師可以將旋律彈奏的如此奇妙,到底有什么訣竅呢?之后讓學生跟隨教師來一起進行有關(guān)音樂知識的學習。在具體授課中,教師可將古琴演奏方法進為學生進行總結(jié):天音、地音和人音,并重點向?qū)W生介紹天音。通過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下,可以讓學生在具體欣賞中提升音樂鑒賞能力,增強了音樂審美意識,使學生音樂素養(yǎng)得到全面的提升。
高中音樂教師在具體課程實踐教學中,需要結(jié)合不同學生的認知水平,深入挖掘出教材中的審美素材,從而促使學生通過在不斷的學習音樂知識過程中,既提升了自身的音樂鑒賞力,還增強了音樂審美感受,提升了音樂審美能力,切實感受到音樂世界里所呈現(xiàn)出的美好旋律,使得學生可以盡情享受到音符背后的趣味體驗,全面提高了學生綜合音樂素養(yǎng)。
[1]李雅寧.高中音樂課堂培養(yǎng)學生審美意識的研究與實踐[J].吉林教育,2016(22).
[2]王明霞.高中音樂課堂教學如何培養(yǎng)學生審美意識[J].中學課程資源,2016(2):46-47.
[3]章慜.如何在高中音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J].吉林教育:綜合,201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