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麗
(100022 北京愛接力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 北京)
論網絡環(huán)境下的著作權保護
林 麗
(100022 北京愛接力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 北京)
我國著作權立法相對較晚,再加上網絡環(huán)境的影響,網絡環(huán)境下的著作權的主體,對象,內容都有了一定的變化,網絡著作權遭到侵犯的案例也頻頻發(fā)生,這些無疑都侵犯了作者的合法權益,擾亂了社會公共秩序,本文以此為出發(fā)點,通過分析網絡著作權的概念,特點,探討了我國網絡著作權保護現狀,從而提出了如何完善我國網絡著作權保護的相關措施。
網絡環(huán)境;網絡著作權;保護
互聯(lián)網被廣泛應用,人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也都發(fā)生了翻天地覆的變化,著作權所涉及的范圍更廣且更深,但是隨著而來的網絡著作權侵權案例也是與日俱增,直接危害到了著作者的合法權益,隨著知識產權保護的呼聲越來越高,網絡著作權的保護也是勢在必行,很顯然,我國現有的法律制度已經展現了一定的滯后性和局限性。這也是本文研究的重點。
網絡著作權是公民或者單位依法享有的權利,是主體對于文學作品、藝術作品或者科學作品在網絡傳播過程中享有的專有性權利,包括人身和財產兩種權利。這一概念的產生是隨著網絡時代而來的,由于網絡環(huán)境下,知識產品的被復制比較容易,成本且低,因此保護就比較困難,因此如何保護網絡環(huán)境下著作權就顯得尤為重要。
1.用戶著作權意識有待進一步提升
用戶著作權侵權涉及到的主體包括供應商和廣大用戶,網絡著作權是指著作者對于網絡環(huán)境下產生的作品具有合法享有權的權力,就如同網絡技術一樣,是具有一定價值和使用價值的,除非經過著作權人同意,其他主體不得擅自使用或者復制他人知識產品的,只不過網絡環(huán)境下的著作權變得比較多元,但是我們應該樹立一種“使用他人智慧結晶是需要付出一定代價”這種觀念的,當下盜版產品盛行就可以看出用戶對于著作權這一權力的理解是有待進一步提升的。意識決定行為,因此目前用戶在保護著作權意識方面的欠缺是導致網絡著作權遭侵犯的根本原因,也是未來保護網絡著作權工作中的重點工作之一。
2.網絡作品專有權和用戶的利用權難以平衡
所謂的用戶合理使用權是指在法律允許的情況下,不必征得著作權人的同意也無需支付相應報酬而合理使用他人著作權的合法權力。此概念中的關鍵詞就是“合理”,但是何為“合理”,何為“不合理”卻是一個難以界定的概念,雖然《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22條列舉了12種屬于合理使用的情形,但是這些情形卻沒有包含網絡環(huán)境下版權合理使用的問題。著作權的保護所依據的法律制度是絕對的、不可更改的,但是這與網絡的自由性、傳播速度快等特性是存在一定的矛盾性的,試想一下,如果所有網絡作品權利保護也像傳統(tǒng)作品那樣執(zhí)行,那么網絡力量的發(fā)揮必然會受到阻礙。因此,一旦著作權被很好的保護起來,必然會影響用戶的合理使用權發(fā)揮,這樣是不利于文化傳播和相互借鑒的??傊?,我們目前面臨難得的一大難題就是如何保護網絡著作權作者合法權益,同時又不能限制用戶對于網絡著作作品的合理使用呢?
3.著作權法律制度還有待完善
其實,我國對于網絡環(huán)境下的著作權保護是經過了一段發(fā)展時間的,比如先后經過了傳統(tǒng)著作法的修訂、頒布《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慢慢的開始建立網絡環(huán)境下著作權法律保護體系,但是網絡環(huán)境使得網絡著作權的形式也是日益多樣化而且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在未來的發(fā)展也是不可估量的,這就給著作權的法律保護制度建設提出了挑戰(zhàn)。我國原有的著作權法律制度立法關于網絡信息版權的保護比較模糊,也沒有具體的法律規(guī)范,這就給執(zhí)行帶來了一定阻力。
1.增強用戶的著作權意識
網絡信息包括網絡技術同樣具有價值和使用價值,除非著作權人同意,任何群體或個人都不能無償的復制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通過采取加大對侵犯網絡著作權處罰力度的方法,使人們在合理利用網絡作品的同時牢記版權規(guī)定,自覺的維護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同時,我們應該加大對網絡作品著作權保護的宣傳力度,使廣大群眾從根本上是認識到網絡作品的商業(yè)價值和經濟效應,實現群眾自覺維護網絡作品著作權的目標。
2.適當擴大《著作權法》中規(guī)定的合理使用權限
我國《著作權法》第22條中規(guī)定了12條合理使用情況,這樣使得很多行為可以直接對號入座,但是這種“規(guī)定性”的法律制度卻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網絡時代推動了著作的發(fā)展,著作權的范圍更加廣泛,這就使得原有的12條已經不能滿足網絡著作權合理使用的情形。因此我國應在著作權保護法律制定時考慮定性而不是定量。結合美國相關立法,本文認為可以規(guī)定以下幾要素來確定何為“合理使用”:第一,使用作品的性質和目的;第二,享有著作權的作品的性質;第三,在所使用的作品中,被使用部分與整個作品的比例是否失當,比例若失當則不能視為合理。這種以確定要素符合性的方式可以有效的適當擴大著作權合理使用權限。
3.加大對技術措施的法律保護制度
網絡環(huán)境下的著作權和傳統(tǒng)著作權存在明顯差異,因此一旦遭到侵權,傳統(tǒng)的解決方式也不能很好的起到應有的作用,加強相關立法是必須的,但是立法相對應網絡時代的發(fā)展總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技術措施的有效保護也必須提上日程。換言之,我們應該建立多元化的技術性保護措施,從立法和技術雙管齊下,遏制網絡著作權侵權案例的發(fā)生。具體而言如下:第一,將技術措施法律化,只有法律允許了它的存在和合法性,它才能很好的發(fā)揮作用,保護著作的版權和領接權;第二,加大懲處措施,將技術措施遭受侵犯的實施行為融入法律保護的范疇,并且按照情節(jié)追求行為者法律責任。
綜上可以看出,計算機網絡的力量與日俱增,給各行各業(yè)帶來的便利是不容質疑的,但是也存在一些弊端,比如本文談到的網絡著作權遭侵犯的問題,但是保護網絡作品的著作權,確保著作人合法權益不受侵犯也是勢在必行的,本文從技術方面和法律制度完善以及提升網絡著作權意識等方面提出了解決對策,希望對網絡著作權保護的工作有所助益。
[1]江忠英.民間文學藝術作品著作權問題研究(一)——民間文學藝術作品著作權客體范圍研究[J].電影評介,2007年04期.
[2]胡沐曦.淺談數字圖書館建設中的著作權保護問題[J].科技情報開發(fā)與經濟,2007年01期.
[3]張力偉.淺論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著作權保護[J].法制與社會,2008年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