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誠實信用原則的經(jīng)濟法解讀*

2017-01-25 10:55盧代富劉云亮
政法論叢 2017年5期
關鍵詞:公法私法經(jīng)濟法

盧代富 劉云亮

(西南政法大學經(jīng)濟法學院,重慶 401120)

誠實信用原則的經(jīng)濟法解讀*

盧代富 劉云亮

(西南政法大學經(jīng)濟法學院,重慶 401120)

誠實信用原則雖源自民事活動當事人所遵循的私法規(guī)則,但該原則的適用卻不囿于私法范疇,公法意義上的誠實信用有著其相對獨立的內涵及其要求。誠實信用作為一種倫理規(guī)范和道德要求,其內生的“誠”與“信”義,已超出當事人契約自由的約定。誠實信用不僅僅反映主體自我認知自我尊重自我約束和相互尊重他人情感的內外要求,而且借此提升界定為民事法律的一項基本原則。經(jīng)濟法也強調當事人要誠信,主張恪守誠實信用原則,其出發(fā)點是為了維護當事人交易的平等性、公平性和安全性,是確保及維護國家、集體、第三人和社會公共利益。經(jīng)濟法構建和維護的是一個彰顯有序、誠實信用和公開透明的市場經(jīng)營主體制度,誠實信用是構建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秩序及其運行機制的基礎和保障。誠實信用原則將促進我國社會主義經(jīng)濟市場化、市場規(guī)制化、規(guī)制秩序化、秩序民主化、民主透明化、調控法治化等等。

誠實信用 私法自治 公益誠信 經(jīng)濟法價值

誠實信用原是社會民事活動一項重要基本規(guī)則,被賦予民事活動“帝王條款”地位,它不僅成為民事法律制度基本原則,而且也構成了私法領域核心準則。我國構建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更加注重誠實信用制度建設。信用體系建設是市場經(jīng)濟機制核心內容,這是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進一步發(fā)展的最根本保障機制。我國較為重視信用制度建設,中共十六大報告和十六屆三中全會決議已經(jīng)明確了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方向和目標。國務院先后發(fā)布《關于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若干意見》(2007年)、《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guī)劃綱要(2014-2020 年)》(2014年)、《企業(yè)信息公示暫行條例》(2014年)等一系列行政法規(guī),提出構建社會信用體系基本框架和運行機制,明確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guī)劃遠景。①2014年國務院決定實施企業(yè)登記注冊制度改革,實行“寬進嚴管”,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牽頭組建企業(yè)信息公示體系,并在條件成熟下不斷吸納以推進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為主要內容,逐漸建立和發(fā)展完善我國社會公共征信體系,致力推進誠信文化建設、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等激勵機制。與此同時,部門法學者也就構建誠實信用制度及其規(guī)制對策等相關問題進行探討,研究拓展誠實信用原則的認知及其適用范疇,尤其是在公法層面解讀誠實信用原則的本質及其實用價值。誠實信用已不局限適用于私法領域,現(xiàn)成為各法域所共同普遍關注的構建社會公共秩序內容的一個重要法律和道德準則。本文從經(jīng)濟法視角,解讀和認知誠實信用原則,求解構建社會誠實信用制度的適用等有相關問題。

一、誠實信用的本意及法意

誠實信用之源由來已久,是人之美德?!抖Y記·祭統(tǒng)》:“是故賢者之祭也,致其誠信,與其忠敬”。 就字義而言,“誠信”二字有先后,先“誠”后“信”,方能行?!吨杏埂吩弧罢\者天之道,誠之者人之道?!贝艘庹Z義“誠”主要是從天道而言,“信”主要是從人道而言,充分彰顯儒家為人之道之要義,表明先輩明理,立身處世,當以誠信為本?!罢\”之為本,然固有之,效法天道,此致誠信,此乃為人之道。“誠”為本,“信”于“誠”,“誠信”合一則完美和諧,其本意即誠實無欺,信守諾言,言行相符,表里如一。有誠則實,有信則用,誠實信用乃為人之本。基于此,自古以來,將“誠實信用”列為人之倫理規(guī)范和道德標準,并作為人們從事民事活動和交往的行為規(guī)范之一。人與人之間強調倡導誠信交往,誠實不欺,講求信用,實現(xiàn)人人皆以誠相待。表明我國古代“誠信”為禮,是人之本“禮”數(shù)及“儀”表,屬于典型行為規(guī)范要求的基本內容之一。

誠實信用從一般倫理規(guī)范和道德標準要求上升到法律規(guī)范,并明確其作為民事活動一項基本原則,這個轉變最初源于古羅馬時期。而將誠實信用等一些道德行為規(guī)范引入法律規(guī)范,并漸漸列為近現(xiàn)代民法基本原則,則可究源自羅馬法。如誠實信用理念在羅馬法上,較早顯現(xiàn)于一般惡意抗辯訴權,有學者認為一般惡意抗辯與誠實信用原則是同源而生的,具有同源價值意義。[1]后來大陸法系民法典也漸漸吸納羅馬法做法,將“善意”發(fā)展成為“誠信”之意。例如法國民法典雖未明確認可一般惡意抗辯訴權的存在,但卻在其第1134條明確了“契約應以善意履行之”內容,這表明“善意”的誠信價值存在,認可誠實信用的法律意義。再如1863年撒克遜民法典第858條也作了類似內容規(guī)定,即明確契約之履行,除依特約法規(guī)外,應遵守誠實信用。如此之規(guī)定,使誠實信用漸漸成為民事活動的基本原則。19世紀末,隨商品經(jīng)濟、市場經(jīng)濟進一步發(fā)展,資本主義自由經(jīng)濟充分發(fā)展,毫無限制的契約自由和自由競爭放任主義已經(jīng)造成社會諸多矛盾尖銳化,經(jīng)濟危機已不可避免,自由無序的競爭引發(fā)社會經(jīng)濟的動蕩不安。作為大陸法系重要的國家法國,便將誠實信用等道德行為規(guī)范的內容,通過立法植入民法典內容之中,并強化為近現(xiàn)代民法基本原則,將民事活動的一般倫理道德規(guī)范要求提升至法律規(guī)范層面的“誠實信用”約束效力,將道德規(guī)范和法律規(guī)范有機地融合起來,以更好地協(xié)調各種社會矛盾和沖突, 促成當事人將完全體現(xiàn)個人本位的“契約自由”漸漸向體現(xiàn)“誠實信用”社會公序理念的社會本位觀轉變。至此,“誠實信用”原則入法高潮開始涌現(xiàn)。如1907年,《瑞士民法典》第2條明確將誠實信用內容表述為“無論何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均應依誠信為之”;《德國民法典》第242條從債務人義務的角度明確規(guī)定,“債務人須依誠實信用,并參照交易習慣,履行其給付”;1947年日本修訂后的《民法典》第1條第2款也正式引入誠實信用內容,并列為基本原則。英美法系國家也極為關注誠實信用原則,在表達上則更多從當事人義務和責任等方面強調誠信內容,往往表現(xiàn)強調當事人忠實義務、履約和守法勤勉義務等。我國1986年《民法通則》第4條“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愿、公平、等價有償、誠實信用的原則”和《合同法》第6條“當事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等有關誠實信用的立法規(guī)定表明,我國已將誠實信用定位為民事活動基本法律原則之一。2017年公布的《民法總則》第7條規(guī)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秉持誠實,恪守承諾” 正是如此。將誠實信用定位為民法基本原則,是民事活動最根本的要求,體現(xiàn)了市民社會和民事基本法涵蓋了平等理念,充分彰顯民法的固有性和倫理性。[2]這表明,誠實信用作為社會倫理規(guī)范和道德要求,其內生的“誠”與“信”義,不僅限于當事人的約定,而且還有社會公益性要求。誠實信用不僅滿足當事人的自我認知、自我尊重和尊重他人情感的言行守一的承諾要求,還發(fā)展成為社會民事活動的一項基本法律原則,且此后普遍被大陸法系各國民法典所吸納。事實上,民事立法不僅僅吸納源自契約自由的當事人意思自治原則本意“誠實信用”內涵,而且還促使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法律行為更要以善意履行,不得損害他人和社會公共利益,要彰顯社會公德公序良俗和與生態(tài)環(huán)境和諧發(fā)展的自然公德。我國《民法總則》第7條和第8條也正是如此而定。

誠實信用從其本意向法意的轉變是一個漸進過程,而真正具有標志性意義的轉變是則誠實信用從法治化向法律原則化的轉變。誠實信用原則不僅被許多國家吸納到民法典或民事法律等私法領域中來,而且還不斷擴大其適用空間領域---擴及商法、知識產(chǎn)權法、行政法、以及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經(jīng)濟法、勞動法等部門法。諸如在合同法中,除了倡導當事人意思自治精神,同時引進和弘揚誠實信用原則,并將其捧為民法之“帝王條款”。為了確保當事人做到誠實信用,還規(guī)定相應制度和措施,不僅強制當事人履行告知義務和說明義務,而且明確規(guī)定承擔保證義務等,并為此構建相應的保障制度、機制或內容。[3]P10-12若一方當事人在簽訂合同之前,有意隱匿真情或不履行告知、說明義務等“不誠實之形”,另一方當事人有權請求損害賠償或主張合同無效或申請合同變更或撤銷等等,如我國《合同法》第42條、52條、54條等相關條款正是涉及當事人違法合同法誠實信用原則而承擔相應的法律后果及救濟措施等內容。②在民事訴訟中,我國《民事訴訟法》就誠實信用原則也作了一般原則性要求,如第13條明確了“民事訴訟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 明確民事訴訟當事人應當恪守誠實信用原則。在具體的民事訴訟活動中還有更加詳盡規(guī)定要求,如第112條規(guī)定,如果當事人之間違反誠實信用原則,出現(xiàn)惡意串通或企圖通過訴訟、調解等方式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當事人將承擔相應法律責任。人民法院不僅駁回其請求,而且還根據(jù)情節(jié)輕重予以罰款、拘留,直至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等,這正是確保民事訴訟當事人恪守誠實信用原則的保障機制所現(xiàn)。將誠實信用界定為民事訴訟活動基本原則并貫穿訴訟全過程,成為民事訴訟的精神實質和指導思想,而且法官在民事訴訟法和司法解釋無明確規(guī)定之下,可依誠實信用原則,評判當事人的訴訟行為。[4]誠實信用原則對行政法的影響也越來越大,這與私法越來越受到公法的干預影響密不可分。私法的道德性、公共性和國家強制性,與行政法的公法屬性耦合,誠實信用原則也因其具有私法屬性從私法轉向公法領域擴張, 進而向行政法領域擴展, 使之成為行政法又一項重要基本原則。[5]P53-54這表明,誠實信用原則已不僅僅是民法私法基本原則,其適用范疇已經(jīng)發(fā)生很大變化。具有公法屬性的行政法,吸納了基于私法基礎的主體誠信本意,作為行政法原則之一。誠實信用原則漸漸發(fā)展成為一般法律原則,其價值意義不僅僅表現(xiàn)為源自民事活動,而且大有擴張適用至行政活動等公法領域范疇。行政法領域強調誠實信用原則不僅是法治國家建設的必然要求,也是行政法激勵機制的客觀需要,而且是正確處理政府與公眾之間信任關系的基礎,其具體要求行政法所有的主體,無論是行政主體與相對人,還是行政主體與第三人及其他公民,甚至是相關的法人或組織之間也都要做到誠實信用。[6]其他部門法如勞動法、知識產(chǎn)權法、環(huán)境法、證券法等也都強調誠實信用原則的適用規(guī)制。

誠實信用原則不僅僅是全社會各階層各成員都需接受和遵守的社會倫理規(guī)范和道德要求,且已不再局限適用于民法等私法領域,市場交易、互聯(lián)網(wǎng)社會、行政管理與社會化服務等領域,都要求適用誠實信用原則。當下人類社會發(fā)展出現(xiàn)很大轉型,互聯(lián)網(wǎng)成為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新平臺。互聯(lián)網(wǎng)社會更需要強化誠信,恪守誠實信用原則。該原則最根本要求就是,推動更多社會主體信息公開,這不僅是當事人迫切亟需知曉相關信息,了解掌握當事人誠實信用狀態(tài),確保交易安全,實現(xiàn)維權所需,而且社會公眾等社會服務機構也更需要享有大數(shù)據(jù)下社會信用體系及其內容信息知情權,實現(xiàn)社會信用體系資源共享,促進社會誠實信用機制建設。

二、誠實信用原則的私法淵源及適用

有關誠實信用的認知和適用,已成為當下社會活動的基本行為規(guī)范準則。無論是作為民事活動基本原則,還是物權法、合同法、債權法等具體內容要求,誠實信用原則私法核心內容都有一定共識性和普遍性。私法的誠實信用其本意是,私法中雙方當事人之間民事交往活動既需以誠相待、信守諾言、履行義務,又要確保當事人所行之事不得損害當事人與社會公共利益,當事人坦誠和信用是基于社會公允良俗為基石。以上私法的誠實信用兩層內涵表明,誠實信用的原意和新意有所差別,原意重在表達當事人民事活動出發(fā)點和基點,是當事人民事活動本能屬性要求,新意則側重表達當事人意思之外社會秩序和國家意志所明確許可民事活動的底線和最低限。這正是國家通過立法將民事活動誠實信用倫理道德規(guī)范準則上升至基本民事法律制度等私法原則的原因所在。民事活動強化恪守誠實信用,其內容涉及兩重社會利益關系,即當事人之間利益關系和當事人與社會之間利益關系。前者屬于純私法自治范疇,后者則涉及公法公共秩序領域。將誠實信用納入民法原則,目的是力求實現(xiàn)平衡這兩重利益關系。遵循誠實信用原則,可以確保當事人之間相互誠信、相互尊重、相互受益。反之,當事人失信則相互欺詐、相互詆毀、相互受損,甚至損害社會公序良俗。[7]P78這說明,主張民事活動的誠實信用原則并不僅要考慮當事人狹隘私法權益,還要顧及當事人民事活動所產(chǎn)生社會利益關系。當事人不得通過自己民事活動損害第三人和社會利益,進而表明,在現(xiàn)代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誠實信用原則已經(jīng)不能簡單囿于民事活動的私法領域空間范疇。

(一)誠實信用原則的私法淵源

誠實信用原則運用及其范疇,與其屬性認知有著密切關聯(lián)。前文對誠實信用本意、原意及其新意的相應分析,有助于理解認知誠實信用原則運用及其發(fā)展?,F(xiàn)在從更多層面分析誠實信用原則法律屬性和功能,則更有利于推動其適用,更好地把握該原則內涵和精神實質。在誠實信用原則本質認識上,學者有不同認識:一種是以誠實信用原則之本質為社會理想,如Stammler稱之為人類社會之最高理想,ManiK稱之為道德理想,Huber謂之為法律倫理;另一種是,認為誠實信用原則本質上為市場交易中,人人可得期待交易道德之基礎,如Dernburg及Endmann采此說;第三種是,認為誠實信用原則之本質在于當事人利益之平衡,如Schneider解為當事人雙方利益之公平較量,Eger稱為公正估量雙方之利益以謀求利益之調和。梁慧星先生對誠實信用原則本質的不同認知總結歸類,較全面而深刻地分析了誠實信用原則本質屬性及其分類。[1]我國臺灣學者史尚寬對此原則也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為, 第一說即人類社會最高道德理想說及第二說市場交易道德基礎說,都未免過于抽象,不易適用,第三說市場交易當事人利益平衡說,具體通俗,適用簡便易行。[8]P319可見,誠實信用原則不僅可以極大簡化和降低市場交易雙方及其相關聯(lián)方的心智成本,適應市場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和便捷交易的需求,減少和化解因失信所產(chǎn)生的交易糾紛,平衡交易雙方利益,而且還涉及到了雙方交易所制約的社會公共利益和秩序至上的問題。后者更是時下倡導誠實信用原則之下,確保社會利益公平和公允良俗不受損害,實現(xiàn)市場交易公平公正。如此認知足以說明,誠實信用原則適用范疇已從倫理規(guī)范和道德要求層面,擴大到了法律規(guī)范內容,不僅顯現(xiàn)了該原則私法屬性內容,而且還涉及到當事人利益之外的社會公共利益相關問題內容,預示著誠實信用原則適用空間將由此得到更加廣泛的拓寬——從私法適用領域向公法領域適用拓展,使之成為一般法律意義上基本原則。

誠實信用原則適用從私法向公法意義層面的轉變和發(fā)展,核心內容在于誠實信用原則精髓高度概括化,使之具有一般法律普遍適用性和功能性。有關誠實信用原則的適用性和法律功能,盡管有不同的認知和理解,但梁慧星先生的見解卻能具有高度概括性和代表性,即指導當事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功能,解釋評價和補充法律行為功能,解釋和補充法律功能等。更重要的是它具有補充漏洞功效,能對原則之外明顯漏洞補充,[1]為誠實信用原則司法適用打開了空間和提供了司法解釋理論依據(jù)。梁先生有關誠實信用三功能說,足以讓我們看到誠實信用成為民法基本原則的主要依據(jù)和原由,也說明該原則在民事活動和私法領域地位的重要性和影響力。圍繞該原則功能和適用效力,也引發(fā)許多不同意見,尤其是適用效力問題,在司法實踐中,直接引用和適用基本原則情形不多。當下立法相對完備,許多成文法已將法的適用情形具體化和條文化,誠實信用原則適用情形也在具體分則和適用情形中得到明確,法官倘若仍在裁判文書中直接適用誠實信用原則,則會被質疑,也會助長法官自由裁量權擴大。這也表明,誠實信用原則在民事活動和私法領域中,還要立法詳盡細化,將其融入到民法分則和具體私法內容當中去。同時,也要提防該原則“負面”影響,預防該原則過濫適用而嚴重損害當事人合法權益。可以說,誠實信用原則適用及其限制具有雙刃劍功效:一方面其本意表明它的適用范圍存于民事活動和私法一般領域,具有指導意義準則功效;另一方面表明該原則在運用于具體案例時還應有一定的限制,主要體現(xiàn)在該原則融入到具體民事活動和私法領域,仍需明確具體適用情形條件,并規(guī)定相應程序和要求,使其在社會生活中能夠更加具體化、法治化,從而助力建設和完善誠實信用制度法律體系,并進一步推動誠信原則司法化,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信用體系機制。

誠實信用原則適用的私法性,核心內容強調和體現(xiàn)當事人活動的民事性和自治性。雙方當事人誠實信用,不僅能夠確保雙方民事平等地位,實現(xiàn)公平互利,有助維系民事活動正當性,而且該原則更大意義上形成和構建了社會層面的誠實信用,促成了全社會信用體系機制平臺的建立。而社會信用體系機制平臺的構建,表明源于當事人之間誠實信用私法約束力和民事活動規(guī)則,逐漸升至社會秩序和良俗公允層面,具有典型的公法意義和價值。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社會不斷發(fā)展,社會信用體系平臺的地位重要性越來越彰顯,重大民事活動透明性公開性誠實性越來越要求實名制,如個人存款、掛號看病、火車飛機出行、旅游度假、酒店住店、買房買車巨款消費等等重大民事活動,都必需出示和核實身份證,以示誠實。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表明,上述重大民事活動及其行為已不是簡單的民事活動或私法行為,而是已具有公法意義行為。表明身份的“實名制”是社會信用體系機制平臺的基本要求。

(二)誠實信用原則私法適用及其局限性

誠實信用的私法意義具有公平性、對等性和互信性,其具有促進民事活動交往的保障、穩(wěn)定和安全價值。在傳統(tǒng)的市場經(jīng)濟發(fā)展中,誠實信用原則有助于民事活動交往與發(fā)展,其私法屬性具有巨大動能,當事人意思自治與誠實信用原則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然而,誠實信用原則局限性也是客觀存在的,許多情形表明,在私法領域,誠實信用原則適用受到一定限定,諸如雙方當事人的意思真實性與誠實性、誠實性與程序性、誠實性與形式性等關系,注定了當事人誠實信用原則私法適用有著上述情形的諸多受限關聯(lián)性。沒有當事人真正意思真實性表達方式、形式及內容方面具體要求,很難彰顯當事人誠實性;沒有相關立法規(guī)范明確規(guī)定當事人誠實表達的具體程序規(guī)則、細則、情形及內容等要求,當事人誠實性則難以體現(xiàn)出來。若如此,誠實信用原則僅僅是一般的道德規(guī)范,很難上升到法律層面。當事人誠實性有實質要件和形式要件兩方面內容體現(xiàn),而當下有關誠實信用原則的立法規(guī)定,大多是有關誠實信用的一般實質要件內容,形式要件內容基本沒有,其結果必然導致當事人有關誠實信用內容的確認標準有失客觀性。

誠實信用原則私法適用局限性,除了一般表現(xiàn)為真實性認定標準難、程序性規(guī)則缺失、形式性要件忽略外,更重要表現(xiàn)為,誠實信用原則的公共性和秩序性越來越強烈,而該原則私法適用越來越受制約。誠實信用與善良風俗同屬于道德規(guī)范準則系列,但二者存有適用領域和作用力的差異:誠實信用更多適用于市場交易之中,其作用力顯現(xiàn)于市場秩序及其公允性,因而具有一定公共性和社會性;善良風俗主要表現(xiàn)為維系家族關系中的道德水準和守則,適用于社會家庭倫理和情理,其作用力在于培育和約束社會成員倫理認同感和取向性,具有道德的社會性和家庭性。因此,堅守誠實信用原則,并將其定位為市場經(jīng)濟活動的道德準則,確保其不與公序良俗原則發(fā)生混淆。[9]這也表明,彰顯道德性與善良風俗要求的誠實信用原則,兼具有社會公共性和秩序共性,私法私利性應該受其制約,從而顯示誠實信用原則私法適用也應該受到與此相對應的社會公共性和秩序性限定。

誠實信用原則出發(fā)點是為了維護當事人交易平等性、公平性和安全性,久而久之形成了交易市場秩序性和公共性,成為確保及維護國家、集體、第三人和社會公共利益等的最根本要求。就市場秩序而言,堅守和履行誠實信用原則,對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提出要求,是維護市場秩序和基本底線根本要求。立法明確規(guī)定有關誠實信用的審查及其要求,是為了防止當事人出于私法私利,損害公法公益,喪失誠實信用的社會道德標準和法律原則要求。立法規(guī)制當事人誠信原則一些具體行為規(guī)范,諸如禁止當事人民事權利濫用,要求當事人相互依法披露或告知誠實信用相關信息,限定不得違反善良風俗、良好秩序和社會公益等,則是為了確保實現(xiàn)誠實信用原則的內容要求。公序良俗著重就行為內容實行實質審查,誠實信用原則則是就主體權利實行形式審查,兩者是有區(qū)別的。首先,在具體適用范圍上具有差異。如“特別關聯(lián)”往往成為誠實信用原則適用的前提,而社會公共秩序和良好風尚則成為公序良俗原則適用所考慮的因素;其次,兩者所側重保護對象具有差異。誠實信用原則更加側重維護當事人個體利益,而公序良俗則更多強調保護第三人、社會公眾利益及秩序;第三,兩者評判及其認知標準的不同。誠信原則是一個追求至上、有較高要求的行為規(guī)范標準,往往明確設定若干特殊、非典型情形,以便更好適用,而公序良俗原則是一個最低限的行為規(guī)范標準,會抽象地概括一般、典型情形,其適用具有較大彈性。第四,在危害性上,違背公序良俗的行為具有較強的反社會性,將導致該行為無效,而違背誠實信用的行為反社會性相對弱些,其格式條款是一個特殊領域。”[10]有關當事人誠實信用原則的限定要求表明,其不僅僅是立足維護雙方當事人合法權益,更重要是認可、接受和維護社會秩序公允良俗和公益,不得損害第三人合法權益和社會公共利益。

三、誠實信用原則的經(jīng)濟法理解及適用

私法領域最能彰顯誠實信用的實用性和價值性,反過來,誠實信用又是私法最核心的內在屬性原則之一,集中表現(xiàn)出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和行為的意思自治性。民事主體意思自治本著平等、誠實和等價等基本民事原則,其所遵循的私法屬性在于真實和信守諾言,表現(xiàn)價值性在于反欺詐。誠實信用原則的公法領域價值和秩序要求,在于維護公法公共利益和秩序,要求每個個體信守諾言和交易底線原則,確保交易秩序規(guī)制和社會公平,其價值性在于公法通過強制性規(guī)定,要求私法個體嚴格遵守市場交易秩序和公共利益,體現(xiàn)公法強制性和協(xié)調性。比如經(jīng)濟法作為公法一個重要部門,其協(xié)調性重在彰顯和突出維護公共秩序和利益之間的平衡性、協(xié)調性和穩(wěn)定性。在經(jīng)濟法看來,調節(jié)和平衡個體與社會之間、個體之間等諸多利益關系,既可體現(xiàn)經(jīng)濟法的衡平性和價值目標所在,又可利用和發(fā)揮經(jīng)濟法的宏觀調控功能,實現(xiàn)削弱、化解和防范經(jīng)濟運行所產(chǎn)生的經(jīng)濟利益風險之目的,并進而保障和平衡社會利益相對均衡性和穩(wěn)定性??梢?,經(jīng)濟法的價值和目標存在著重要的屬性根基,即誠實信用。沒有主體最根本的誠實信用作前提,經(jīng)濟法將無法實現(xiàn)其目標和價值功能,因此,將誠實信用原則列為經(jīng)濟法基本原則要求實屬必然。經(jīng)濟法中的誠實信用與民法中的誠實信用具有一定類似性,比如較突出彰顯經(jīng)濟法核心內容的反不正當競爭法和反壟斷法,就是在市場經(jīng)濟中強調和突出國家干預市場經(jīng)濟的必要性和價值性,因而被公認為經(jīng)濟法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也在很大程度表明了反不正當競爭法、反壟斷法與民法有著直接淵源關系,兩者其實都是平等主體之間的市場交易關系,其實質也是一種商品經(jīng)濟關系。[11]經(jīng)濟法強調誠實信用原則,并不是僅僅要求當事人一般做到交易行為內容真實性和信用性,而是出于整個交易市場秩序和交易規(guī)則穩(wěn)定性、根本性和公益性,要求當事人做到和符合最基本誠信的內容、情形、狀態(tài)和形式等具體要求。正是如此,經(jīng)濟法有關市場制度規(guī)制,有一整套規(guī)則,涉及市場主體資格、市場準入、市場交易規(guī)則、市場運行禁忌等等公共秩序和公益規(guī)則。

(一)誠實信用原則的公法屬性及經(jīng)濟法認知

公法屬性在于社會公共性和市場交易共性、公益性,經(jīng)濟法屬性在于維護市場公共秩序和交易規(guī)則共性、市場交易主體及其第三人共同利益,尤其強調保護和維護市場運行中弱勢群體根本利益,即使是市場運行中強勢主體有絕對權力和優(yōu)勢,也要對市場強勢主體權力作出相應限制。比如對有調節(jié)市場職能的政府進行權力限定,要求政府行使市場調控職能時,要有透明度和符合誠信規(guī)則要求。美國學者弗里德曼認為,信任就是掌權者有理性,能準確知其所為,且充分具有智慧和信息掌控力??偨y(tǒng)調動軍隊,說明他掌控了我們所不知的形勢信息情形。食品藥品管理部門決定廢除含有某種化學物品的食品,說明其已獲悉該食品存有害元素等信息。市政府決定將一條原先雙向街改為單向街,事先已征求或取得有關市政交通專家意見。[12]P129-130這足以表明,政府履行市場調控職能最根本利益就應該是,維護市場公共秩序公益性、共益性和穩(wěn)定性,維護更多市場主體的利益共同體。誠實信用原則公法屬性雖說是誠實信用原則根本屬性特征,但也是私法個體民事活動交易長期信守交易規(guī)則和底線要求所形成的,久而久之形成具有交易主體共識性、公益性和共益性。私法私性,決定私法主體所思考民事問題具有狹義私利性。比如強化恪守誠實信用原則,最直接效應就是通過強調個體誠信,助推私人利益最大化,進而實現(xiàn)維護和保障社會整體利益最大化。同時,通過確認公序良俗等私法原則,明確社會公共利益優(yōu)先原則等情形,限定私權行使的情形和限度,充分保障私人利益最大化仍須維護和尊重社會整體利益。[13]盡管“法無禁止即自由”被奉為民法理念,但需理性認知禁止性缺失和禁忌性不足仍是大陸法系的民法之缺陷。因此,發(fā)揮兜底性立法條款作用又成為大陸法系民法的優(yōu)勢。一般看來,有關公序良俗的立法不足,在于權利產(chǎn)生階段缺乏更多的禁止性和禁忌性條款,導致權利濫用,最終損傷公序良俗。反之,有關誠實信用的立法不足,則是在主張行使權利之際缺乏詳盡的誠信內容的必備性和核心性,重在明確主體履行誠信義務,以便充分保障其所享有的相關權利。由此可見,這兩項原則都在很大程度上賦予了法官享有適用上的自由裁量權,以彌補這兩項原則立法規(guī)定的局限性,但它們所發(fā)揮作用的效能和時間段等都有所不同,切不可相互替代或混淆。[10]因此,從經(jīng)濟法視角解讀誠實信用原則與民法所理解有極大差異,側重點有別,不能因為誠實信用原則源自民法內容及其適用領域,就忽略或否定該原則在其他部門法學的解讀及其運用,更不能狹義理解為誠實信用原則是民事法律專有術語。其實,其他部門法學者也有同樣認知。誠實信用原則雖最初適用于私法中的債權法,但后來不僅擴展到私法其他領域,而且還適用至公法、行政法、訴訟法等領域,漸成為幾乎所有法律領域的“帝王條款”,即使在屬性繁雜多樣的勞動法仍適用,尤其是在勞動爭議方面更為突出適用該原則。如我國《勞動合同法》第3條第1款明確規(guī)定了“訂立勞動合同,應當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協(xié)商一致、誠信原則”,表明誠實信用已成為勞動合同法基本原則之一,而且在具體內容上就恪守誠實信用原則上也作出了更加詳盡的規(guī)定。[14]所以說,誠實信用原則雖源于民法,卻早已不囿于民法,它已發(fā)展至公法領域之新原則、新解讀和新趨勢。

(二)誠實信用原則的經(jīng)濟法適用

誠實信用原則的公法適用,表現(xiàn)形式和內容都是實實在在的。在經(jīng)濟法學領域中,有關市場主體、市場運行機制及其秩序的規(guī)制內容,更加彰顯誠實信用原則的適用價值和存在意義,例如市場主體的誠實信用要求尤為苛刻,市場運行中的諸多信息等內容都要誠實、真實和公開,對市場主體及其相關主體都要公平,實現(xiàn)誠實信息對等和公正,防止市場信息不對稱。再如我國正在實施“寬進嚴管”注冊登記制度,其核心就是倡導和主張市場準入誠實信用原則,是彰顯誠實信用原則在經(jīng)濟法學領域的最根本表現(xiàn)。“寬進嚴管”是市場主體準入制度主要改革措施之一,它從誠實信用原則為出發(fā)點,進行理順政府與市場關系,更重要是通過“簡政放權”和“寬進嚴管”等來重構我國經(jīng)營主體市場準入新機制?!皩掃M嚴管”與誠實信用相結合,規(guī)定構建市場主體信用信息公示體系,具體涉及市場主體登記、備案與監(jiān)管等內容信息公示,市場主體經(jīng)營管理等有關重大信息披露,如披露年度報告、重大變更事項公示、獲得資質資格許可信息公告等,漸漸完善市場主體相關信息公示情形等等;同時規(guī)定建立完善信用約束機制,如經(jīng)營異常名錄公示制度,黑名單公示,涉及企業(yè)法人法定代表人等高管任職限制的失信懲戒機制,構建“一處違法,處處受限”全國聯(lián)網(wǎng)受制機制等等。此外,加強國際合作,重點監(jiān)控涉嫌違反出資認繳義務、違規(guī)和欺詐行為的境外投資者及其實際控制人,建立掌控“重點監(jiān)控名單”機制,構建和健全境外追償機制等等。這些制度絕大部分內容都是寬進之前所沒有的,有不少內容此前也不是監(jiān)管部門所監(jiān)管的,而是市場主體自行在指定信息平臺披露,接受全社會監(jiān)督,監(jiān)管部門一般不主動介入監(jiān)督,由信息系統(tǒng)自動披露或鎖定違規(guī)情形,轉入黑名單系統(tǒng),市場主體自擔其責。基于此,市場主體寬進之后,確實被嚴管,且管者甚眾,監(jiān)管機制公開公平自行運作,不得歧視。

誠實信用與寬進嚴管的改革制度相結合,以此同步進行簡政放權,推進實施權力清單和負面清單制度,減少行政審批環(huán)節(jié),提高行政效率,激活市場主體活力,其核心在于規(guī)范政府有形之手,立法明確政府權力清單制度內容。[15]在維護市場主體和市場秩序等方面,誠實信用原則的使命與民法中誠實信用原則的適用目的和要求有所差異,因為誠實信用事實上不僅是一項法律原則,而且已發(fā)展成為能夠體現(xiàn)和反映出國民素養(yǎng)的一種文化氛圍和社會法律信仰狀態(tài)。當誠實信用成為法律所實現(xiàn)公平正義的價值基礎和社會共認的理念標識之際,法律所認可的誠實信用,才能真正演化為現(xiàn)實生活中的誠實信用原則,成為普遍被國民接納的一種具有信仰力和道德約束力的信用文化氛圍。[16]這表明,誠實信用原則不僅僅是民事活動的法律原則,而且已是成為社會法律文化和信仰,是一個國家國民素質內涵所現(xiàn)。無論是誠實信用的經(jīng)濟法解讀及其要求,還是其他部門法學的解讀及其運用,誠實信用原則已發(fā)展成為一項具有公法意義和社會普世價值觀的人類活動基本原則。

總之,誠實信用原則的法律內涵及其要求已是豐富多元的,不同部門法所理解和認識的出發(fā)點和歸宿點也有著不同法律價值觀。從人類社會發(fā)展要求及其人性本能而言,誠實信用原則又應該是人類區(qū)別于非人類的最根本要求所在。正是基于此,許多非法律人士又將誠實信用理解為人類的道德范疇問題。誠實信用源于道德的束縛要求,卻不止于道德規(guī)范,不囿于人之善良和公平的允諾。以法將誠實信用上升至法律原則,則體現(xiàn)了期待用法規(guī)范和保障市場主體誠實信用的底線,并協(xié)調和平衡社會個體之間、社會個體與社會整體之間利益關系。自律性道德規(guī)范以其微弱的約束力,難以保障社會誠實信用的價值需求,且法律具體條款的滯后性與社會創(chuàng)新性、生活多樣性等多重矛盾疊加,促使將誠實信用提升至法律原則,實現(xiàn)道德觀念的法律化,已勢不可擋。[17]具有法律內涵的誠實信用原則,尤其是從強烈公法意義的經(jīng)濟法視角,理解和認知的誠實信用原則,更具有特殊內容和要求。這既不是私法和其他部門法學所理解的當事人意思自治范疇,也不是指導社會成員一般道德意義范疇的規(guī)范性規(guī)則,而是強調市場主體更加本能地將其解讀成為公權力所保障具有公法效力的強制性規(guī)則,確保市場經(jīng)濟運行有充分公平公正競爭自由的市場經(jīng)濟秩序。

注釋:

① 《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guī)劃綱要(2014-2020 年)》(2014年)指明主要建設目標:到2020年,社會信用基礎性法律法規(guī)和標準體系基本建立,以信用信息資源共享為基礎的覆蓋全社會的征信系統(tǒng)基本建成,信用監(jiān)管體制基本健全,信用服務市場體系比較完善,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全面發(fā)揮作用。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取得明顯進展,市場和社會滿意度大幅提高。

② 第四十二條當事人在訂立合同過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一)假借訂立合同,惡意進行磋商;(二)故意隱瞞與訂立合同有關的重要事實或者提供虛假情況;(三)有其他違背誠實信用原則的行為。第五十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強制性規(guī)定。第五十四條下列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一)因重大誤解訂立的;(二)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當事人請求變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不得撤銷。

[1] 梁慧星.誠實信用原則與漏洞補充[J].法學研究,1994,2.

[2] 萬國華等.論反欺詐原則在證券法中的確立——對誠實信用作為證券法基本原則的反思[J].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1.

[3] [德]萊茵哈德·齊默曼,[英]西蒙·惠特克.歐洲合同法中的誠信原則[M].丁廣宇等譯.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4] 王琦.民事訴訟誠實信用原則的司法適用[J].中國法學,2014,4.

[5] 馬懷德.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0.

[6] 劉穎.論行政法中的誠實信用原則[J].中共中央黨校學報,2003,2.

[7] 徐國棟.民法基本原則解釋[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2.

[8] 史尚寬.債法總論[M].臺北:臺北五刷,1978.

[9] 梁慧星.市場經(jīng)濟與公序良俗原則[J].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1993,6.

[10] 于飛.公序良俗原則與誠實信用原則的區(qū)分[J].中國社會科學,2015,11.

[11] 王先林.試論誠實信用原則與反不正當競爭法[J].政法論壇,1996,1.

[12] [美]勞倫斯·M.弗里德曼.法律制度——從社會科學角度觀察[M].李瓊英,林欣譯.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

[13] 盧代富.經(jīng)濟法對社會整體利益的維護[J].現(xiàn)代法學,2013,4.

[14] 饒志靜.誠實信用原則在勞動法適用的類型化[J].北方法學,2016,3.

[15] 劉云亮.權力清單視野下規(guī)制政府有形之手的導向研究[J].政法論叢,2015,1.

[16] 張玉敏.誠實信用原則之于商標法[J].知識產(chǎn)權,2012,7.

[17] 沈敏榮.誠實信用原則與道德的法律化[J].法制與社會發(fā)展,1999,6.

InterpretationoftheEconomicLawonthePrincipleofGoodFaith

LuDai-fuLiuYun-liang
(Economic Law Schoo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Chongqing 401120)

The principle of honesty and credit is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private law from the civil law of the parties, but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principle is not confined to areas of private law limits, honesty and credit of public law has its relatively independent connotation and requirements. Good faith is a kind of ethical norms and ethical requirements, the students "honesty" and "trust", is no longer just the freedom of contract agreement, not only embodies the subject of self respect and respect the feelings of others, but to enhance the honest credit as a basic principle of civil law. The principle of honesty and credit in economic law is to safeguard the equality, fairness and security of the parties, and to ensure the maintenance of the state, the collective, the third party and the public interest. To build a democracy, equality, justice, freedom, legal and orderly market management subject system, ensure the regulatory order of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the market of our country, the regulation process of democracy, economic democracy, decentralization of economic rights transparency, market regulation law, need to follow and adhere to the principle of economic law.

honesty and credit; autonomy of private law; public good faith; value of economic law

1002—6274(2017)05—030—08

DF41

A

(責任編輯:唐艷秋)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寬進嚴管’背景下市場主體信用監(jiān)管制度研究” (16AFX016)的階段性成果。

盧代富( 1965-),男,四川樂至人,法學博士,西南政法大學經(jīng)濟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經(jīng)濟法學;劉云亮(1965-),男,海南定安人,西南政法大學經(jīng)濟法學院博士研究生,海南大學法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為經(jīng)濟法學。

猜你喜歡
公法私法經(jīng)濟法
《民法典》中經(jīng)濟公法規(guī)范的結構、功能及其影響
大數(shù)據(jù)時代經(jīng)濟法的完善路徑探討
經(jīng)濟法的立法統(tǒng)合:需要與可能
經(jīng)濟法在我國經(jīng)濟轉型中的作用分析
新時期背景下論私法自治
淺談經(jīng)濟法的私人實施與社會實施
公法
淺析違反強制性規(guī)定法律行為效力的判斷標準
公法人管理和公共財政規(guī)模對農(nóng)田灌溉設施的影響
當私情遭遇公法時
广灵县| 建宁县| 南宁市| 中江县| 绵竹市| 南汇区| 石城县| 大荔县| 搜索| 黔江区| 奉节县| 浦江县| 安塞县| 都江堰市| 凤山县| 阜阳市| 白玉县| 天祝| 太谷县| 确山县| 民勤县| 鸡西市| 民丰县| 南投市| 江阴市| 固原市| 禄丰县| 夹江县| 云梦县| 靖宇县| 神木县| 洞口县| 博野县| 乌兰县| 林州市| 武山县| 威海市| 沙坪坝区| 汾西县| 高邮市| 日照市|